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包扎支撑装置

文档序号:33158187发布日期:2023-02-04 00:0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包扎支撑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护理包扎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快速处理患者的伤口,一般急诊科采用包扎支撑装置对患者的手臂或腿部进行固定,然后对其进行包扎,现有的包扎支撑装置一般为单纯的放置模式,患者将手臂放置在工作台或者悬空,然后医生进行包扎,在包扎时会出现不稳定且高度调节问题。
3.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4569382a”的专利中公开了通过万向轮将底座移动到指定位置,然后通过第一电机对支撑箱的方向进行调节,然后患者将手臂放置在防护板和放置环内,通过转动转动杆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进而带动轮盘进行转动,轮盘在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进而让支撑板上下移动,进而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然后将患者包扎位置放置在防护板和舒适板上,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实现螺块的左右连接,进而让竖杆进行转动,进而让舒适板的角度进行调节,便于患者的舒适角度放置,当患者手臂需要活动时,在转动手臂时会将放置环与支撑柱转动,且通过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然后进行手臂的活动,便于恢复的技术方案。
4.针对上述专利,实用新型人发现,相关技术中仅公开了关于对患者肢体支撑的结构,并没有设置对应清洁装置,但是实际的包扎过程中会有血液、消毒液以及其它液体流到支撑的设备上容易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支撑机构为不规则形状,在进行清理时极为不便,影响清洁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理包扎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包扎支撑装置,包括:
7.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套设有防护罩,所述上壳体内滑动接触有包扎壳体,所述包扎壳体顶部两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包扎壳体内腔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包扎壳体内腔底部内壁固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接有转动管的一端,所述转动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通机构,所述转动管上开设有若干喷药孔,所述连通机构固接在所述包扎壳体内壁上,所述上壳体内腔底部一侧固接有消毒机构,所述消毒机构与所述连通机构通过第一软管连通,所述上壳体内腔底部另一侧固接有出水泵,所述出水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包扎壳体底部连通,所述出水泵的输出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包扎壳体底面固接有升降机构,所述上壳体底面通过转向机构转动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定位机构。
8.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固接在所述包扎壳体内壁上,所述传动电机输出端固接有丝杆的一端,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包扎壳体内壁转动连
接,所述丝杆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丝杆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包扎壳体两相对内壁固接,所述丝杆上传动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底部与所述导向杆滑动接触。
9.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传动块,所述传动块的顶部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传动块的底部侧壁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丝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导向孔内壁与所述导向杆外壁滑动接触,所述传动块的顶部固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
10.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两限位柱,两所述限位柱的顶部之间固接有弹性带,所述限位柱的底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为圆柱形结构,所述限位块外壁上套设有限位筒,所述弧形板顶部两侧分别固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外壁与所述限位筒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连通机构包括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一端固接在所述包扎壳体内壁上,所述转动筒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与所述转动管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筒底部外壁连通设置有连通管的一端,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包扎壳体与所述第一软管的一端连通。
12.优选的,所述消毒机构包括消毒壳体,所述消毒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内腔底部固接,所述消毒壳体顶部侧壁通过进药管与外界连通,所述消毒壳体底部外壁固接有进药水泵,所述进药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消毒壳体内腔连通,所述进药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软管的另一端连通。
13.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固接在所述上壳体内腔底面,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包扎壳体底面固接,所述升降气缸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筒,所述升降筒固接在所述上壳体内腔底面,所述升降筒内壁滑动接触有升降杆的一端,所述升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包扎壳体底面固接。
14.优选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固接在所述下壳体内腔顶面,所述转向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底面固接,所述上壳体底面固接有转动环,所述下壳体顶面开设有与所述转动环相适配转动槽。
15.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定位气缸,两所述定位气缸分别固接在所述下壳体内腔顶面,两所述定位气缸的输出端固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面两侧分别固接有延伸柱的一端,两所述延伸柱的另一端贯穿所述下壳体固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底面固接有橡胶层。
16.优选的,所述下壳体底面四角分别固接有万向轮。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开启转动电机驱动转动管转动的同时,将消毒机构内的消毒水通过连通机构通入到转动管内,实现对包扎壳体内部的消毒,避免了医护人员手动消毒的过程,同时实现无死角的快速消毒,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理包扎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1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3中a2的局部放大图;
23.其中,1、上壳体;2、防护罩;3、包扎壳体;4、限位槽;5、转动电机;6、转动管;7、喷药孔;8、第一软管;9、出水泵;10、第二软管;11、下壳体; 12、传动电机;13、丝杆;14、导向杆;15、传动块;16、螺纹孔;17、导向孔; 18、弧形板;19、限位柱;20、弹性带;21、限位块;22、限位筒;23、螺纹柱;24、转动筒;25、密封轴承;26、连通管;27、消毒壳体;28、进药管;29、进药水泵;30、升降气缸;31、升降筒;32、升降杆;33、转向电机;34、转动环; 35、定位气缸;36、升降板;37、延伸柱;38、定位板;39、橡胶层;4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护理包扎支撑装置,包括:
27.上壳体1,上壳体1的顶部套设有防护罩2,上壳体1内滑动接触有包扎壳体3,包扎壳体3顶部两相对侧面分别开设有限位槽4,包扎壳体3内腔顶部设置有支撑机构,包扎壳体3内腔底部内壁固接有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接有转动管6的一端,转动管6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通机构,转动管6 上开设有若干喷药孔7,连通机构固接在包扎壳体3内壁上,上壳体1内腔底部一侧固接有消毒机构,消毒机构与连通机构通过第一软管8连通,上壳体1内腔底部另一侧固接有出水泵9,出水泵9的输入端通过第二软管10与包扎壳体3 底部连通,出水泵9的输出端与外界连通,包扎壳体3底面固接有升降机构,上壳体1底面通过转向机构转动连接有下壳体11,下壳体11内设置有定位机构。
28.在对患者患处进行包扎时,将防护罩2取下后,设置的升降机构可以将包扎壳体3从上壳体1内顶部,将患者的待包扎肢体卡在开设在包扎壳体3上两限位槽4内,设置的支撑机构可以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适应不同包扎位置对应的肢体进入到包扎壳体3内的长度,提高适应性,在完成包扎后,通过升降机构将包扎壳体3复位,同时将防护罩2扣合在上壳体1上,实现密封效果,开启转动电机 5驱动转动管6转动的同时,将消毒机构内的消毒水通过连通机构通入到转动管 6内,实现对包扎壳体3内部的消毒,避免了医护人员手动消毒的过程,同时实现无死角的快速消毒,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的第一软管8和第二软管10可以配合包扎壳体3的升降动作实现对形变保持连通状态,设置的出水泵9可以将经过消毒的液体从包扎壳体3内排出;通过调节升降机构控制包扎壳体3伸出的高度,实现高度调节,提高适应性,设置的定位机构可以增强整体装置的稳定性,设置的转向机构可以实现对上壳体1和包扎壳体3的转动,实现在对患者进行包扎时,进行角度的调节,减少对患者的移动。
29.进一步优化方案,支撑机构包括传动电机12,传动电机12固接在包扎壳体 3内壁
上,传动电机12输出端固接有丝杆13的一端,丝杆13的另一端与包扎壳体3内壁转动连接,丝杆13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杆14,导向杆14与丝杆13平行设置,导向杆14的两端分别与包扎壳体3两相对内壁固接,丝杆13上传动连接有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的底部与导向杆14滑动接触。
30.设置的传动电机12驱动丝杆13进行转动,在导向杆14的导向作用下,实现固定组件位移,适应对不同包扎位置的调节,提高适应性。
31.进一步优化方案,固定组件包括传动块15,传动块15的顶部侧面开设有螺纹孔16,传动块15的底部侧壁开设有导向孔17,螺纹孔16与丝杆13通过螺纹连接,导向孔17内壁与导向杆14外壁滑动接触,传动块15的顶部固接有弧形板18,弧形板18的顶部设置有限位件。
32.设置的传动电机12驱动丝杆13进行转动,驱动传动块15的直线位移,实现整体的位置调节。
33.进一步优化方案,限位件包括两限位柱19,两限位柱19的顶部之间固接有弹性带20,限位柱19的底面设置有限位块21,限位块21设置为圆柱形结构,限位块21外壁上套设有限位筒22,弧形板18顶部两侧分别固接有螺纹柱23,螺纹柱23外壁与限位筒22内壁通过螺纹连接。
34.在患者肢体搭在弧形板18上后,将两个限位筒22与弧形板18顶面两侧的螺纹柱23通过螺纹连接,同时设置为弹性带20对肢体进行绑定限位,提高稳定性。
35.进一步优化方案,连通机构包括转动筒24,转动筒24一端固接在包扎壳体 3内壁上,转动筒24另一端通过密封轴承25与转动管6转动连接,转动筒24 底部外壁连通设置有连通管26的一端,连通管26的另一端贯穿包扎壳体3与第一软管8的一端连通。
36.设置的转动筒24通过密封轴承25与连通管26转动连接,实现了转动管6 的旋转喷药,使包扎壳体3内部能过进行全面消毒,避免卫生死角的产生。
37.进一步优化方案,消毒机构包括消毒壳体27,消毒壳体27与上壳体1内腔底部固接,消毒壳体27顶部侧壁通过进药管28与外界连通,消毒壳体27底部外壁固接有进药水泵29,进药水泵29的输入端与消毒壳体27内腔连通,进药水泵29的输出端与第一软管8的另一端连通。
38.通过的设置的进药管28向消毒壳体27内进行加药,并通过进药水泵29将消毒壳体27内消毒液抽取到转动管6内进行喷洒。
39.进一步优化方案,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气缸30,升降气缸30固接在上壳体1 内腔底面,升降气缸30的输出端与包扎壳体3底面固接,升降气缸3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筒31,升降筒31固接在上壳体1内腔底面,升降筒31内壁滑动接触有升降杆32的一端,升降杆32的另一端与包扎壳体3底面固接。
40.设置的升降气缸30驱动包扎壳体3进行升降,同时设置的升降筒31与升降杆32进行滑动接触,提高包扎壳体3在进行升降和支撑过程中的稳定性。
41.进一步优化方案,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电机33,转向电机33固接在下壳体11 内腔顶面,转向电机33的输出端贯穿下壳体11与上壳体1底面固接,上壳体1 底面固接有转动环34,下壳体11顶面开设有与转动环34相适配转动槽。
42.设置的转向电机33驱动上壳体1进行转动,进而控制包扎壳体3的转动,实现角度的调节。
43.进一步优化方案,定位机构包括两定位气缸35,两定位气缸35分别固接在下壳体11内腔顶面,两定位气缸35的输出端固接有升降板36,升降板36的底面两侧分别固接有延伸柱37的一端,两延伸柱37的另一端贯穿下壳体11固接有定位板38,定位板38的底面固接有橡胶层39。
44.在整个装置移动至指定位置后,驱动定位气缸35将定位板38向下推出,同时使橡胶层39底面与地面接触,增强稳定性。
45.进一步优化方案,下壳体11底面四角分别固接有万向轮40。
46.设置的万向轮40可以实现对整个装置的移动。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