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软组织至骨骼的高密度解剖附接的无结微缝合锚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78890发布日期:2024-01-23 11:50阅读:1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软组织至骨骼的高密度解剖附接的无结微缝合锚阵列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在整个人体中,有许多软组织(诸如肌腱和韧带)附接至骨骼,作为功能关节(诸如肩部)的整体运动要素。肩关节包括上臂骨的肱骨头,其与关节盂的凹陷相接触,该关节盂与肩袖相结合地工作,这是形成既稳定关节又实现所需运动的囊体的肌肉和肌腱的组合。肩袖肌肉肌腱与肱骨头之间的连接处受伤(通常是肌腱撕裂)是很常见的。这些撕裂不会自愈。据估计,美国每年有400多万人因肩部疼痛而转诊到外科医生处,并且这些转诊中有超过50万要进行肩部手术以修复肩袖。

2、在过去的30年,为了响应对有效修复肩袖的需要,人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开发骨骼和组织的锚固装置和方法。早期的方法和装置利用开放式手术技术,其需要4至6cm的大切口以及切开三角肌,然后在肩袖修复后进行重新附接。由于高成功率,这种方法当今仍被一些外科医生用于巨大撕裂,然而这种手术与三角肌功能障碍、恢复期间明显的疼痛以及漫长的康复时间相关联。由于开放手术的侵入性和所导致的康复时间,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了“微型开放”手术以及相关联的装置,其中外科医生使用部分关节镜技术,然后切开和分开三角肌纤维,以触及肩袖肌腱进行修复。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进一步开发装置和器械,以使用全关节镜技术完成肩袖肌腱至骨骼附接的修复,从而进一步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

3、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肌腱至肱骨头的附接是当今使用的最常见的技术。然而,人们认识到这些全关节镜技术执行起来相当困难,并且实现了不同的结果。外科医生对可用技术的熟练程度是与手术成功相关的已知因素。即使在具有过去20年的全关节镜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情况下,不足之处依然存在,这由指示20%至40%的总体平均肩袖修复失败率的研究表明,其中个体研究中具有4%至90%的高度变化的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大或巨大肌腱撕裂具有高得多的失败率,并且外科医生之间的失败率也具有很大的差异,以及相关于各种患者因素、所使用的设备和完成的修复类型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4、专业人士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失败率高(即"肩袖再次撕裂")的原因具有很大争议。然而,研究清楚地表明,需要降低关节镜下肩袖修复的失败率,以避免其因患者缺乏活动性、功能缺损、疼痛加剧和/或需要伴随有疼痛和康复的更具侵入性的手术的影响。特别地,以下的情况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具有一定程度的原生肌腱或修复肌腱故障的患者仍然选择“忍受”,而不是进行首次或额外的手术和康复,从而影响了生活质量并且由于缺乏使用而促进了关节的继续退化。

5、用于修复从骨骼撕裂的肌腱的基本装置或多个装置是一个或多个缝合锚,其中机械结构提供了至骨骼的锚,以及从其延伸的用于附接到软组织或肌腱的一根缝合线或多根缝合线。已经提出并且在手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型的锚固技术。对现有技术专利文献的审查表明,在过去的25年中,有超过一千种用于缝合锚、骨锚、肌腱修复系统、输送装置和方法的支持改进特征的设计,但修复失败率仍然是不可接受的,这表明在关节镜下肌腱至骨骼的重新附接的领域中,并且特别是在肩袖修复领域中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者已经认识到,除了其他之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新的和/或替代的装置和方法,以用于在关节镜下将肌腱或其他软组织附连到骨骼,诸如在肩袖修复中,其中失败率低,优选为平均低于10%,其中在外科医生、患者特征和用于修复的系统/方法之间的变化很小。所公开的装置、系统和方法,以及对每个要素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说明,都在本发明中包括在摘要的形式中,随后是对具体的所要求保护的结构或方法的描述。

2、本发明包括一种用于重新附接肌腱的总系统,该肌腱至少部分地从骨骼附接处或足印区撕裂。该系统对于修复已从骨骼撕裂的肩袖肌腱来说是有用的,但也可用于其他软组织和肌腱修复手术中。该系统对于通过将撕裂的肌腱,诸如最常撕裂的冈上肌腱重新附接到手臂的肱骨头来修复肩袖来说是有用的。在较大撕裂的情况下,冈下肌腱也可能撕裂,并且适合于用该系统进行修复。该修复是解剖修复,这意味着该系统、装置和方法产生所修复的肌腱和骨骼的组合,其非常接近在肌腱和骨骼之间的现有的自解解剖关系,从而促进愈合并且为愈合后的修复提供无痛的全面功能。使用目前描述的系统进行的解剖修复还可以利用局部滑液以帮助愈合和改进术后功能来将肌腱密封在适当位置中。该系统还可以用于增强部分撕裂,并且根据需要固定在全厚度撕裂区域以外的区域。此外,该系统在植入时可以显著地缩短恢复和康复时间,这是因为紧接在手术之后的修复具有鲁棒性,从而需要使用吊带以限制活动性的更短的时间,并且允许在愈合期间及早进行物理治疗以维持手术前的活动性和强度。据信,用当前公开的系统,使用吊带和完全恢复的时间可以减少至少50%,同时将平均失败率降低至低于10%。

3、如前所述,在优选的示例中,示范性肩袖修复是解剖修复,这是因为修复后的肌腱几乎复制或接近地近似于在完全功能关节中的天然肌腱和骨骼的关系。例如,肌腱/肌腱实质上且完全地重新附接到肌腱从其发生撕裂的在骨骼上的原始足印区。在恢复解剖结构的同时,原始占位区域提供了使肌腱至骨骼的重新附接愈合的最大可能性。通过基本上重新附接到原始足印区,意味着原本附接至足印区的剩余撕裂肌腱表面的大部分被重新附接至该处。当前的系统允许经肌腱或通过每个锚的肌腱植入来使得可能接近地近似于原始肌腱附接。因此,在安装锚时,肌腱会被保持在所需的位置中,这与当前的系统不同,当前的系统通过撕裂将锚插入暴露的骨骼并且然后使用缝合线穿过器(当肌腱不在适当位置中时,使缝合线穿过)以接近外科医生认为肌腱将会下拉至足印区的位置。此外,解剖修复减少了在骨至肌腱的界面处的微动,使得促进了愈合,即使是在关节的移动期间。最终,由于利用了在近侧肱骨中未被植入缝合线闭塞的本质上更多的小孔以按紧密或高密度阵列容纳大量的锚,因此改进了至血管的通路以实现愈合。

4、在使用目前公开的系统进行的新鲜尸体研究中,修复的肌腱和骨骼组合在重新附接时提供大于400牛顿(n)的拉伸强度,并且当循环至在修复肌腱上的每个循环为180n的峰值负荷时的小于2毫米(mm)的初始循环蠕变或间隙的形成。初始循环蠕变测量了肌腱至骨骼的附接的刚性或鲁棒性,这是因为其测量了有多少肌腱相对于骨附接发生了滑动或移动。较低的初始循环蠕变允许实现更快愈合和对吊带固定的更少的需要的可能性。因此,在一些示例中,小于2mm,或者甚至小于1mm的蠕变是优选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肌腱相对于它所压迫的骨骼保持固定在适当位置中(即,减少微动),则愈合过程将比包括肌腱相对于骨骼来回滑动的情况更快且更可预测地发生。

5、在选定的实施例中,解剖修复需要无结小锚的高密度阵列(要求小于3mm的用于插入的骨孔尺寸),其中锚之间的间隔紧密(边缘至边缘小于7mm或者孔中心至孔中心小于10mm),以创建至后续锚的锚或者连续的锚固缝合迹线,其抵靠骨骼在肌腱上施加多点恒定的独立力。所谓"独立"是指如果一个缝合迹线未能施加足够的力(如缝合迹线断裂将发生的情况),也不会影响其他缝合迹线。自然地,修复中使用的锚的数量将取决于撕裂的大小。

6、本领域中公认的是肩袖撕裂基于撕裂大小以及完成了单行还是双行修复而被分成四类。小撕裂的长度小于1厘米(cm);中等撕裂的长度为1cm至3cm;大撕裂的长度为3cm至5cm;并且巨大撕裂的长度大于5cm。在用当前的装置的情况下,外科医生受限于可用的大锚和撕裂的大小,这是因为内侧锚必须装配在使骨骼暴露的撕裂区域中。例如,外科医生可以在小撕裂上使用约1个内侧锚,在中等撕裂上使用1个或2个内侧锚,以及在大撕裂和巨大撕裂上使用2个或3个内侧锚。在用本应用进行高锚密度的解剖修复的情况下,外科医生不受撕裂大小的限制,这是因为锚是通过肌腱植入的并且可在小撕裂上使用超过3个内侧锚,在中等撕裂上使用超过5个内侧锚,以及在大撕裂和巨大撕裂上使用超过6个内侧锚。这可包括将植入物定位在全厚度撕裂的区域之外,以加强部分厚度撕裂或较弱的未撕裂肌腱的区域。此外,本缝合锚被设计为用于无结张紧和锁定,以加快植入,使在外科医生之间的再现性最大化,并且不会因突出的结干扰肩部的活动性,同时消除了在打结的缝合锚中因在关节镜下打结困难而导致的张力变化。

7、本发明的缝合锚是棒式或拨动式锚,其中用于骨附接的基本结构是薄且细长体和/或圆柱体,其具有小于约3mm的横截面直径和约6mm至约10mm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将替代的尺寸用于体内的其他应用中。虽然被描述为基本是圆柱形,但人们认识到某些表面可以进行机加工或模制为平坦的或有凹槽的,以允许缝合股线在放置在圆形输送管中时沿着植入物行进。即,本锚可以是多边形,例如,六边形或八边形或其他横截面形状,而不是圆柱形。锚是通过肌腱或经肌腱的植入物,如关于输送装置和下面的方法所述的。经肌腱植入消除了仅在肌腱与骨骼不相连,诸如在由肌腱或在肌腱足印区外部形成的孔中放置锚的要求。此外并且重要的是,消除了对穿过肌腱的缝合线的需要。

8、用当今使用的锚进行经肌腱植入带来了技术挑战,包括用锥子通过在肌腱中创建的孔使直径为3mm至6mm的锚工作,从而损伤肌腱。此外,已知的较大锚的穿线和凸缘式锚保持特征将在穿过期间损伤肌腱。

9、在用拨动式锚的情况下,通过仅大于锚轴向外径的骨中的孔插入锚。在骨内,锚被拨动(又称为翻转或旋转)约90度,但至少60度,使得被施加到从拨动体延伸的缝合线抵靠肱骨头的皮质壳的内表面或底面拉动该段长度的拨动体。拨动体朝向皮质壳旋转或移动的程度受骨骼质量和个体患者特征,诸如年龄、性别、骨骼中孔的位置以及由于撕裂导致的骨骼退化程度的影响。本发明的拨动体被设计为在遇到一定范围的骨骼质量的情况下,以足够的拉出强度进行拨动和落座。

10、拨动体与单根缝合线,此处称为工作缝合线相结合地发挥作用,该工作缝合线穿过至少一个通路,该通路通过拨动体形成。在设计拨动体中,可以改变通路的数量,也可以改变工作缝合线穿过通路以提供所需的张紧和锁定功能的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动体包括三个大致垂直于纵向轴线穿过拨动体的孔。在该实施例中,工作缝合线穿过顶部,并且从近侧孔的底部穿出,然后通过远侧孔的底部向上返回并且从顶部穿出。工作缝合线通过用足够的力拉动从拨动体的顶部延伸出来的任一个工作缝合支腿而是可滑行或可滑动的,如通过两个孔定位。在拨动体的底表面上,一段长度的工作缝合线纵向延伸超过中间孔。包括单件缝合线或线或其他柔性绳索的缝合线锁延伸通过中心孔,其中允许环收缩的可调整或可收缩的环或可滑动的结在其穿过中间孔时围绕工作缝合线的一部分的周界延伸。缝合线锁绳索的另一端从中心孔的顶部延伸。当拉动缝合线锁的顶端或近端时,可调整环紧贴工作缝合线收缩,并且可以将工作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拉入中心孔中,以在工作缝合线上创建锁,使得其无法再滑动并且在植入时不会在满负荷下滑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缝合线锁的收紧会将工作缝合线的一小部分拉入锚中的中间孔底部中的狭槽或通道中。工作缝合线被夹在曲折的路径中,该曲折的路径提供了良好的锁定并且一旦缝合线被适当张紧时,防止工作缝合线相对于锚发生滑动。锁的强度由抵靠皮质壳拉动锚时工作缝合线所遵循的总体迂回路径增强了锁的强度,因为在工作缝合线穿过几个接近90度的转弯时,提供了抵靠拨动体的增加的摩擦,以及由缝合线锁施加的摩擦。

12、每个单独的锚包括确保其将适当地通过肌腱植入孔中的特征,该孔是通过肱骨头的皮质壳进行打孔的。锚通过该孔被纵长地插入海绵骨或松质骨中。它是通过与形成在植入物的近端中的凹坑相匹配的骨打孔器的尖端进行推动的。匹配表面的凹坑将形状设置为帮助维持在锚和打孔器之间的接触,同时还允许锚从插入形态枢转、旋转或拨动至植入形态,在插入形态中,锚的中心轴线与打孔器的中心轴线对准,并且在植入形态中,锚的中心轴线不再与打孔器的中心轴线对准。旋转或拨动可以具有两个部分:在使用打孔器推动锚的推进期间,当锚超过皮质壳进入松质骨中时的轴向的初始变化,以及在使用工作缝合线施加的张力下的轴向的第二变化,如下所述。松质骨的性质因范围是非常柔软和多孔的细胞结构至坚硬的细胞结构的位置和患者不同而有很大变化,这取决于许多患者特定因素。本锚所包括的特征确保了在皮质壳和松质骨变化的范围内,在骨骼内进行适当的拨动保持。

13、在选定的实施例中,植入物优选地包括在远侧表面上的锐角,其中上侧比下侧纵向突出得更远。以这种方式插入,较长的部分接合松质骨并且在锚插入期间开始旋转。在工作缝合线的远侧部分和近侧部分两者向上延伸通过骨孔的情况下,一个可以选择性地拉动远侧工作缝合线,这使植入体进一步旋转。在一些示例中,旋转可以到达相对于骨孔的中心轴线的约90度的角度,然而这个旋转范围对于本发明的概念来说不是必要的。已经发现,在坚硬的松质骨中,不时拉动远侧缝合线可能不会导致旋转,这是因为近侧部分由松质骨的硬层保持刚性,并且因此拉动会使拨动体从孔后退并且位于肌腱下方。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植入体在近侧部分上包括翅片或多个翅片,其在输送时向近侧且径向突出,其横向尺寸大于骨孔的横向尺寸。翅片的大小防止锚的后退,并且翅片被定位成突出并且抓住松质骨以及有助于旋转。在一些示例中,仅翅片可能无法适应全部的拉出力,相反地,拨动锚也必须旋转,使得在旋转时,拉动锚的力由拨动体的侧壁承载。

14、单根工作缝合线预先穿过要用作一组的多个锚,以形成具有张紧的缝合迹线的植入阵列,该张紧的缝合迹线以预串链从一个锚延伸至后续的锚。如前所述,每个锚是可滑动或可滑行的,其中施加了足够的力以沿着工作缝合线移动。每个锚配备有如上所述的缝合线锁,除了可能具有标准缝合线锁或固定的不可滑动的缝合线连接的链中的第一锚之外。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锚链可以承载范围为约8个至12个的锚。

15、锚的高密度阵列是通过植入一链或一排锚而形成的,该链或排可以是相对笔直的线或曲线,这取决于外科医生判定要修复的撕裂。本文还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系统,其被设计为用于按顺序经肌腱植入阵列中的每个锚。输送系统包括要用于植入阵列的手术部位处的输送工具远侧部分,以及近侧部分,该近侧部分具有手柄和用于管理锚以及相关联的缝合线和缝合线锁的特征。输送工具的远侧部分包括锚输送管,其将尺寸设置为允许锚以及相关联的工作缝合线和缝合线锁从其通过。输送工具与骨打孔器一起使用,该骨打孔器也将尺寸设置为通过锚输送管。输送工具的近侧部分被配置为允许医师将预串在工作缝合线上的锚引入锚输送管中。输送工具的近侧部分可以包括用于接收弹匣的平台,该弹匣承载多个盒,该盒单独容纳预串的锚。该弹匣可以包括盒弹射器,其允许每次从弹匣移除一个盒并且将其放置在输送工具上的狭槽中。柱塞用于将各个锚从盒转移至位于锚输送管的近端处的腔。

16、在使用中,医师将输送工具的远端置于用于引入锚的所需位置处。可以用延伸超过输送工具的远端的骨打孔器来执行该放置,以允许医师使用骨穿孔器来探查所需的位置。然后,医师将输送工具的远端按压在肌腱上,并且对骨穿孔器的近端施加力,诸如通过敲击进行,以创建通过肌腱的路径并且随后创建骨孔。被称为凸端的锚输送管的远端可以被推进通过肌腱并且当骨打孔器被敲打时至少部分地进入骨孔。

17、然后缩回骨打孔器,同时将凸端保持在适当位置中以维持通过肌腱和进入骨孔的配准。在缩回骨打孔器的情况下,使用盒弹射器从弹匣移除盒并且将盒转移至输送工具的近侧部分上的狭槽,并且按下柱塞以将锚从盒移动至用于推进至锚输送腔的位置中。再次推进骨打孔器,这次挤压锚的近端,从而最终将锚从锚输送管弹射至骨孔中。当骨打孔器将锚沿着锚输送管推动时,骨打孔器的顶端与凹坑接合。相对于锚而言,锚输送管可以将大小设置为当锚穿过锚输送管至减小的外部尺寸时压缩翅片。

18、当锚离开锚输送管时,翅片扩张至其完全松弛的直径,从而降低锚从骨孔退出的可能性。在一些示例中,翅片的松弛直径大于骨孔的大小。推进骨打孔器,使得骨打孔器的顶端延伸超过凸端,从而迫使锚进入骨。当锚推进至骨中时,成角度的远侧表面首先进入骨,并且开始转动或拨动锚。凹坑被配置为允许锚在不对骨打孔器的远侧顶端产生扭矩的情况下转动,从而在推进锚时允许锚拨动。然后将骨打孔器缩回至锚输送管,并且操纵工作缝合线,以继续将锚拨动至优选为平行于骨表面的位置,然而不太完全的拨动仍可以提供可用的锚位置,特别是在较硬的骨骼中。为了防止在锚和锚输送管之间的干扰和/或在拨动锚期间对工作缝合线造成的损坏,可以缩回锚输送管,使得凸端位于输送工具内。此外,缩回锚输送管和/或凸端可以降低滑行张力,从而允许工作缝合线的滑行,直到被张紧;一旦相对于先前的锚张紧,就可以进一步帮助拨动。

19、如果需要,在使用工作缝合线拨动锚之前,或者甚至在开始植入第一锚之前,可以仅在该第一锚上使用锁定缝合线将工作缝合线固定在适当位置中,因为不会形成锚至锚的迹线,直到植入第二锚为止。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锚可以附连到工作缝合线,并且第一锚可以省略锁定缝合线。当第一锚被设置在骨骼(其可以是较硬的松质骨或者可以靠在皮质壳的下表面上)内部的足够坚固的材料中时,就可以设置输送装置,其中打孔器销就像其在手术开始时那样部分延伸,并且移动以植入下一个锚。

20、在具有第二和后续的锚的情况下,工作缝合线的近侧和远侧缝合部分都会向上延伸通过输送装置。拉动工作缝合线的远侧部分以使锚旋转,同时还允许工作缝合线滑过该锚中的两个孔,并且因此缩短了延伸至前一个锚的远侧孔的松弛部分。人们还认识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张紧工作缝合线的近侧部分,以帮助旋转锚并使其就座于骨孔内的适当位置中。在拨动锚和随后张紧缝合线期间,输送工具的外管的远端可以挤压肌腱,以提供反作用力防止拉出。这个过程一直持续直到形成适当张紧的缝合迹线,在该点处,激活在第二或后续锚上的缝合线锁,以维持在单独缝合迹线中的张力。在收紧后可切断锁定缝合线近侧延伸部,或者可使用可选择性断开的缝合线,并且这种可断开部分定位在紧邻可滑动结且在其近侧处。

21、如上所述,在植入以形成高密度阵列的预串链中,为所需数量的锚重复这个过程。如可以理解的,所形成的缝合迹线的数量等于在所植入的链中的锚的数量减去1。此外,迹线串是连续的,其中每个迹线被独立张紧和锁定,以形成所需的牢固的肌腱附接。连续的迹线串可形成具有所需形状,诸如线性排、之字形、弧形等的一排或一链迹线。所谓排或链,是指缝合迹线在一系列植入锚中从一个锚延伸至下一个。应当理解,可通过植入一起形成总的修复阵列(特别是用于大撕裂的)多个锚阵列形成一个以上连续的迹线串。

22、如前所述,在缝合迹线的端部之间的距离(锚之间的距离)优选为小于约7mm(从孔中心至孔中心小于约10mm),以在肌腱上提供抵靠骨骼的一致的力,以减少蠕变。一种特别坚固的植入锚的阵列包括在原始肌腱足印区的内侧部分中植入的第一阵列,以形成大致垂直于肌腱的力的长度或方向的一排或一行迹线。然后可在更接近撕裂边缘处横向植入第二阵列,其中至少一个锚通过肌腱,而至少一个另外的锚在肌腱边缘横向植入,以重新近似于适当地抵靠骨骼的肌腱。基于撕裂的形状,侧排可以按之字形图案或其他适当的图案进行植入。根据撕裂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利用多种图案。

23、在上述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的,预串的锚阵列与工作缝合线和多个锁定缝合线相结合地创建了对输送系统的强烈需要,该输送系统具有管理锚及其附带的缝合线或缝合部段以在手术期间维持有序的植入、使用和无菌性的部件。此外,锚的小尺寸使得需要用于各个锚的某个种类的保持器或盒。申请人在本文公开了一种可附接的弹匣和多盒组件,其与上述的输送装置相集成。组件包括用于给定阵列中的每个锚的盒,其中各个盒在盒弹匣中以一种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使得维持阵列的完整性并且允许医科医生按顺序触及和使用阵列中的每个锚。

24、锚的总体设计可以包括以下特征。锚可以包括远端,其具有成角度的前端表面,以鼓励锚在其离开锚输送管和凸端时开始拨动。锚具有底侧和顶侧,其中由于成角度的前端表面,底侧比顶侧更短。锚可以包括近端,其在凹陷或凹坑的任一侧上具有一对翅片,以在插入期间接收骨打孔器的远侧顶端,其中凹坑松散地接收骨打孔器的远侧顶端,以允许锚在其离开锚输送管和凸端时开始拨动。翅片适于在锚输送管中被压缩以及随后在离开锚输送管之后打开,以阻止锚在其被拨动至其最终位置时后退。锚还包括用于使工作缝合线穿过其的近侧孔和远侧孔,以及用于允许锁定环或绳索穿过的中间孔。中间孔可以包括平台,当锁定环的自由端被张紧时,该平台提供了表面,锁定环可以抵靠该表面进行压缩,从而允许锁定环收紧至工作缝合线上并且附连工作缝合线。

25、预串锚然后可以配置有工作缝合线,其从锚的顶部穿入近侧孔,穿出底侧并且随后沿着锚的底侧到达远侧孔。工作缝合线可以向上延伸通过远侧孔并且在顶侧离开。锁定环从中间孔延伸出来并且围绕工作缝合线。锚的预串阵列可以包括多个锚,其沿着单根工作缝合线设置,其中每个锚具有自己的锁定环。替代地,锚的预串阵列可以包括永久附连至单根工作缝合线的第一锚,以及多个附加锚,其各自沿着单根工作缝合线设置并且各自具有自己的锁定环。每个锁定环可以包括自由端,一旦植入和张紧,该自由端就可以张紧以将锚的工作表面锁定至锚。

26、以下是一些说明性和非限制性示例。这些示例中识别出的具体特征可以结合总体系统进行研究并且可以通过参考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进一步理解。

27、一个说明性非限制性示例采用缝合锚的预串的连续连接的系统的形式,该系统用于形成具有连续的锚至锚的张紧且独立锁定的缝合迹线的植入阵列,该系统包括:至少四个细长的拨动体,每个拨动体至少具有从拨动体的第一纵向表面延伸至第二纵向表面的通过拨动体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每个孔位于沿着细长的拨动体的间隔开的间隔处;单根连续的缝合线,其连续地连接至少四个拨动体,单根连续的缝合线穿入在第一纵向表面上的第一孔并且从第二纵向表面上的第一孔穿出,然后通过第二纵向表面上的第二孔向上返回并且在到达下一个拨动体之前从第一纵向表面上的第二孔穿出,其中每个拨动体具有在每个拨动体的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邻近拨动体的第二纵向表面延伸的一段长度的单根连续的缝合线,其中单根连续的缝合线被配置为当向其施加力时滑过每个拨动体的第一和第二孔;以及用于每个拨动体的单独的锁定环,其中单独的锁定环环绕在第一和第二孔之间邻近拨动体的第二纵向表面延伸的单根连续的缝合线的该段长度的一部分,每个锁定环具有允许单根连续的缝合线滑过锁定环的第一位置以及接合单根连续的缝合线且防止在锁定环内滑动以在张紧之后将连续的缝合线锁定在每个拨动体处的第二位置。

28、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拨动体还包括从第一纵向表面延伸至第二纵向表面的通过拨动体的第三孔,第三孔位于第一和第二孔之间,其中锁定环中的每一个在穿过拨动体之后从第二纵向表面处的第三孔延伸。另外地或替代地,锁定环中的每一个包括绳索,其至少具有在其中打结的可滑动结,以当张紧延伸通过每个拨动体的第三孔的绳索的自由端时允许锁定环收缩。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拨动体中的第三孔具有用于在其中至少部分地接收来自第一纵向表面的可滑动结的上部,其终止于不允许可滑动结通过的拨动体的每一个内的平台中。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锁定环具有第一和第二支腿,并且每个拨动体中的第三孔包括具有椭圆形的下部,其用于允许锁定环中的每一个的两个支腿并排地穿过其并且从每个拨动体的第二纵向表面穿出。另外地或替代地,可滑动结是至少4圈的优尼结。

29、另一个说明性且非限制性示例采用由单根工作缝合线连续连接的拨动式缝合锚的系统的形式,该系统包括:多个拨动体,每一个具有细长体,该细长体带有从顶表面延伸至底表面的近侧通路、中间通路和远侧通路,每个通路位于沿着细长体的间隔开的间隔处,其中中间通路位于近侧通路和远侧通路之间;串联连接多个拨动体的单根工作缝合线,单根工作缝合线在顶表面处穿入近侧通路并且在底表面处离开,然后在底表面通过在每个拨动体的远侧通路向上返回并在顶表面离开,从而留下一段长度的缝合线,该段长度的缝合线延伸超过并且邻近每个细长体的底表面的中间通路;以及从底表面处的中间通路延伸的用于每个拨动体的独立的锁定环,每个锁定环环绕延伸超过并邻近底表面的中间通路的每个拨动体的该段长度的工作缝合线的一部分,锁定环具有允许工作缝合线滑过锁定环的第一打开位置以及接合工作缝合线并防止工作缝合线在锁定环内滑动的第二闭合位置。

30、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拨动体的细长体可以具有一对翅片,其从在近侧通路的近侧的细长体向近侧且径向向外延伸,其中每个翅片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径向延伸超过细长体的最大横向尺寸。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拨动体的锁定环从底表面处的中间通路延伸,并且包括延伸通过中间通路并且从顶表面处的中间通路延伸出来的收紧支腿。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拨动体的锁定环包括绳索,其至少具有在其中打结的可滑动结,以当张紧通过中间通路的收紧支腿时允许锁定环收缩。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拨动体的中间通路具有上部,用于在其中至少部分地接收来自顶表面的可滑动结,该滑动结终止于不允许可滑动结通过的中间通路内的平台中。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锁定环具有第一和第二支腿,其中每个拨动体的中间通路包括具有椭圆形的下部,其用于允许锁定环的两个支腿并排地穿过并且从底表面穿出。另外地或替代地,可滑动结是至少4圈的优尼结。

31、另一个说明性且非限制性示例采用具有连接多个缝合锚的单根连续工作缝合线的拨动式缝合锚系统的形式,该系统包括:至少六个拨动体,每一个具有细长体,细长体具有大致平坦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以及圆形的侧表面,圆形的侧表面限定细长体的最大直径;每个细长体具有从顶表面延伸至底表面的近侧孔、中间孔和远侧孔,每个孔位于沿着细长体的间隔开的间隔处,其中中间孔位于近侧孔和远侧孔之间;穿过至少六个拨动体中每一个的单根缝合线,其通过连续行进在顶表面进入并且在底表面离开近侧孔,然后相继从底表面通过远侧孔向上返回并且在每个拨动体的顶表面离开,同时留下一段长度的缝合线,该段长度的缝合线延伸超过在每个细长体的底表面处的中间孔;以及用于至少六个拨动体中每一个的锁定缝合线,每个锁定缝合线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可收缩环,其中可收缩环从位于底表面处的中间孔延伸并且环绕沿着底表面延伸超过中间孔的一段长度的工作缝合线的一部分,可收缩环响应于向上通过中间孔并且在顶表面处离开的锁定缝合线的支腿上的张力闭合。

32、另外地或替代地,锁定缝合线中的每一个是柔性绳索,其具有足够的长度以在使用期间在拨动体的外部延伸。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锚的锁定缝合线包括绳索,其至少具有在其中打结的可滑动结,以当张紧通过中间孔的收紧支腿时允许环收缩。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锚的中间孔具有用于在其中至少部分地接收来自顶表面的可滑动结的上部,其终止于不允许可滑动结通过的中间孔内的平台中。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可收缩环具有第一和第二支腿,并且其中每个锚的中间孔包括具有椭圆形的下部,其用于允许可收缩环的两个支腿并排地穿过并且从底表面穿出。另外地或替代地,可滑动结是至少4圈的优尼结。另外地或替代地,每个锚的中间孔的椭圆部分将大小设置为允许工作缝合线的至少一部分移动以响应于在锁定缝合线上的张力在其中进行拉动。

33、该概述旨在介绍本专利申请的主题。其不旨在提供排他的或详尽的解释。包括详细描述以提供关于本专利申请的更多信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