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1993发布日期:2023-03-17 20:2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义齿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牙科疾病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牙科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义齿作为代替缺失牙齿的人造牙,其制造过程中需要对事先做好的齿模进行观察,选择并确定义齿就位道,确定余留牙导平面的位置,确定软组织倒凹,从而形成完整的治疗计划,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制作一副有益健康的义齿,仅靠医师的经验是很困难的,因此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义齿观测仪,用于描绘辅助导线,精确确定义齿就位道。
3.为了便于观察,齿模放置底座需要能够进行水平旋转或者俯仰调节,以满足观测的需求。放置底座需要能够在姿态调节与固定观测位置之间自由转换,才能更加灵活的进行观测。公开号为cn211049662u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义齿观测仪,但是该设备的支撑座只能相对于铅垂线进行水平旋转,其上部的球铰与观测台的位置无法调整,观测的姿态和位置相当有限,导致义齿观测仪的适用范围小。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能够对观测台水平姿态进行调节,适用范围更广的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较灵活便捷,支撑座可以在水平面更大范围进行滑动或者转动的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回转锁紧机构(2)、回转台(3)、摆动机构(4)和齿模夹紧机构(5);
6.座体(1)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盲孔(100),回转锁紧机构(2)的一端嵌设在第一盲孔(100)内并可沿着第一盲孔(100)的轴向延伸方向竖直滑动,回转锁紧机构(2)的另一端伸出座体(1);
7.回转台(3)靠近地面的一端与座体(1)滑动或者转动连接;回转台(3)还与回转锁紧机构(2)伸出座体(1)的端部相抵持;
8.摆动机构(4)设置在回转台(3)远离地面的一端,摆动机构(4)的一端选择性的与回转台(3)转动连接;摆动机构(4)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回转台(3)的方向向外伸出;
9.齿模夹紧机构(5),设置在摆动机构(4)伸出回转台(3)的端部,用于夹紧待观测的齿模;
10.其中,回转锁紧机构相对于座体(1)移动并锁定回转台(3)相对于座体(1)的当前位置;回转台(3)还锁定摆动机构(4)相对于座体(1)的倾角。
11.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回转锁紧机构(2)包括导杆(21)、第一调节杆(22)和弹性复位件(23);导杆(21)嵌设在第一盲孔(100)内,且导杆(21)的径向方向设
置贯通的第一通孔(200),座体(1)内还设置有沿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盲孔(300),第二盲孔(300)分别与第一盲孔(100)或者第一通孔(200)相互连通;第一调节杆(22)设置在第二盲孔(300)内,第一调节杆(22)与座体(1)之间为具有位置锁定的滑动或者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22)轴向延伸方向的直径不完全相同;弹性复位件(23)设置在导杆(21)伸入第一盲孔(100)的端部与第一盲孔(100)内壁之间,弹性复位件(23)的两端分别与导杆(21)和第一盲孔(100)的内壁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200)的直径不小于第一调节杆(22)的大径端的直径。
13.优选的,所述导杆(21)伸出第一盲孔(100)的一端设置有一滑块(24),回转台(3)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开口的第一滑槽(30),第一滑槽(30)沿着回转台(3)的径向方向贯通设置,滑块(24)穿过开口部位并嵌设在第一滑槽(30)内,滑块(24)与第一滑槽(30)滑动或者转动连接。
14.优选的,摆动机构(4)包括球头关节(41)、第二调节杆(42)和环形盖板(43),回转台(3)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球形腔体(400),球头关节(41)嵌设在球形腔体(400)内,回转台(3)上设置有环形盖板(43),环形盖板(43)环绕设置在球形腔体(400)的开口部位并与回转台(3)固定连接,环形盖板(43)向着部分遮盖球形腔体(400)的开口部位;第二调节杆(42)的一端与球头关节(41)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杆(42)的另一端穿过环形盖板(43)的中心并朝着远离回转台(3)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调节杆(42)的另一端并与齿模夹紧机构(5)固定连接。
15.进一步优选的,回转台(3)的球形腔体(400)的表面与球头关节(41)之间为阻尼转动。
16.进一步优选的,回转台(3)的球形腔体(400)内远离开口部位的一端设置有腰圆形卡槽(500),回转台(3)上还设置有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600);腰圆形卡槽(500)内还设置有一对扇形限位块(31),两个扇形限位块(31)相对且间隔设置,扇形限位块(31)与腰圆形卡槽(500)或者球头关节(41)滑动连接;第二通孔(600)内设在有第三调节杆(32),第三调节杆(32)与至少一个扇形限位块(31)紧固连接,第三调节杆(32)调节两个扇形限位块(31)的间距。
17.更进一步优选的,扇形限位块(31)靠近球头关节(41)的一端设置有球形抵持面(311),球形抵持面(311)与球头关节(41)的表面抵接。
18.进一步优选的,齿模夹紧机构(5)包括固定件(51)、活动件(52)和第四调节杆(53),固定件(51)水平宽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对称的设置有第一卡板(54),固定件(51)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滑槽(55);活动件(52)嵌设在第二滑槽(55)内,活动件(52)上设置有第二卡板(56),第四调节杆(53)与固定件(51)紧固连接,第四调节杆(53)还与活动件(52)铰连接,第四调节杆(53)带动活动件(52)沿着第二滑槽(55)水平移动;第一卡板(54)或者第二卡板(56)与待观测的齿模表面抵接。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1)本方案通过可升降的回转锁紧机构配合回转台上的第一滑槽,能在水平面内任意滑动或者转动回转台的姿态,配合常规的摆动机构和齿模夹紧机构,以获得更灵活的齿模夹紧姿态,满足多样化的观测需求,更好的适配齿模的形态观测需求;
21.(2)第一调节杆在第二盲孔内伸入长度的不同能够调节导杆的当前位置,能够使滑块抵紧第一滑槽,实现对回转台当前位置或者姿态的固定;
22.(3)回转台内设置的扇形限位块能够改变相对位置,从而顶起卡住球头关节,锁定球头关节相对于回转台的姿态,起到更好的齿模姿态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前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爆炸状态立体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28.图5为图4的一种a—a向剖面图;
29.图6为图4的另一种a—a向剖面图;
30.图7为图4的b—b向剖面旋转视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回转锁紧机构的升降状态切换示意图;
32.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的扇形限位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义齿观测仪用底座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回转锁紧机构2、回转台3、摆动机构4和齿模夹紧机构5等;
35.座体1远离地面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盲孔100,回转锁紧机构2的一端嵌设在第一盲孔100内并可沿着第一盲孔100的轴向延伸方向竖直滑动,回转锁紧机构2的另一端伸出座体1;如图7所示,第一盲孔100是竖直方向设置,且回转锁紧机构2伸出第一盲孔100的高度可以调节。
36.回转台3靠近地面的一端与座体1滑动或者转动连接;回转台3还与回转锁紧机构2伸出座体1的端部相抵持;回转台3底部设置有容纳回转锁紧机构2端部的区域,当回转锁紧机构2维持初始状态时,回转锁紧机构2与回转台3之间摩擦力较小或者不接触;当回转锁紧机构2上升或者降下一定高度后,回转锁紧机构2与回转台3之间摩擦力增大,能够限制回转台3相对于座体1移动或者转动。
37.摆动机构4设置在回转台3远离地面的一端,摆动机构4的一端选择性的与回转台3转动连接;摆动机构4的另一端朝着远离回转台3的方向向外伸出;摆动机构4能够带动齿模
夹紧机构5进行一定的俯仰调节。回转台3还锁定摆动机构4相对于座体1的倾角。
38.齿模夹紧机构5设置在摆动机构4伸出回转台3的端部,用于夹紧待观测的齿模。齿模夹紧机构5夹持齿模后,为防止摆动机构4相对于座体意外转动,可以进一步锁定摆动机构4的位置,提高后续齿模观测的精确性。
39.如图1—8所示,为了便于调节回转锁紧机构2的高度,本方案采用了第一调节杆22来配合实现该功能。回转锁紧机构2包括导杆21、第一调节杆22和弹性复位件23;导杆21嵌设在第一盲孔100内,且导杆21的径向方向设置贯通的第一通孔200,座体1内还设置有沿径向方向设置的第二盲孔300,第二盲孔300分别与第一盲孔100或者第一通孔200相互连通;第一调节杆22设置在第二盲孔300内,第一调节杆22与座体1之间为具有位置锁定的滑动或者转动连接;第一调节杆22轴向延伸方向的直径不完全相同;弹性复位件23设置在导杆21伸入第一盲孔100的端部与第一盲孔100内壁之间,弹性复位件23的两端分别与导杆21和第一盲孔100的内壁固定连接。如图所示,第一通孔200为水平贯通21的圆角矩形通孔或者椭圆形通孔;第一调节杆22具有小径端和大径端,而且小径端与大径端平滑过渡,回转锁紧机构2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调节杆22的小径端伸入第一通孔200内,导杆21此时与回转台3抵接或者间隙设置,回转台3可相对于座体1自由滑动或者转动;当将第一调节杆22的大径端伸入第一通孔200后,会将导杆21竖直的顶起或者下压,此时导杆21伸出第一盲孔100的端部与回转台3抵紧或者过盈配合,导杆21与回转台3摩擦力增大,回转台3无法自由滑动或者转动。为保证第一调节杆22的通过性,可将第一通孔200的直径不小于第一调节杆22的大径端的直径。将第一调节杆22复位时,受到弹性复位件23的弹性复位作用,导杆21会恢复初始位置。弹性复位件23可采用伸缩弹簧实现。第一调节杆22可以与第二盲孔300螺纹连接。图示的第一通孔200为圆角矩形的通孔或者圆形通孔。第一盲孔100实际上可以由一个铅垂方向贯通座体1的通孔通过封堵而成,由于弹性复位件23长期使用可能会失效,因此可以在该通孔处设置可拆卸的封盖抵住弹性复位件23,并在弹性复位件23失效时,可以拆卸并更换弹性复位件23。
4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导杆21伸出第一盲孔100的一端设置有一滑块24,回转台3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具有开口的第一滑槽30,第一滑槽30沿着回转台3的径向方向贯通设置,滑块24穿过开口部位并嵌设在第一滑槽30内,滑块24与第一滑槽30滑动或者转动连接。图1—4所示的滑块24为圆柱体形状。第一滑槽30为具有开口的条形贯通槽。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滑槽30可根据需要设置为环形、矩形、多边形结构或者中心发散的对称形状,如米字型。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在滑块24外表面或者第一滑槽30的内表面设置为粗糙面,这样当导杆21上升或者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可增大滑块24与第一滑槽30抵紧时的摩擦力。
41.以下是回转锁紧机构2与回转台3的两种自由旋转与锁紧调节的实施方式:
42.1)如图6所示,第一调节杆整体为偏心轴结构,即第一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手柄,第一调节杆伸入第一通孔内,第一调节杆伸入第一通孔的部分设置有偏心部;当偏心部水平时,导杆21与回转台3的第一滑槽30之间存在一定的铅垂方向的活动间隙,此时回转台3可以自由转动;当旋转第一调节杆使偏心部抵持在第一通孔的上极限位置或者下极限位置,从而驱动导杆21上升或者下降时,滑块24的表面与第一滑槽30的表面抵紧,导杆21没有活动间隙,此时回转台3的位置被锁定,无法进一步转动。该结构下,偏心端和第一调节杆的直
径均不超过第一通孔的直径。
43.2)如图5结合图8所示,第一调节杆整体为圆柱结构,在第一调节杆伸入第一通孔的端部设置有一个小径部,小径部的直径小于第一通孔以及第一调节杆另一端的直径,这样小径部穿置在第一通孔内时,导杆21与回转台3的第一滑槽30之间存在一定的铅垂方向的活动间隙,此时回转台3可以自由转动;当进一步将第一调节杆向第一通孔内水平插入时,进入第一通孔内的第一调节杆的尺寸发生变化,会驱动导杆21上升或者下降,滑块24的表面与第一滑槽30的表面抵紧,使得导杆21没有活动间隙,此时回转台3的位置被锁定,无法进一步转动。小径部与圆柱结构的非小径部可以是同轴设置,非小径部的第一调节杆的直径与小径部的半径之差即为导杆21上升或者下降的调节间隙。
44.摆动机构4包括球头关节41、第二调节杆42和环形盖板43,回转台3远离地面的一端设置有具有开口的球形腔体400,球头关节41嵌设在球形腔体400内,回转台3上设置有环形盖板43,环形盖板43环绕设置在球形腔体400的开口部位并与回转台3固定连接,环形盖板43向着部分遮盖球形腔体400的开口部位;第二调节杆42的一端与球头关节41固定连接,第二调节杆42的另一端穿过环形盖板43的中心并朝着远离回转台3的方向向外延伸,第二调节杆42的另一端并与齿模夹紧机构5固定连接。摆动机构4可以带动齿模夹紧机构5相对于竖直方向前倾或者后仰30
°
左右。环形盖板43可以采用螺纹紧固方式与回转台3进行锁定,环形盖板43可限定球头关节41的摆动角度的极限位置,并防止球头关节41从球形腔体400中掉落。
45.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对球头关节与回转台的相对位置进行限定:
46.1)回转台3的球形腔体400的表面与球头关节41之间为阻尼转动,即通过增大摩擦力的方式,防止球头关节41的位置随意改变。
47.2)如图5、7和9所示,回转台3的球形腔体400内远离开口部位的一端设置有腰圆形卡槽500,回转台3上还设置有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600;腰圆形卡槽500内还设置有一对扇形限位块31,两个扇形限位块31相对且间隔设置,扇形限位块31与腰圆形卡槽500或者球头关节41滑动连接;第二通孔600内设在有第三调节杆32,第三调节杆32与至少一个扇形限位块31紧固连接,第三调节杆32调节两个扇形限位块31之间的间距。
48.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此处第三调节杆32可采用螺杆,一个扇形限位块31上设置有径向贯通的螺纹孔,另一个扇形限位块31上设置有径向贯通的通孔,第三调节杆32分别穿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扇形限位块31的螺纹孔和通孔内,通过旋转第三调节杆32,改变两个扇形限位块31之间的间隙,顶起或者降下球头关节41的当前位置。
49.作为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第三调节杆32可采用螺杆,并在螺杆上设置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相应的,两个扇形限位块31设置有径向贯通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的旋向相反;第三调节杆32与各扇形限位块31上的螺纹孔分别螺纹连接,例如当第三调节杆32顺时针转动时,两个扇形限位块31相对运动,间距变小,将球头关节41顶起并与环形盖板43共同进行抵持,锁死球头关节41的当前位置;当需要调整球头关节41的姿态时,逆时针旋转第三调节杆32,使两个扇形限位块31反向运行,使得球头关节41高度降下并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调整好球头关节的姿态后,再次顺时针旋转第三调节杆32对球头关节进行锁定。本实用新型优选为第2)种姿态限定方式中的同步螺纹调节方式。
5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扇形限位块31靠近球头关节41的一端设置有球
形抵持面311,球形抵持面311与球头关节41的表面抵接。球形抵持面能更好的与球头关节41表面抵持,并在两个扇形限位块31相对运动时,精确的改变球头关节41的移动方向。
51.如图3所示,齿模夹紧机构5包括固定件51、活动件52和第四调节杆53,固定件51水平宽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对称的设置有第一卡板54,固定件51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二滑槽55;活动件52嵌设在第二滑槽55内,活动件52上设置有第二卡板56,第四调节杆53与固定件51紧固连接,第四调节杆53还与活动件52铰连接,第四调节杆53带动活动件52沿着第二滑槽55水平移动;第一卡板54或者第二卡板56与待观测的齿模表面抵接。第四调节杆53同样可以采用螺杆形式,带动活动件52沿着第二滑槽55直线移动。
5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将齿模放置在齿模夹紧机构5上,旋紧第四调节杆53,夹紧齿模后,水平移动或者转动回转台3,到达合适的水平位置后,将第一调节杆22旋入第二盲孔300内,改变导杆21的当前高度,导杆21端部的滑槽24抵紧回转台3的第一滑槽30的表面;然后按前述方法调节摆动机构4的俯仰姿态,然后锁紧球头关节41的当前姿态即可进行后续观测。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