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
背景技术:
1、目前关节软骨损伤常见的疗法包含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含微骨折术、软骨移植修复术等,微骨折术已成为重要治疗方式之一。目前的微骨折器械为了满足手术需要微骨折器械前端有几种角度,随着前端角度的增大在敲击后端手柄使前端进入骨组织过程中容易滑动,前端不容易在指定位置进入骨组织;目前微骨折器械前端没有限深结构,打入骨组织深度不容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尖端基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直径,在打孔时能够起到限深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骨损伤修复微骨折锥,其设有与所述尖端平行的打入杆,能够避免在敲击打孔时尖端与骨组织之间发生滑动。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
4、骨锥手柄;
5、骨锥杆,其末端与所述骨锥手柄连接,在所述骨锥杆的前部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弯折部;以及
6、尖端,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前端并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同轴,尖端基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直径。
7、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线与水平线呈夹角为15°~25°。
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线与水平线呈夹角为35°~45°或55°~65°夹角;在骨锥杆的后部设有倾斜向上的打入杆,所述打入杆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平行。
9、优选的是,还包括:
10、打入孔,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杆的后部,用于供所述打入杆前端插入,实现打入杆与所述骨锥杆固接或可拆卸连接。
11、优选的是,在所述打入杆的后部设有膨大的打入杆尾端。
12、优选的是,还包括:
13、第二弯折部,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杆,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后方,并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平滑连接;
14、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轴线与第一弯折部的轴线所成夹角为110°~130°,所述第二弯折部的轴线与水平线所成夹角为20°~40°,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线与水平线呈夹角为10°~50°。
15、优选的是,还包括:
16、骨锥尾帽,其设置在所述骨锥手柄的末端,用于在敲击过程中提供缓冲。
17、优选的是,所述骨锥手柄的前端设有插槽,在所述骨锥杆的后端设有与所述插槽相匹配的插入部,在所述骨锥手柄和骨锥杆上分别设有销孔,销钉依次穿过所述销孔,将骨锥手柄和骨锥杆连接。
18、优选的是,所述尖端由基部到自由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尖端基部的直径为1~2.5mm,所述尖端的长度为3~6mm,所述第一弯折部直径为3~4.5mm。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尖端基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直径,在打孔时能够起到限深的作用;设有与所述尖端平行的打入杆,能够避免在敲击打孔时尖端与骨组织之间发生滑动。
1.一种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线与水平线呈夹角为15°~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轴线与水平线呈夹角为35°~45°或55°~65°夹角;在骨锥杆的后部设有倾斜向上的打入杆,所述打入杆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打入杆的后部设有膨大的打入杆尾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骨锥手柄的前端设有插槽,在所述骨锥杆的后端设有与所述插槽相匹配的插入部,在所述骨锥手柄和骨锥杆上分别设有销孔,销钉依次穿过所述销孔,将骨锥手柄和骨锥杆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骨损伤修复器械微骨折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由基部到自由端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尖端基部的直径为1~2.5mm,所述尖端的长度为3~6mm,所述第一弯折部直径为3~4.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