一种动脉穿刺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2089发布日期:2023-01-17 20: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脉穿刺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穿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脉穿刺枕。


背景技术:

2.动脉穿刺是一种适用于严重休克需急救的病人,经静脉快速输血后情况未见改善,须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麻醉或手术期以及危重病人持续监测动脉血压、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血气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治疗,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症状的病人的常用医疗手段,在动脉穿刺中为了让腕关节充分伸展有利于穿刺时需要使用到动脉穿刺枕,患者将手放在动脉穿刺枕上,使血管绷直从而方便医护人员进针。
3.目前市面上的动脉穿刺枕大多都为长方体,在使用时发现存在着以下缺陷,首先在进行穿刺时,腕关节平放在穿刺枕上,腕关节上的血管不易绷直,会影响进针效果同时还会引起皮下渗血造成血肿,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在腕关节下方放置一个输液袋从而将手腕向上抬起,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输液袋很容易发生偏移的现象,而且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次就在在输液的过程中,患者的手容易脱离穿刺枕同样也容易造成血肿的现象,现有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胶带将手部和穿刺枕固定在一起,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胶带进行固定,不仅舒适性差,而且还不能重复利用会浪费大量的医用资源,故而提出一种动脉穿刺枕来解决上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市面上的动脉穿刺枕大多都为长方体,在使用时发现存在着以下缺陷,首先在进行穿刺时,腕关节平放在穿刺枕上,腕关节上的血管不易绷直,会影响进针效果同时还会引起皮下渗血造成血肿,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在腕关节下方放置一个输液袋从而将手腕向上抬起,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输液袋很容易发生偏移的现象,而且不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其次就在在输液的过程中,患者的手容易脱离穿刺枕同样也容易造成血肿的现象,现有的解决方法是通过胶带将手部和穿刺枕固定在一起,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胶带进行固定,不仅舒适性差,而且还不能重复利用会浪费大量的医用资源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动脉穿刺枕。
6.(二)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动脉穿刺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的顶部粘贴有枕垫,枕体的前侧设置有固定组件;
9.枕垫包括气囊,枕体的顶部粘贴有气囊,气囊的外侧连通有气管,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充气球;
10.固定组件包括箱体,枕体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箱体,箱体的内侧设置有发条弹簧,发
条弹簧的收卷端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箱体外部的固定带,固定带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件,所述枕体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与限位件相适配的限位座。
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2.优选地,所述气囊的外侧连通有泄压阀。
13.优选地,所述限位件呈圆柱形设置,所述限位座呈c型设置,限位座的左端呈开口设置。
14.优选地,所述枕体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连接组件。
15.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框,所述枕体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连接框,连接框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框内侧的螺杆,螺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夹持板,螺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
16.优选地,所述枕体的底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限位块活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侧。
17.(三)有益效果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枕垫,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增强了该穿刺枕的适用性,同时枕垫与枕体之间通过粘贴的方式进行连接,枕垫不易在枕体上偏移。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固定组件,在穿刺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固定组件将手部固定在枕体上,固定方式简单便捷,而且还能循环利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可拆卸式连接组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将枕体连接在椅子的扶手处或病床的边缘处,从而使得枕体不易发生移动,保证了枕体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固定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枕体;2、枕垫;21、气囊;22、气管;23、充气球;3、固定组件;31、箱体;32、发条弹簧;33、固定带;34、限位件;35、限位座;4、泄压阀;5、连接组件;51、连接框;52、螺杆;53、夹持板;54、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中,由图1-3给出,一种动脉穿刺枕,包括枕体1,枕体1的顶部粘贴有枕垫2,枕体1的前侧设置有固定组件3;
28.枕垫2包括气囊21,枕体1的顶部粘贴有气囊21,气囊21的外侧连通有气管22,气管22的另一端连通有充气球23;
29.固定组件3包括箱体31,枕体1的前侧固定安装有箱体31,箱体31的内侧设置有发条弹簧32,发条弹簧32的收卷端固定安装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箱体31外部的固定带33,固定带3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件34,枕体1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与限位件34相适配的限位座35,充气球23和气囊21均为现有技术,其中的内部结构均为本领域公知常识,在此不再作出具体叙述,气囊21通过双面胶粘贴在枕体1的上方,固定带33为无纺布带,因此无纺布带具有透气、柔韧、无毒无味的优点,因此在固定手部时更加舒适,发条弹簧32远离固定带33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端固定连接与箱体31的内侧壁,当拉动发条弹簧32时,就是给发条弹簧32施加力,一旦松手时,发条弹簧32就会自动收缩,带动着固定带33也收紧,所以固定带33也就缩回至箱体31的内侧,因此固定带33不会裸露在外,从而保证了固定带33的整洁性,枕体1的材质为人造革,从而保证在使用时不会硌着患者手臂。
30.参照图1,其中,气囊21的外侧连通有泄压阀4;
31.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设置有泄压阀4,能够将气囊21内的气体放出,便于调节气囊21的高度。
32.参照图1,其中,限位件34呈圆柱形设置,限位座35呈c型设置,限位座35的左端呈开口设置;
33.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通过对限位件34和限位座35进一步的进行限定,使得限位件34能够插接与限位座35的内侧,从而即可通过固定带33对患者的手部进行固定。
34.参照图1和图3,其中,枕体1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连接组件5;
35.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设置有连接组件5,能够通过连接组件5将枕体1连接在椅子的扶手处或病床的边缘处,从而使得枕体不易发生移动,保证了枕体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36.参照图3,其中,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框51,枕体1的底部设置有可拆卸式的连接框51,连接框51的底部螺纹连接有一端贯穿并延伸至连接框51内侧的螺杆52,螺杆5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夹持板53,螺杆5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把手54;
37.通过上述结构设置,通过旋转把手54,把手54带动螺杆52进行转动,即可带动夹持板53向上移动,从而就能够夹持在椅子的扶手处或病床边缘处,同时夹持板5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轴承,螺杆52的顶部外部固定连接于轴承的内侧,设置有轴承,使得螺杆52在发生旋转时夹持板53不会一同发生转动。
38.参照图1和图3,其中,枕体1的底端开设有限位槽,连接框5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限位块活动连接于限位槽的内侧;
39.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设置有限位槽和限位块,能够便捷的对连接组件5进行拆装,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和拆卸,增加了该穿刺枕的实用性。
40.工作原理:
41.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42.第一步:在进行穿刺时,患者可将手臂的腕关节放置于气囊21的上方,然后向外拉出固定带33,接着再将限位件34插接与限位座35的内侧,从而即可通过固定带33将患者的手部进行固定,便于医护人员进行穿刺,同时也不易引起皮下渗血造成血肿;
43.第二步:在穿刺的过程中,可按压充气球23通过气管22向气囊21内充气,从而就可增高气囊21的高度,同时还可通过泄压阀4来释放气囊内的气体,从而降低气囊21的高度,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调节,增加了该穿刺枕的实用性;
44.第三步:在使用完毕后,可将限位件34从限位座35内取出,在发条弹簧32的收缩作用力下可将固定带33缩回至箱体31的内侧,从而使得固定带33不会裸露在外,保证了固定带33的整洁性。
45.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46.第一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若需要将枕体1固定在椅子的扶手处或病床的边缘处时,可将限位块插接与限位槽的内侧,然后旋转把手54,把手54带动螺杆52进行转动,从而可带动夹持板53向上移动,即可夹持在椅子的扶手处或病床的边缘处,使得枕体1不易发生移动,保证了枕体1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47.第二步:在使用的过程中若不要对枕体1进行固定时,可将限位件从限位块从限位槽内取出,枕体1就可平放在桌面上。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