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7340发布日期:2023-01-25 09:3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装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


背景技术:

2.目前,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灾难和事故频发,灾难和事故现场常会有人员受伤,而受伤人员需要紧急救护时,需要各种救治器材。
3.生命急救双肩包括则一种重要的随身携带式的医疗装备,生命急救双肩报内存放有止血海绵、止血带、绷带、医用胶带等一系列的救治用材料。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急救包内堆满各种救治器材,需要使用特定器材时,使用者需要先进行寻找,再进行救治,从而增加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包括背包本体,所述背包本体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设置有固定模块、消毒模块、便携模块、包扎模块,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止血模块和工具模块。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肩包内有各种模块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到各个器械所在位置,可以根据急救需求进行选取,具有方便、快速取放的作用,减小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9.可选的,所述工具模块设置于第二容置腔远离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工具模块包括烧伤敷料、压缩纱布、安全剪、旋压止血带、卡扣止血带、橡胶管止血带;所述第二容置腔远离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存放烧伤敷料的第二网兜、用于存放压缩纱布的第三网兜、用于夹紧安全剪的第一松紧带、用于夹紧旋压止血的第三松紧带、用于夹紧卡扣止血带的第三松紧带、用于夹紧橡胶管止血带的第四松紧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止血带、安全剪等工具时,可以快速从工具模块中寻找到且进行使用,具有方便、快速取放的作用,减小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11.可选的,所述止血模块设置于第二容置腔靠近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上,所述止血模块包括止血海绵,所述第二容置腔靠近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存放止血海绵的第一网兜。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寻找止血海绵时,可以快速从止血模块中寻找到且进行使用,具有方便、快速取放的作用,减小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13.可选的,所述第一容置腔内的内壁上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第一容置腔分隔呈
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板,就有分隔的作用,将第一容置腔分隔成两部分,转动隔板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从第一容置空间或的第二容置空间内取放物品。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模块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靠近肩带的内壁上,所述固定模块包括有颈托、呼吸机、第一储物包、第二储物包、第三储物包和第四储物包;所述第一容置空间远离隔板的内壁上设置有颈托、呼吸机、第一储物包、第二储物包、第三储物包和第四储物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寻找颈托、呼吸机、冰袋、口罩等物品时,可以快速从固定模块中寻找到且进行使用,具有方便、快速取放的作用,减小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17.可选的,所述消毒模块设置于隔板朝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消毒模块包括医用绷带、医用纱布、膜片、无菌敷贴、医用手套和消毒液;所述隔板朝向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存放医用绷带的第一固定兜、用于存放医用纱布的第二固定兜、用于存放膜片的第三固定兜、用于存放无菌敷贴的第四固定兜、用于存放医用手套的第五固定兜以及用于夹紧消毒液的松紧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寻找无菌敷贴、医用手套、消毒液等避免伤口感染物品时,可以快速从消毒模块中寻找到且进行使用,具有方便、快速取放的作用,减小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19.可选的,所述便携模块设置于隔板朝向第二容置空间的端面上,所述便携模块包括有可拆卸连接于隔板朝向第二容置空间的端面上的第二便携急救包,所述第二便携急救包设置有第三母魔术贴,第二便携急救包朝向隔板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三母魔术贴配合的第二子魔术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便携急救包内存放有救治器材,且第二便携急救包重量轻;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第二便携急救包与背包本体分离,将第二便携急救包进行携带,具有快捷省力的作用。
21.可选的,所述包扎模块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远离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上,所述包扎模块包括有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道、弹力网帽、cpr面膜、弹力绷带、止血绷带、三角绷带;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远离第一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存放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道的第一操作兜、用于存放弹力网帽的第二操作兜、用于存放cpr面膜的第三操作兜、用于夹紧弹力绷带的第二松紧条、用于夹紧止血绷带的第三松紧条和用于夹紧三角绷带的第四松紧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寻找通气管、绷带等物品时,可以快速从包扎模块中寻找到且进行使用,具有方便、快速取放的作用,减小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23.可选的,所述背包本体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第一便携急救包,所述第一便携急救包上设置有第一母魔术贴,所述背包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与第一母魔术贴配合的第一子魔术贴。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便携急救包与背包本体分离,使第一便携急救包具有方便携带的作用。
25.可选的,所述背包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塑胶垫。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塑胶垫,当背包本体放置到地面上时,塑胶垫与地面贴合,可以减小背包本体的磨损,对背包本体的底面进行保护。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双肩包内有各种模块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清楚明了的看到各个器械所在位置,可以根据急救需求进行选取,具有方便、快速取放的作用,减小伤员错过急救“白金时间”的概率;
29.2.设置第一便携急救包、第二便携急救包,当救助时间非常紧迫时,可以将第一便携急救包、第二便携急救包从背包本体上取下,由于第一便携急救包、第二便携急救包重量轻,便于人携带着奔跑。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凸显第一便携急救包与背包本体关系的爆炸图;
32.图3是凸显固定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33.图4是凸显第二容置腔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34.图5是凸显便携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1、背包本体;11、第一子魔术贴;12、第一容置腔;121、第一容置空间;122、第二容置空间;13、第二容置腔;14、第一开闭件;15、隔板;2、肩带;3、塑胶垫;31、塑胶块;4、第一便携急救包;41、第一母魔术贴;5、固定模块;51、颈托;52、呼吸机;53、第一储物包;54、第二储物包;55、第三储物包;56、第四储物包;61、第一固定兜;62、第二固定兜;63、第三固定兜;64、第四固定兜;65、第五固定兜;66、第一松紧条;7、便携模块;71、第二便携急救包;72、第三母魔术贴;73、第二子魔术贴;81、第一操作兜;82、第二操作兜;83、第三操作兜;84、第二松紧条;85、第三松紧条;86、第四松紧条;9、第一网兜;101、第二网兜;102、第一松紧带;103、第二松紧带;104、第三松紧带;105、第四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参照图1,包括背包本体1,背包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肩带2。背包本体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塑胶垫3,塑胶垫3远离背包本体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塑胶块31,塑胶块31呈四棱锥状。
38.参照图1和图2,背包本体1的上端面粘接有第一便携急救包4,第一便携急救包4内存放有救治器材。第一便携急救包4朝向背包本体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母魔术贴41,背包本体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子魔术贴11,第一母魔术贴41与第一子魔术贴11粘接配合。
39.参照图3和图4,背包本体1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12和第二容置腔13,第一容置腔12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一开闭件14,本技术中第一开闭件14采用拉链。
40.参照图3和图5,第一容置腔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15,隔板15将第一容置腔12分隔成第一容置空间121和第二容置空间122,第一容置空间121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22靠
近肩带2的一侧。第一容置空间121内设置有固定模块5和消毒模块。第二容置空间122内设置有便携模块7和包扎模块。
41.参照图4,第二容置腔13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二开闭件,本技术中第二开闭件采用拉链。第二容置腔13内设置有止血模块和工具模块。
42.参照图3,固定模块5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21靠近肩带2的内壁上,固定模块5包括有颈托51、呼吸机52、第一储物包53、第二储物包54、第三储物包55和第四储物包56。颈托51设置有两个,且均位于呼吸机52的上方。
43.参照图3,第一储物包53、第二储物包54、第三储物包55和第四储物包56从上之下依次排布。第一储物包53、第二储物包54、第三储物包55和第四储物包56均于第一容置空间121远离隔板15的底壁可拆卸连接。第一容置空间121远离隔板15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母魔术贴,第一储物包53、第二储物包54、第三储物包55和第四储物包56朝向第二母魔术贴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子魔术贴73。第二母魔术贴可以与第二子魔术贴73相互粘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储物包53、第二储物包54、第三储物包55和第四储物包56的位置顺序可以进行调换。
44.参照图3,第一储存包内存放有一次性口罩、弹力网帽、镊子和消毒湿巾等物品。第二储物包54内存放有创可贴、医用胶带等物品。第三储物包55内存放有用于骨折使用的软夹板。第四储存包内存放有冰袋。
45.参照图3,第一储物包53、第二储物包54、第三储物包55和第四储物包56均采用网格袋,使工作人员无需打开储存包就可以了解袋内储存的物品,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取放所需要的物品。
46.参照图3,消毒模块设置于隔板15朝向第一容置空间121的端面上,消毒模块包括有医用绷带、医用纱布、膜片、无菌敷贴、医用手套和消毒液。隔板15朝向第一容置空间12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兜61、第二固定兜62、第三固定兜63、第四固定兜64、第五固定兜65和第一松紧条66。
47.参照图3,医用绷带存放用于第一固定兜61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医用纱布存放于第二固定兜62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第二固定兜62位于第一固定兜61水平的一侧。膜片存放于第三固定兜63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第三固定兜63位于第一固定兜61的下方。
48.参照图3,无菌敷贴存放于第四固定兜64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第四固定兜64位于第三固定兜63水平的一侧,且位于第二固定兜62的下方。医用手套存放于第五固定兜65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第五固定兜65位于第三固定兜63的下方。第一松紧条66设置有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阵列排布。第一松紧条66位于第三固定兜63的下方,且位于第五固定兜65水平的一侧。第五固定兜65消毒液设置于第一松紧条66与隔板15形成空间内。
49.参照图5,便携模块7设置于隔板15朝向第二容置空间122的端面上,便携模块7包括有两个第二便携急救包71,第二便携急救包71内存放有救治器材。两个第二便携急救包71沿竖直方向阵列分布。隔板15朝向第二便携急救包7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母魔术贴72,两个第三母魔术贴72沿水平方向阵列分布,第三母魔术贴72的上端延伸到隔板15的上端,第三母魔术贴72的下端延伸到隔板15的下端。第二便携急救包71朝向隔板15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子魔术贴73,第三子魔术贴与第三母魔术贴72粘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便携急救包71还可以设置成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
50.参照图3和图5,包扎模块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122远离第一容置空间121的内壁上。包扎模块包括有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道、弹力网帽、cpr面膜、弹力绷带、止血绷带、三角绷带。
51.参照图3和图5,第二容置空间122远离第一容置空间12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操作兜81、第二操作兜82、第三操作兜83、第二松紧条84、第三松紧条85和第四松紧条86。
52.参照图5,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道均存放用于第一操作兜81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弹力网帽存放于第二操作兜82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第二操作兜82位于第一操作兜81水平的一侧。cpr面膜存放于第三操作兜83与隔板15形成的空间内,第三固定兜63位于第二操作兜82的下方。
53.参照图5,第二松紧条84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松紧条84沿水平方向阵列排布。第二松紧条84位于第一操作兜81的下方,且位于第三操作兜83水平的一侧。弹力绷带设置于第二松紧条84与第二容置空间122内壁形成空间内。
54.参照图5,第三松紧条85设置有四个,第三松紧条85位于第二松紧条84的下方。四个第三松紧条85沿水平方向阵列排布。止血绷带位于第三松紧条85与第二容置空间122内壁形成的空间内。
55.参照图5,第四松紧条86设置于五个,第四松紧条86位于第三松紧条85的下方。五个第四松紧条86沿水平方向阵列排布。三角绷带位于第四松紧条86与第二容置空间122内壁形成的空间内。
56.参照图4和图5,止血模块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3靠近第一容置腔12的内壁上。止血模块包括止血海绵。第二容置腔13靠近第一容置腔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第一网兜9,止血海绵设置于第一网兜9与第二容置腔13的内壁形成的空间内。
57.参照图4和图5,工具模块设置于第二容置腔13远离第一容置腔12的内壁上。工具模块包括烧伤敷料、压缩纱布、安全剪、旋压止血带、卡扣止血带、橡胶管止血带。
58.参照图4和图5,第二容置腔13靠近第一容置腔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网兜101、第一松紧带102、第二松紧带103、第三松紧带104、第四松紧带105。
59.参照图4,烧伤敷料存放于第二网兜101与第二容置腔13的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三网兜设置有两个,且均位于第二网兜101的下方。两个第三网兜沿竖直方向阵列分布。
60.参照图4,第一松紧带102位于第三网兜水平的一侧,安全剪位于第一松紧带102与第二容置空间122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二松紧带103位于第一松紧带102远离第三网兜的一侧,第二松紧带10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松紧带103沿竖直方向阵列分布。旋压止血带位于第二松紧带103与第二容置空间122内壁形成的空间内。
61.参照图4,第三松紧带104设置有两个,且均位于第三网兜的下方。两个第三松紧带104沿水平方向阵列分布。卡扣止血带位于第三松紧带104与第二容置空间122内壁形成的空间内。
62.参照图4,第四松紧带105设置有四个,且均位于第三松紧带104的下方。两个第四松紧带105沿水平方向阵列分布。橡胶管止血带位于第四松紧带105与第二容置空间122内壁形成的空间内。
6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生命急救的双肩包的实施原理为:伤员需要救助时,判断伤者需要使用的器材在哪个模块,再打开第一容置空间121、第二容置空间122或第二容置
腔13,取出指定的器材对伤员进行救治。
6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