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34400850发布日期:2023-06-08 14:23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动物实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小鼠是神经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且贴近临床的实验研究多需要在动物处于清醒状态下进行,如长期束缚后诱发焦虑抑郁的动物模型制作,在体成像及脑电记录,以及脑区给药,电针干预等。

2、目前实验室小鼠的固定通常使用泡沫板和胶带或橡皮筋作为固定工具,将小鼠四肢用胶带粘在泡沫板上或用橡皮筋对角线拉紧固定,这种固定方法操作复杂,对操作者熟练及经验要求高,成功率低,同组干预不均一,不利于实验结果的观察,且刺激极大,不适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研究,此外黏附太松小鼠容易逃脱,太紧小鼠剧烈挣扎会造成四肢残缺甚至死亡。

3、另外一种常用的小鼠头部固定器多是在腹腔注射麻醉药剂后,在深度麻醉状态下进行的头部固定,此种小鼠头部固定器通过两耳及牙齿进行三点固定,对操作者熟练度及手法要求较高,稍不注意即可能造成压迫延髓导致小鼠死亡或是未能成功固定造成后续实验失败。在深度麻醉下,小鼠部分脑区及神经元活动出于抑制状态,不适用于神经精神研究对清醒状态的要求,而在麻醉苏醒阶段以及清醒状态下,小鼠会剧烈挣扎,难以实现有效操作,还会对小鼠造成应激及伤害,甚至导致残疾。

4、现在技术的缺点主要是:

5、1、使用复杂,对操作者手法及熟练度要求高,难以实现组间固定的均一性

6、2、清醒状态下进行固定刺激过大,不适用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验室清醒状态小鼠无伤害性固定装置刚好填补了上述空白,便于对小鼠进行电针、脑区给药操作,还可以为在体电生理以及在体成像操作提供便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包括筒体、旋盖,所述筒体中空,所述筒体一端开设有进口且与旋盖螺纹连接,另一端为锥形部且端部开设透气孔;所述筒体一侧开设有2个前肢放置孔和2个后肢放置孔,所述筒体另一侧开设有方形孔。

4、还包括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于筒体的进口部位。

5、所述旋盖开设有用于尾部穿过的圆孔,圆孔直径5mm。

6、所述筒体为50毫升离心管。

7、所述透气孔直径为10mm。

8、所述方形孔尺寸为15mm*5mm;方形孔与透气孔的距离为8mm。

9、所述前肢放置孔半径为3mm,两个前肢放置孔中点距离为8mm。

10、所述后肢放置孔半径为4mm,两个后肢放置孔中点距离为10mm。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1、通过无压迫环绕包裹的离心管桶体,并利用小鼠偏爱孔洞的探索心理,在锥体前端开口使小鼠乐于钻入筒体,同时方便其呼吸,避免了牙齿口鼻固定可能造成的压迫窒息。

13、2、锥体与圆柱交界处的长方形截面开口,则有助于头部例如电刺激、成像、给药等相关操作,能够节省人力,固定后可一人进行后续实验操作。且此处开口较大,在良好固定的情况下,可操作空间增加。

14、3、四肢从筒体部圆形截面小孔伸出,给小鼠造成了一种无着力点的状态,大大降低了其挣扎的力度,此外,伸出筒体对四肢的压迫及伤害都远远低于板式固定,大幅度减小了小鼠应激。是神经精神类疾病研究领域,良好的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旋盖,所述筒体中空,所述筒体一端开设有进口且与旋盖螺纹连接,另一端为锥形部且端部开设透气孔;所述筒体一侧开设有2个前肢放置孔和2个后肢放置孔,所述筒体另一侧开设有方形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充于筒体的进口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盖开设有用于尾部穿过的圆孔,圆孔直径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50毫升离心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直径为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孔尺寸为15mm*5mm;方形孔与透气孔的距离为8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肢放置孔半径为3mm,两个前肢放置孔中点距离为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肢放置孔半径为4mm,两个后肢放置孔中点距离为1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的无伤害性小鼠固定装置,包括筒体、旋盖,所述筒体中空,所述筒体一端开设有进口且与旋盖螺纹连接,另一端为锥形部且端部开设透气孔;所述筒体一侧开设有2个前肢放置孔和2个后肢放置孔,所述筒体另一侧开设有方形孔。本技术通过无压迫环绕包裹的离心管桶体,并利用小鼠偏爱孔洞的探索心理,在锥体前端开口使小鼠乐于钻入筒体,同时方便其呼吸,避免了牙齿口鼻固定可能造成的压迫窒息。锥形部与圆柱交界处的长方形截面开口,则有助于头部例如电刺激、成像、给药等相关操作,能够节省人力,固定后可一人进行后续实验操作。且此处开口较大,在良好固定的情况下,可操作空间增加。

技术研发人员:申祖琦,李蔚,常伟琪,俞瑾,王彦青,毛应启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12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