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3530发布日期:2023-01-25 11:0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康复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下肢康复仪。


背景技术:

2.脑梗死是指所有的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最为轻微的就是常见的腔隙性脑梗死,这种疾病通常预后比较良好,可能会遗留轻微的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患者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减退,也有可能会出现共济失调,由于脑梗死患者恢复的质量会极大的影响之后是生活的质量,预后恢复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3.在公开号为cn21423258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脑梗死患者下肢康复装置,其包括固定板、套接在所述固定板外端的一对拉力器、套接在所述拉力器底端的脚部固定器,所述固定板底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外壁两端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顶端两侧安装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中间由固定杆连接,所述两拉力器顶端安装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固定杆套接配合,所述拉力器底端安装有底环,所述脚部固定器顶端外壁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底环套接。患者在锻炼时,将脚部放置在脚部固定器上,然后双手通过拉动拉力器,带动脚部固定器上下移动,进行下肢的康复锻炼。
4.上述康复锻炼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患者身体相对虚弱,拉动拉力器需要消耗较多的体力,有些患者无法持续拉动拉力器,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康复锻炼效果,而且消耗过多的体力反而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下肢康复仪,通过电机驱动带动脚部固定器上下运动进行康复锻炼,无需人工拉动,节省患者的体力,降低患者的操作难度,提高康复锻炼效果。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仪,包括坐凳、两个脚部固定器以及驱动组件,
7.两个所述脚部固定器均与所述坐凳滑动连接,所述坐凳上开设有两条竖直方向且相互平行的滑槽,两条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设置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分别与对应的所述脚部固定器可拆卸连接,
8.所述坐凳上设置有两个分别驱动所述滑块沿滑槽滑动的所述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固定在电机输出轴端部的第一绕线杆以及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绕线杆上的第一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所述脚部固定器连接的表面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顶端开口且延伸至所述滑块的顶面上,所述卡接槽内滑动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与所述脚部固定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脚部固定器固定有卡接块的表面上还固定有与滑槽匹配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卡接块的正上方。
11.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所述滑块的下方固定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滑槽的底壁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槽的靠近滑块顶部的槽底开设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的槽口方向与所述卡接槽的槽口方向相同,所述安置槽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卡接块从所述卡接槽顶端开口滑脱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卡接块的滑动方向,所述滑块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二绕线杆,所述第二绕线杆突出于所述滑块的顶面且延伸至滑块内部,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有用于牵引所述限位板沿所述安置槽滑动的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绕线杆上,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安置槽的槽底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沿所述限位板的滑动方向设置。
13.进一步地,所述坐凳上嵌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两个所述驱动组件的电机电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坐凳为倒u型板,所述坐凳的其中一个竖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所述滑槽。
15.进一步地,还包括靠板,所述靠板与所述坐凳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当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时,只需坐在坐凳上,并启动驱动组件,即可使滑块在驱动组件的电机驱动作用下向上向下移动,进而使脚部固定器向上向下移动,无需患者手动拉动脚部固定器,节省患者的体力,降低患者的操作难度,提高康复锻炼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仪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仪中用于凸显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仪中用于凸显限位板、第二牵引绳、第二绕线杆和复位弹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2.图中:11、靠板;2、坐凳;21、滑槽;3、滑块;31、脚部固定器;32、安装槽;33、容纳槽;4、驱动组件;41、电机;42、第一绕线杆;43、第一牵引绳;5、卡接槽;51、卡接块;52、限位块;6、缓冲弹簧;61、安置槽;62、限位板;7、复位弹簧;71、第二牵引绳;8、第二绕线杆;9、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仅为示例性地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旨在保护的范围内。
24.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下肢康复仪,包括坐凳2、两个脚部固定器31以及驱动组件4,两个脚部固定器31均与坐凳2滑动连接,坐凳2上开设有两条竖直方向且相互平行的滑槽21,两条滑槽21内均滑动设置有滑块3,每个滑块3分别与对应的脚部固定器31可拆卸连接,坐凳2上设置有两个分别驱动滑块3沿滑槽21滑动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包括电机41、固定在电机41输出轴端部的第一绕线杆42以及一端缠绕在第一绕线杆42上的
第一牵引绳43,第一牵引绳43的另一端与滑块3固定连接。
25.第一绕线杆42与电机4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绕线杆42上设有绕线槽,电机41转动时,带动第一绕线杆42转动,从而将第一牵引绳43缠绕在第一绕线杆42上,与第一牵引绳43连接的滑块3沿滑槽21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脚部固定器31向上运动;电机41反向转动时,第一牵引绳43从第一绕线杆42上释放,滑块3沿滑槽21向下运动,从而使脚部固定器31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
26.两个脚部固定器31通过两个驱动组件4分别驱动,可以同时控制两个驱动组件4的电机41启动,同时驱动;也可以只启动其中一个,适用于只有单个下肢需康复锻炼的患者;也可以根据需求分别先后启动电机41,比如脚部固定器31一上一下交错锻炼。具体的操作根据患者的康复锻炼需求自行调整,能适用不同需求的患者,适用范围广泛。而且,采用电机41驱动的方式带动脚部固定器31上下运动,无需手动拉动,节省了患者的体力,而且能连续锻炼,节省患者的体力,降低患者的操作难度,提高康复锻炼效果。
27.如图1所示,坐凳2为倒u型板,坐凳2的其中一个竖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21。两个滑槽21也可均设置在竖板的外表面上,两个滑槽21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滑槽21设置在同一竖板的两侧面上,便于患者坐在坐凳2上部时,两腿分布在坐凳2的两侧,增加舒适度。
2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肢康复仪还包括靠板11,靠板11与坐凳2固定连接。靠板11固定在与设置滑槽21的竖板相对的一侧,靠板11与未连接脚部固定器的竖板固定连接,靠板11的上部高于坐凳2顶部的横板;靠板11也可固定在坐凳2顶部的横板上,只要起到供患者倚靠的作用即可。靠板11可竖直设置,可以根据人体舒适度向远离坐凳2的一侧倾斜一定角度。
29.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机41固定在坐凳2的横板上,坐凳2的横板上开设有水平的安装槽32,安装槽32的一端与滑槽21连通,安装槽32与滑槽21垂直,安装槽32的另一端槽底向横板内部开设有容纳槽33,容纳槽33的槽口与安装槽32的槽口同向,电机41的机身固定在容纳槽33内,电机41输出轴的轴线水平且垂直于横板。第一绕线杆42为圆杆状结构,第一绕线杆42固定在电机41输出轴的端部,与电机41输出轴同轴连接。第一牵引绳43的一端缠绕在第一绕线杆42上,第一牵引绳43的另一端固定在滑块3的上表面(即顶面),由于安装槽32与滑槽21垂直,在安装槽32与滑槽21的连通处可设置一导向轮,用于导向第一牵引绳43,保证第一牵引绳43的正常运动。
30.患者需要向上移动脚部固定器31时,启动电机41,从而使电机41的输出轴以及第一绕线杆42转动,进而使第一牵引绳43逐渐缠绕在第一绕线杆42上,从而使滑块3在第一牵引绳43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进而使脚部固定器31向上移动。当患者需使脚部固定器31向下移动时,患者只需使电机41反转,即可使脚部固定器31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无需手动拉动脚部固定器31,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同时节省了患者的体力。
31.在一些实施例中,坐凳2上嵌有控制开关9,控制开关9与两个驱动组件4的电机41电连接。控制开关9可同时启动两个电机41,也可分别启动电机41。控制开关9嵌在坐凳2的横板上,可在横板侧部或顶部,便于患者操作。当患者需进行康复锻炼时,主要按动控制开关9即可,降低了患者的操作难度。
32.如图1-3所示,滑槽21内滑块3的下方固定有缓冲弹簧6,缓冲弹簧6的底端与滑槽
21的底壁固定连接。缓冲弹簧6在滑槽21内竖直放置,缓冲弹簧6与滑块3不连接,在滑块3沿滑槽21竖直向上滑动时,缓冲弹簧6并不随滑块3的移动拉伸,在滑块3下降时,脚部固定器31也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缓冲弹簧6对脚部固定器31进行减震,从而减小了脚部固定器31与滑槽21内底壁直接接触造成的冲击力,进而降低了脚部固定器31受损的概率。
33.本实施例的脚部固定器31与滑块3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康复锻炼需要安装合适数量的脚部固定器31;而且能根据患者的体型更换不同规格的脚部固定器31,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脚部固定器31包括脚部固定部分和小腿固定部分,均为槽状,患者将下肢置于槽内部即可。槽内部也可以铺设缓冲垫如橡胶垫或泡沫垫,增加患者使用舒适度。
34.为了实现脚部固定器31与滑块3的可拆卸连接,如图2和3所示,滑块3与脚部固定器连接的表面上开设有竖直方向的卡接槽5,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槽5设置在滑块3远离滑槽槽底的表面上。卡接槽5的顶端开口且延伸至滑块3的顶面上,卡接槽5内滑动设置有卡接块51,卡接块51沿卡接槽5在竖直方向上滑动,卡接块51与脚部固定器31固定连接。安装脚部固定器31时,只需从滑块3的顶面、卡接槽5的顶端开口向卡接槽5内置入卡接块51即可,卡接块51沿卡接槽5竖直向下滑动,滑动至卡接槽5的最底部,便实现了脚部固定器31与滑块3的连接。当患者无需使用脚部固定器31时,患者只需使脚部固定器31相对滑块3向上移动,使卡接块51从卡接槽5的顶端开口滑出、与卡接槽5相互分离。安装和拆卸过程简单、快速。
35.为了进一步提高脚部固定器31与滑块3连接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图2所示,脚部固定器31固定有卡接块51的表面上还固定有与滑槽21匹配的限位块52,限位块52位于卡接块51的正上方。当患者需使卡接块51与卡接槽5相互连接时,患者只需使限位块52与滑槽21对准并滑动连接,即可使卡接块51与卡接槽5正对,此时,患者只需向下滑动脚部固定器31带动卡接块51向下滑动,即可使卡接块51卡入卡接槽5内,从而降低了患者安装脚部固定器31的难度。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卡接槽5的靠近滑块3顶部的槽底开设有安置槽61,安置槽61的槽口方向与卡接槽5的槽口方向相同,即安置槽61开设在滑块3内部靠近滑块3顶面的部分,但并不贯穿滑块3的顶面。安置槽61内滑动设置有用于防止卡接块51从卡接槽5顶端开口滑脱的限位板62,限位板62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卡接块51的滑动方向,滑块3的顶面上转动连接有第二绕线杆8,第二绕线杆8突出于滑块3的顶面且延伸至滑块3的内部,如图4所示,限位板62固定连接有第二牵引绳71,第二牵引绳71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绕线杆8上,限位板62与安置槽61的槽底之间固定有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沿限位板62的滑动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可在滑块3内安置槽61远离限位板62的一侧开设第二绕线杆容纳槽,第二绕线杆容纳槽的槽口处于滑块3的顶面上,第二绕线杆容纳槽与安置槽之间设置供第二牵引绳穿过的孔,第二绕线杆8竖直安装于第二绕线杆容纳槽内,第二绕线杆8可在第二绕线杆容纳槽内转动,第二绕线杆8处于滑块内部的杆体上设有绕线槽,第二牵引绳71穿过第二绕线杆容纳槽与安置槽之间的孔,第二牵引绳71的端部缠绕在绕线槽内,第二牵引绳71的另一个端部与限位板62固定连接,第二牵引绳71与限位板62连接的端点高度与绕线槽高度几乎相同,保持第二牵引绳71的水平状态,便于缠绕。第二绕线杆容纳槽与安置槽之间的第二牵引绳穿过孔的孔径小于复位弹簧7的外径,保证复位弹簧7的端部抵在安置槽61的槽底,而不会进入第二绕线杆容纳槽内。本实施例设置限位板62,在卡接块51卡接入卡接槽5内且滑动至卡接槽5底壁时,限位板62处于卡接块51的上方,避免脚部固定器31向上或向
下运动过程中、卡接块51从卡接槽5顶端开口滑出的情况,保证滑块3与脚部固定器31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影响康复锻炼的连贯性。具体的,复位弹簧7的一端与限位板62靠近安置槽61槽底的表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7的另一端与安置槽61的槽底固定连接,复位弹簧7可套设在第二牵引绳上,在限位板62突出于安置槽61起到限位作用时,复位弹簧7处于自然状态;在向卡接槽5内滑动安装卡接块51时,首先从滑块3的外部转动第二绕线杆8,第二绕线杆8转动将第二牵引绳71缠绕在绕线槽内,限位板62向安置槽61内滑动,并挤压复位弹簧7,使复位弹簧7呈压缩状态,当限位板62不再突出于安置槽61时,即限位板62与滑槽21的槽底平齐时,将卡接块51滑动卡接入卡接槽5内,卡接块51滑动至限位板62以下时,松开第二绕线杆8,压缩的复位弹簧7进行复位,将限位板62推出安置槽61,限位板62突出于安置槽61(即突出于滑槽21的槽底),将卡接块51阻挡限位在卡接槽5内,防止卡接块51从卡接槽5的顶端开口滑出。当患者需取出脚部固定器31时,患者需转动第二绕线杆8,第二牵引绳71牵引限位板62向安置槽61的槽底滑动,使限位板62完全移动至安置槽61内,卡接块51便能从卡接槽5内滑出,解除脚部固定器31与滑块3的连接。
37.本实用新型的下肢康复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患者需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只需坐在坐凳2的上表面,并启动驱动组件4的电机,即可使滑块3在驱动组件4的作用下向上向下移动,进而使脚部固定器31向上向下移动,无需患者手动拉动脚部固定器31,从而降低了患者的操作难度,进而提高康复效果。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