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4060552发布日期:2023-05-06 02:5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药物研究,尤其涉及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卒中、脑肿瘤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类疾病。但cns药物开发的成功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几乎所有的多肽、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和基于rna干扰技术等大分子药物以及98%以上的小分子药物均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这严重阻碍了cns疾病的有效临床治疗。因此,本发明在于通过制剂技术手段,在保证药物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还必须能够克服血脑屏障,实现在cns中的充分暴露,提高药物的治疗效率。

2、纳米级脑靶向递药系统是一种新型纳米给药系统,它能将药物富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甚至细胞内,具有用药量少、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且给药方式和速度也易于控制是近年研究中改善跨血脑屏障行而有效的方法。然而,有效的药物脑递送,穿过血脑屏障只是第一步,递送系统如何将药物在大脑中穿透并到达病理部位的靶区,还应考虑cns溶质对纳米粒清除、纳米载体容易聚集,例如脂质体在皮肤上仍局限于角质层,同时也因为尺寸较小,会在循环系统远端滞留及进入细胞核内引起dna损伤等的各种机制,这些都会影响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纳米载体的可溶性微针贴片,以达到经皮给药产生血脑屏障远端效应作用。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所述微针包括: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

4、优选的,所述的基质材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

5、优选的,所述的纳米制剂包括: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表面特性修饰物和活性成分;

6、所述的活性成分为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7、优选的,所述微针针尖长度为600~700μm;

8、优选的,所述微针针尖距离为700~900μm;

9、优选的,所述微针特征是阵列为14~16×14~16。

10、优选的,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透明质酸;

11、优选的,所述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k;

12、优选的,所述表面特性修饰物为2-羟丙基-β-环糊精;

13、优选的,所述表面特性修饰物为环糊精、细胞穿膜肽和转录穿膜肽中的一种。

14、优选的,所述活性成分为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病药、脑功能改善和抗记忆障碍药中的一种。

15、优选的,所述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的质量比为1:8~12;

16、优选的,所述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表面特性修饰物和活性成分的质量比为1:5~7:3~5;

17、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1)配制表面特性修饰物和聚乙烯醇的水溶液,得水相;将活性成分和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解于油相中,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得到plga nps;

19、(2)向步骤(1)得到的plganps中加入基质材料,得物料1;

20、(3)将步骤(2)得到的物料1离心后取上清液涂敷于模具上;

21、(4)对模具进行干燥,分离微针与模具。

22、优选的,步骤(3)所述离心的转速为4000~6000rpm,时间为4~6min;

23、优选的,步骤(4)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5~45℃;

24、优选的,步骤(4)所述干燥的时间为3~5h;

25、优选的,步骤(4)所述物料1中基质材料的浓度为8~12%;

26、优选的,所述油相为二氯甲烷和丙酮,所述二氯甲烷和丙酮的体积比为2~4∶1;

27、优选的,所述活性成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油相的比例为3~5:0.5~1.5:180~220。

28、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所述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在制备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0、1、本案以微针为载体将纳米粒载入,其制备工艺中的某一环节微小改变(对plga纳米粒的表面特性修饰),产生了预料不到的跨血脑屏障技术效果。

31、2、本发明另辟蹊径采用微针为载体考察经皮递送纳米粒对帕罗西汀透过血脑屏障进入cns的影响,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直观的观察微针载纳米粒产生跨血脑屏障向脑内递送的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包括: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针尖长度为600~700μm;所述微针针尖距离为700~900μm;所述微针特征是阵列为14~16×14~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分子聚合物为透明质酸;所述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分子量为10k;所述表面特性修饰物为环糊精、细胞穿膜肽和转录穿膜肽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病药、脑功能改善和抗记忆障碍药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的质量比为1:8~12;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离心的转速为4000~6000rpm,时间为4~6min。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干燥的温度为35~45℃,所述干燥的时间为3~5h。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物料1中基质材料的浓度为8~12%;所述油相为二氯甲烷和丙酮,所述二氯甲烷和丙酮的体积比为2~4∶1;所述活性成分、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与油相的比例为3~5:0.5~1.5:180~220。

10.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在制备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药物研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载纳米粒的可溶性微针,所述微针包括:基质材料和纳米制剂;所述的基质材料包括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的纳米制剂包括: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表面特性修饰物和活性成分;所述的活性成分为可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本发明另辟蹊径采用微针为载体考察经皮递送纳米粒对帕罗西汀透过血脑屏障进入CNS的影响,采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直观的观察微针载纳米粒产生跨血脑屏障向脑内递送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班俊峰,李宝华,袁坪辉,李飞鸿,廖莉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药科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