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导组件、终端及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78485发布日期:2023-12-30 13:5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热传导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热传导组件、终端及主机。


背景技术:

1、当人们扭伤时,在不同的时间段需要对受伤处进行冷疗或热疗,比如拉伤、扭伤、挫伤、脑震荡、术后恢复等情况下,需要冷疗或热疗。同时扭伤后也需要佩戴护具对受伤处进行固定,防止二次伤害。

2、现有的护具可以对受伤处进行固定,也能通过发热材料实现热疗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受伤处的恢复。但现有的护具也存在以下问题:

3、1、只能发热,缺少冷疗功能,适用性较差;

4、2、无法精准控制发热温度,无法根据实际需要对使用温度进行调节,可调节性差;

5、3、发热材料不能重复使用,每次使用需要更换发热材料,且发热时间较短,不能持续发热,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护具存在的适用性差、可调节性差、使用体验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热传导组件、终端及主机,能解决上述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的方案为: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传导组件,包括传热组件、至少两个热电冷却器及传热介质;所述传热组件上设置有与容置热传导组件的容置空间导通的介质通道;所述传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导热面,所述传热组件的一个导热面与一个热电冷却器的传热面接触,所述传热组件的另一个导热面与另一个热电冷却器的另一传热面接触,所述传热面用于制热或制冷;所述传热介质填充于所述介质通道及容置空间。

4、进一步地,包括第一热电冷却器、第二热电冷却器、第一传热组件、第二传热组件及第三传热组件,所述第二传热组件、第一传热组件、第三传热组件依次分层设置,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设置于第一传热组件和第二传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设置于第一传热组件和第三传热组件之间。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的第一传热面与第一传热组件的第一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的第二传热面与第二传热组件的第三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的第三传热面与第一传热组件的第二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的第四传热面与第三传热组件的第四导热面接触。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的第二传热面与第一传热组件的第一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的第一传热面与第二传热组件的第三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的第四传热面与第一传热组件的第二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的第三传热面与第三传热组件的第四导热面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热电冷却器接触的一侧为传热板,所述传热板上开设有散热槽。

8、进一步地,所述传热组件和所述热电冷却器之间通过导热硅脂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热传导组件还包括:温度检测组件,设置在所述传热组件内部;控制组件,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及所述热电冷却器电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1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热传导组件,所述终端包括容置所述热传导组件的容置空间和柔性护具主体,所述柔性护具主体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热传导组件容置空间及传热介质容置空间,所述热传导组件容置在所述热传导组件容置空间内,热传导组件容置空间与所述传热介质容置空间之间通过管道导通,所述传热介质可自热传导组件间与传热介质容置空间之间流动。

12、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主机,包括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热传导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容置所述热传导组件的容置空间,所述主机还包括柔性护具主体,所述柔性护具主体上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与主机的容置空间通过管道导通,所述传热介质可自容置空间与内腔之间流动。

13、上述热传导组件,在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传热组件、热电冷却器以及传热介质,利用热电冷却器制热,与热电冷却器接触的传热组件能将热电冷却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与传热组件接触的传热介质中,从而提高传热介质的温度,最终通过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到用户与柔性护具主体接触的部位,实现热疗效果。也可以使热电冷却器制冷,降低与热电冷却器接触的传热组件的温度,进而将传热介质的温度降低,最终通过传热介质降低用户与柔性护具主体接触的部位的温度,实现冷疗的效果。

14、因此,本实用新型具备冷疗、热疗功能,适用性强。同时,通过控制热电冷却器就能实现精准控制温度。且热疗或冷疗时间长、操作简单,使用体验良好。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传热组件、至少两个热电冷却器及传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热电冷却器、第二热电冷却器、第一传热组件、第二传热组件及第三传热组件,所述第二传热组件、第一传热组件、第三传热组件依次分层设置,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设置于第一传热组件和第二传热组件之间,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设置于第一传热组件和第三传热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的第二传热面与第一传热组件的第一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一热电冷却器的第一传热面与第二传热组件的第三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的第四传热面与第一传热组件的第二导热面接触,所述第二热电冷却器的第三传热面与第三传热组件的第四导热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与所述热电冷却器接触的一侧为传热板,所述传热板上开设有散热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和所述热电冷却器之间通过导热硅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检测组件包括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种所述的热传导组件,所述终端包括容置所述热传导组件的容置空间和柔性护具主体,所述柔性护具主体上设置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包括热传导组件容置空间及传热介质容置空间,所述热传导组件容置在所述热传导组件容置空间内,热传导组件容置空间与所述传热介质容置空间之间通过管道导通,所述传热介质可自热传导组件间与传热介质容置空间之间流动。

8.一种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种所述的热传导组件,所述主机包括容置所述热传导组件的容置空间,所述主机还包括柔性护具主体,所述柔性护具主体上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与主机的容置空间通过管道导通,所述传热介质可自容置空间与内腔之间流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热传导组件、终端及主机,在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传热组件、热电冷却器以及传热介质,利用热电冷却器制热,与热电冷却器接触的传热组件能将热电冷却器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与传热组件接触的传热介质中,从而提高传热介质的温度,最终通过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到用户与柔性护具主体接触的部位,实现热疗效果。也可以使热电冷却器制冷,降低与热电冷却器接触的传热组件的温度,进而将传热介质的温度降低,最终通过传热介质降低用户与柔性护具主体接触的部位的温度,实现冷疗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姜普,戴全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晶科辉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