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35743发布日期:2023-06-29 15:4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人工椎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椎体。


背景技术:

1、人工椎体用于治疗椎体爆裂骨折、脊柱后凸畸形、脊柱肿瘤等疾病,在手术中需要将患者受损或病变的椎体进行切除,切除后使用椎体替代物移植以维持正常的脊柱载荷及生理曲度。人工椎体可采用钛笼和可撑开椎体,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可撑开椎体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可撑开椎体沿上下方向的调整空间受限,并且撑开后的结构不稳定,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调整空间较大,且结构稳定,可靠性较高的人工椎体。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包括: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本体内设有腔室,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腔室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不超出所述支撑本体沿所述腔室的轴向上的端面;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转动件仅可绕所述腔室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相抵,以限制所述转动件脱出所述腔室;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同轴设于所述转动件且与所述转动件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腔室可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移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当需要撑开人工椎体时,可以旋转转动件以带动第二支撑件沿转动件的轴向移动,由于转动件仅可绕腔室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可以对人工椎体进行自锁,以避免人工椎体沉降,使得人工椎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好。另外,第一限位件可以限制转动件脱出腔室,由于第一限位件不超出支撑本体沿腔室的轴向上的端面,从而第一限位件不会对支撑本体的轴向移动造成干涉,使得支撑本体可以降到最低,进一步地提高了人工椎体具有更大的调整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人工椎体的调整空间较大,且结构稳定,可靠性较高。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邻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腔室同轴布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钩体部,所述钩体部沿朝向所述腔室的径向向内延伸,且所述钩体部与所述第一环槽配合;和/或,所述第一限位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限位件沿所述支撑本体的周向间隔布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与所述腔室同轴布置,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支撑本体的侧壁且与所述第二环槽配合。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销包括销体、弹簧和滚珠,所述销体穿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侧壁,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滚珠与所述销体之间,所述弹簧沿朝向所述滚珠的方向压迫所述滚珠,以使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环槽弹性抵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多个植骨孔,多个所述植骨孔中的至少两个植骨孔的孔型不同。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骨孔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圆形、矩形和菱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采用可透x光的材料;和/或,所述第一支撑件背离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背离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均为多孔骨小梁结构,所述多孔骨小梁结构的孔隙率大于等于40%且小于等于90%,所述多孔骨小梁结构的孔径大于等于100μm且小于等于1000μ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弹性抵接,以使所述转动件仅可沿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连且设于所述腔室的开口处,所述第二限位件不超出所述支撑本体沿所述腔室的轴向上的端面,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相抵,以限制所述转动件脱出所述腔室。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棘齿,多个所述棘齿沿所述转动件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侧具有凸起,所述凸起能够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所述转动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凸起能够从所述棘齿上滑过,且所述凸起能够限制所述转动件沿另一个相反方向转动;和/或,所述人工椎体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连,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分离。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邻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与所述腔室同轴布置,所述第一限位件具有钩体部,所述钩体部沿朝向所述腔室的径向向内延伸,且所述钩体部与所述第一环槽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第二环槽与所述腔室同轴布置,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支撑本体的侧壁且与所述第二环槽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包括销体、弹簧和滚珠,所述销体穿设于所述支撑本体的侧壁,所述弹簧设于所述滚珠与所述销体之间,所述弹簧沿朝向所述滚珠的方向压迫所述滚珠,以使所述滚珠与所述第二环槽弹性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中的至少一者上设有多个植骨孔,多个所述植骨孔中的至少两个植骨孔的孔型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孔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圆形、矩形和菱形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均采用可透x光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配合部,所述转动件的外周壁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弹性抵接,以使所述转动件仅可沿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连且设于所述腔室的开口处,所述第二限位件不超出所述支撑本体沿所述腔室的轴向上的端面,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相抵,以限制所述转动件脱出所述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多个棘齿,多个所述棘齿沿所述转动件的外周面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内侧具有凸起,所述凸起能够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棘齿之间,所述转动件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凸起能够从所述棘齿上滑过,且所述凸起能够限制所述转动件沿另一个相反方向转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椎体,所述人工椎体包括:第一支撑件、转动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支撑本体和第一限位件,所述支撑本体内设有腔室,所述第一限位件设于所述腔室的开口处,且所述第一限位件不超出所述支撑本体沿所述腔室的轴向上的端面,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腔室内,所述转动件仅可绕所述腔室的轴线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转动件相抵,以限制所述转动件脱出所述腔室;所述第二支撑件同轴设于所述转动件且与所述转动件螺纹配合,所述转动件相对所述腔室可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转动件的轴向移动。本技术的人工椎体的调整空间较大,且结构稳定,可靠性较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东,吴海源,董亚龙,张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纳通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6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