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的引流液收集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7414发布日期:2023-01-25 09:3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的引流液收集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收集桶的设计与应用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型的引流液收集桶。


背景技术:

2.持续膀胱冲洗是指通过留置弗来氏三腔导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管及弗来氏导尿管,将药液注入膀胱后再由导管排出,如此持续不停顿,称为持续膀胱冲洗。膀胱冲洗在临床上一般应用于泌尿外科的前列腺和膀胱手术,手术过后,必需通过膀胱冲洗将膀胱内的血液、组织残渣、脓汁等进行冲洗清除。
3.在冲洗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快速地进行冲洗膀胱,冲洗速度以引流通畅无血块堵塞为原则,如果出现血色不断加深并伴有血块堵塞导尿管,则不仅需要加快冲洗速度,而且必要时需要调整导尿管的位置,并使用注射器冲洗导尿管,清理堵塞物,直到导尿管通畅。
4.医护人员在进行冲洗护理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5.1、医护人员要对输出的冲洗液的性状进行比对记录,判断血色变化,测量、登记和计算出液量、入液量以及排尿量,以便能更准确进行相应的护理调整,但是现在收集引流液的收集桶一般采用的是大桶收集,即每次冲洗输出的引流液都是集中混合在收集桶内,排出液都是混合在一起的,所以,每次计量冲洗的时候,排出液都会与上次输出的排出液相混合,不便于精准地辨别和判断每次排出液的性状变化,特别是血色的变化。
6.2、虽然引流液收集桶上的刻度标识,护理人员可以对每一次的出液量与排尿量进行统计与计算,但是并无法准确快速地记录和计算每次冲洗的数据,很容易出现人为的计算错误或者出现录入误差时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影响诊疗判断。
7.3、引流液在进行性状判断的时候都是凭借护理人员的主观判断,无法通过较为客观的颜色卡判断比对,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改进型的引流液收集桶,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
9.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0.一种改进型的引流液收集桶,包括下桶体和上桶体,所述上桶体活动盖设连接在所述下桶体上,该上桶体的侧壁向下延伸,并形成上桶体连接部,所述下桶体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下桶体连接部,所述上桶体连接部与所述下桶体连接部配合活动旋合连接;所述上桶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所述下桶体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开口相匹配活动连接,所述出液口上设置有控制连通阀,所述上桶体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引流管体配合密闭插接安装在所述进液口处;所述上桶体的底部呈漏斗状,该出液口位于所述上桶体底部的中间,所述出液口的底端位于所述上桶体连接部的内部。
11.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与下桶体分别为透明的桶体,所述上桶体上标识有刻度值。
12.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与下桶体的外侧壁两对应侧分别设置有提手。
13.更进一步,所述下桶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及其配设的控制阀。
14.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连接部的内侧壁设置有内接螺纹,所述下桶体连接部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内接螺纹相匹配的外接螺纹。
15.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颜色比对的色卡条。
16.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桶体与下桶体的结构,可以使引流液隔离于原有已排出的引流液,使护理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准确地观察判断本次膀胱冲洗引流液的性状变化,更有利于后续的诊疗医治判断。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桶体结构,以及在上桶体上标识刻度值,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较为轻松地记录和计算每一次膀胱冲洗产生的各项数据,无需再与已排出液进行混合计算,进一步地降低因为计算或失误而产生的误差,提高护理数据的准确性。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桶体上设置色卡条,可以更加客观地对引流液进行血色比对判断,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误差。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桶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其中,上桶体1、上桶体连接部11、出液口12、控制连通阀13、进液口14、刻度值15、色卡条16、下桶体2、下桶体连接部21、开口22、排液口23、控制阀24、引流管体3、提手4。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改进型的引流液收集桶,包括下桶体2和上桶体1,所述上桶体1活动盖设连接在所述下桶体2上,该上桶体1的侧壁向下延伸,并形成上桶体连接部11,所述下桶体2的侧壁上部设置有下桶体连接部21,所述上桶体连接部11与所述下桶体连接部21配合活动旋合连接;所述上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12,所述下桶体2的上部设置有开口22,所述出液口12与所述开口22相匹配活动连接,所述出液口12上设置有控制连通阀13,所述上桶体1的上部设置有进液口14,引流管体3配合密闭插接安装在所述进液口14处,防止引流液的异味外泄;所述上桶体1的底部呈漏斗状,该出液口12位于所述上桶体1底部的中间,所述出液口12的底端位于所述上桶体连接部11的内部。
26.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1与下桶体2分别为透明的桶体,所述上桶体1上标识有刻度值15。
27.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1与下桶体2的外侧壁两对应侧分别设置有提手4。
28.更进一步,所述下桶体2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口23及其配设的控制阀24。
29.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连接部11的内侧壁设置有内接螺纹,所述下桶体连接部21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内接螺纹相匹配的外接螺纹。
30.更进一步,所述上桶体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颜色比对的色卡条16。
31.以下是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
32.引流液收集桶的组装:
33.先分别将上桶体1的出液口12上的控制连通阀和下桶体2的排液口23的控制阀关闭24,然后将上桶体连接部11与下桶体连接部21旋合连接,完成上桶体1与下桶体2的连接安装,这时,再将引流管3密闭地插装在上桶体1的进液口14处,完成引流液收集桶的组装与安装;
34.引流液收集桶的使用:
35.膀胱冲洗液从引流管3排入到上桶体1中,这时医护人员就可以从上桶体1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并利用上桶体1外侧壁上的色卡条16,较为准确地判断引流液的血色状况并进行记录;当冲洗液输完后,并更换冲洗液继续冲洗,这时,再根据上桶体1上的刻度值15记录引流液的出量,然后再扣除入量,得到尿量并记录,完成数据采集后,最后将上桶体1的出液口12处的控制连通阀13打开,使上桶体1内的引流液流入到下桶体2中进行集中收集,完成后再将控制连接阀13关闭,进行新一轮的膀胱冲洗护理。
36.引流液的清理:
37.当下桶体2装完引流液或者停止膀胱冲洗后,先将上桶体1的出液口12上的控制连通阀13关闭,然后将下桶体2与上桶体1相分离,再将下桶体2取走,并来到污液处理点,将下桶体2的排液口23上的控制阀24打开,下桶体2内收集的引流液就可以得到排出清理,还可以往下桶体2的开口22处灌入清水,对下桶体2进行清洗,完成引流液的清理。
38.通过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3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桶体与下桶体的结构,可以使引流液隔离于原有已排出的引流液,使护理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准确地观察判断本次膀胱冲洗引流液的性状变化,更有利于后续的诊疗医治判断。
4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桶体结构,以及在上桶体上标识刻度值,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较为轻松地记录和计算每一次膀胱冲洗产生的各项数据,无需再与已排出液进行混合计算,进一步地降低因为计算或失误而产生的误差,提高护理数据的准确性。
4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桶体上设置色卡条,可以更加客观地对引流液进行血色比对判断,避免主观判断产生的误差。
42.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