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颗粒剂制备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覆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覆盆子,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覆盆子中富含甜茶苷,是绿色天然的高倍代糖甜味剂来源。
2、覆盆子用法以内服为主,其食用方法通常是将覆盆子经过水洗晾干后经过一系列提取后再经过粉碎制成粉剂,加入到汤、粥中搭配食用,或者将覆盆子粉冲入90℃以上的热水中浸泡5-10分钟进行食用。
3、由于覆盆子粉本身不易溶解在温水中,使用时需要90℃以上的热水才可以溶解,导致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方便获得覆盆子溶液以便于使用,本技术提供一种覆盆子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覆盆子颗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覆盆子颗粒,包括分散微球和包裹在分散微球外的包裹层;
4、所述分散微球包括赤藓糖醇25-35份,所述分散微球内包裹有二氧化碳;
5、所述包裹层包括覆盆子粉85-100份。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冲泡覆盆子颗粒时,采用由赤藓糖醇制成的分散微球,由于赤藓糖醇易溶于水,增加了覆盆子粉在水中的崩解速度,使覆盆子粉能够更快的溶于水中,方便覆盆子粉的快速溶解;
7、另外,由于分散微球内包裹有二氧化碳气泡,在加入热水冲泡时,一方面,位于分散微球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受热膨胀,促进赤藓糖醇的崩解,进而方便覆盆子粉的快速溶解在水中;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气泡从分散微球中脱出后,由于受热膨胀,体积变大,浮力增大并向上浮动,在浮动的过程中减少覆盆子粉因未溶解而沉底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覆盆子粉的溶解效果。
8、优选的,所述分散微球的粒径为600-800微米。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粒径范围为600-800微米的分散微球,在水中具有更好的崩解速度,有利于覆盆子粉的快速溶解。
10、优选的,所述包裹层还包括棉籽糖5-8份。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覆盆子粉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存在不方便储存的问题,加入棉籽糖,能够改善覆盆子粉吸湿性强的问题,棉籽糖不具有吸湿性,棉籽糖与覆盆子粉共同形成的包裹层,与分散微球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使覆盆子颗粒的保存更加稳定,不易出现结块或变质的情况;并且棉籽糖易溶于水,能够保证覆盆子颗粒的快速溶解。
12、优选的,所述包裹层还包括甘露醇8-11份,所述甘露醇位于包裹层的最外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甘露醇不具有吸湿性,且甘露醇位于包裹层的最外侧,能够完全将覆盆子粉与外界隔离,减少覆盆子粉由于吸湿造成覆盆子颗粒出现结块的情况,并且甘露醇易溶于水,方便覆盆子颗粒溶解时能够快速溶解。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覆盆子颗粒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5、一种覆盆子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制备分散微球:将赤藓糖醇放置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加热熔融,然后打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加压,加压至4.5-5mpa冷却,使二氧化碳气泡被包裹在赤藓糖醇内,破碎,筛分得到分散微球;
17、s2、对分散微球表面喷涂无水浆料,经过烘干形成包裹层,得到稳定的覆盆子颗粒;
18、所述无水浆料的溶质包括覆盆子粉,所述无水浆料的溶剂包括无水乙醇。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赤藓糖醇通过加热熔融成液态,再压入二氧化碳气体,在赤藓糖醇内形成若干细小的高压二氧化碳气泡,待赤藓糖醇冷却后,由于压力的释放导致赤藓糖醇发生碎裂,得到的分散微球表面带有若干小孔,增加了分散微球表面的粗糙程度,提高覆盆子粉与分散微球的结合效果。
20、通过喷涂无水浆料的方式将覆盆子粉包裹在分散微球的表面,保留了分散微球原本的内部结构,分散微球中的葡甘聚糖具有较高的膨胀系数,使得无水浆料与分散微球经过加热烘干后,由于膨胀系数的不同,造成无水浆料固化后形成的包裹层表面带有裂纹,为水分穿过包裹层提供了通道,进而方便位于包裹层内的分散微球能够快速崩解,提高对覆盆子粉的分散效果,方便覆盆子粉的溶解。
21、优选的,所述分散微球中还加入有葡甘聚糖2-5份,所述葡甘聚糖与赤藓糖醇一同放置在密封容器中进行加热熔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葡甘聚糖起到粘结赤藓糖醇的效果,当二氧化碳气体打入赤藓糖醇内后,葡甘聚糖降低了冷却后的分散微球的脆性,使分散微球具有更好的结合强度,许多细小的二氧化碳气泡能稳定的分布在分散微球内;并且当覆盆子粉包裹在分散微球的表面时,葡甘聚糖还能增加覆盆子粉与分散微球之间的粘结效果,减少覆盆子粉在储存过程中脱离分散微球的情况;
23、当带有葡甘聚糖的分散微球和包裹在分散微球外侧的覆盆子粉遇到热水溶解时,葡甘聚糖吸水膨胀,且赤藓糖醇溶于水,二氧化碳气泡体积膨胀从分散微球中脱出,实现分散微球的快速崩解,使包裹在分散微球表面的覆盆子粉能够快速在水中分散,不易出现未溶解或沉底的情况。
24、优选的,所述无水浆料的溶质还包括棉籽糖。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棉籽糖不具有吸湿性,棉籽糖与覆盆子粉共同形成的包裹层,与分散微球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强度,使覆盆子颗粒的保存更加稳定,不易出现结块或变质的情况;并且棉籽糖易溶于水,能够保证覆盆子颗粒的快速溶解。
26、优选的,在所述烘干过程中通过粉末喷涂的方式喷涂甘露醇共同固化形成包裹层。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甘露醇在烘干过程中进行喷涂,使甘露醇位于包裹层的最外侧,减少覆盆子粉出现吸潮变质的情况;在烘干过程中,由于分散微球与无水浆料的膨胀系数不同,使最终形成的包裹层带有裂缝,方便水分通过裂缝进入分散微球,但裂缝的存在不利于覆盆子颗粒的储存,受覆盆子粉吸湿性影响容易造成颗粒的结块或变质,将甘露醇包裹在最外侧,有效阻止覆盆子粉的吸湿,减少颗粒之间出现结块的现象,同时减少覆盆子粉营养成分的流失。
28、优选的,所述烘干温度为78-80℃。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78-80℃的烘干温度下,保证无水乙醇能够完全挥发,并且该烘干温度下刚好接近棉籽糖的熔点,使棉籽糖处于接近熔融态,此时喷涂甘露醇,甘露醇与棉籽糖能够相互结合,提高两者的结合能力,使甘露醇能够更好的包裹在棉籽糖以及覆盆子粉的外侧,形成稳定的覆盆子颗粒;
30、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1、由于本技术采用包裹有二氧化碳气泡的分散微球,在热水中冲泡时,二氧化碳气体会受热膨胀脱出分散微球,促进分散微球的崩解,同时减少覆盆子粉出现未溶解且沉底的情况。
32、2、本技术中优选采用棉籽糖,改善覆盆子粉的吸湿性而造成不方便存储的问题,提高包裹层的结合强度同时促进覆盆子粉的快速溶解。
33、3、本技术的方法,在烘干过程中,由于分散微球与无水浆料的膨胀系数不同,使最终形成的包裹层带有裂缝,甘露醇将裂缝包裹,减少覆盆子粉的吸湿同时保证溶解时,水分能够通过裂缝进入分散微球,实现促进分散微球快速崩解的效果,使覆盆子粉能够快速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