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27081发布日期:2023-03-11 04:2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消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皮肤黏膜寄生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繁殖体、真菌、病菌,例如冠状病毒、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疱菌以及白色念珠菌等。在日常的皮肤消毒护理过程中,如果消毒不彻底将会带来极大的疾病隐患。在当前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前,对皮肤黏膜进行有效消毒,是降低个体病毒感染的强有力的措施。
3.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外用皮肤表面消毒剂主要以化学原料直接溶解配制而成,工艺简单、作用单一,只能起到对各种微生物的杀灭及抑制作用。同时由于化学抑菌原料或多或少都对皮肤具有一定的细胞损伤,连续使用有一定潜在隐患,同时又无其他辅助减少皮肤损伤手段。
4.而其他一些植物成分的皮肤消毒剂,虽然其所用到的化学原料基本无毒,具有光谱的杀菌、抑菌效果,然而对于这类消毒剂的杀菌效果不足、且往往作用时间短,不具有持续的消毒杀菌能力,不利于对皮肤黏膜进行长效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具有持续消毒杀菌的作用,且对人体的细胞及有益细菌无影响。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5~95份、葡萄柚籽提取物0.5~2.5份、蒲公英提取物0.5~1.5份、鱼腥草提取物1~1.5份、秦艽提取物0.5~1.5份、马齿苋提取物1~1.5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18~0.38份、次氯酸0.001~0.005份和电气石1~10份。
7.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10~90份、葡萄柚籽提取物1.0~2.0份、蒲公英提取物0.8~1.3份、鱼腥草提取物1.1~1.4份、秦艽提取物0.8~1.3份、马齿苋提取物1.1~1.4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22~0.30份、次氯酸0.002~0.004份和电气石3~7份。
8.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20~80份、葡萄柚籽提取物1.3~1.7份、蒲公英提取物0.9~1.2份、鱼腥草提取物1.2~1.3份、秦艽提取物0.9~1.1份、马齿苋提取物1.2~1.3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24~0.28份、次氯酸0.002~0.004份和电气石4~6份。
9.优选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玫瑰花提取物为云朵玫瑰花提取物。
10.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40~60℃并保温,
再陆续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电气石、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以及次氯酸,搅拌均匀后过滤。
11.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的混合液中加入其它原料的步骤包括:先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和电气石的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保温15~25min后;再加入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次氯酸,并调节ph至4~6,保温15~25min,搅拌均匀后过滤。
12.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玫瑰花提取物、葡萄柚籽提取物、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将玫瑰花、葡萄籽、蒲公英、鱼腥草、秦艽以及马齿苋分别与提取溶剂混合,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提取法或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将所得提取液过滤、浓缩。
13.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时,提取溶剂为超临界co2,临界温度tc为30~32℃,临界压力为7~8 mpa。
14.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后,得到油水混合物,再将油水混合物进行蒸馏,得到植物精油。
15.进一步地,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提取法或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时,提取溶剂为50~90%的乙醇溶液,各原料与提取溶剂的料液比为1:4~8。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采用天然植物配方,具有草本芳香气味。在喷洒后,能够在皮肤表面形成一道物理隐形保护膜,使皮肤获得持续的消毒、杀菌、杀病毒的能力。实验表明,在将该消毒喷雾剂一次有效喷洒于皮肤表面后,12小时后的杀菌率达到99.9%,且可有效杀灭冠状病毒、登革热病毒、甲型流感hini病毒、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铜绿假单疱菌等。同时,该消毒喷雾剂对人体细胞和有益细菌无影响,配方安全、亲肤不刺激,消毒彻底且不会损伤黏膜。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的具体条件,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8.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5~95份、葡萄柚籽提取物0.5~2.5份、蒲公英提取物0.5~1.5份、鱼腥草提取物1~1.5份、秦艽提取物0.5~1.5份、马齿苋提取物1~1.5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18~0.38份、次氯酸0.001~0.005份和电气石1~10份。
19.具体地,各组分发挥以下特性:(1)玫瑰花提取物,为玫瑰精油,其气味芬芳,具有消炎杀菌、抗菌、抗痉挛、镇静、
防传染病、防发炎,滋养皮肤,延缓衰老等功效。
20.(2)葡萄柚籽提取物,是以天然植物葡萄柚为原料,提取的一种高效无毒的广谱抗菌剂,具有消炎、杀菌和抗病毒等功效。其与玫瑰花提取物共用,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加强玫瑰花提取物的杀病毒能力。尤其对于冠状病毒,作用3min,可将其杀灭。
21.(3)蒲公英提取物,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称,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消炎杀菌、抗真菌、抗肿瘤、消肿散结和利尿通淋的功效。
22.(4)鱼腥草提取物,能够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杀病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的功效。
23.(5)秦艽提取物,系龙胆科植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经、清热利尿的功效。
24.(6)马齿苋提取物,采用马齿苋花/叶/茎的提取物,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的作用。
25.上述六种植物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将所述玫瑰花、葡萄籽、蒲公英、鱼腥草、秦艽以及马齿苋分别与提取溶剂混合,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提取法或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将所得提取液过滤、浓缩。
26.优选地,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时,所述提取溶剂为超临界co2,临界温度tc为30~32℃,临界压力为7~8 mpa。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tc=31.1℃,pc=7.38mpa)的条件下,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得以保存,提取得到植物油水混合物。再将该油水混合物进行蒸馏,得到植物精油,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提取物中的烷基类物质和杂质含量,提高香茅醇、香叶醇等醇类物质的含量,提升醇类物质纯度32.68%,达到提升抑菌灭菌有效率9.72%。这种提取工艺无毒、稳定且安全无污染,且能够避免产生氧化物质对最终提取物效用产生影响。
27.优选地,采用溶剂提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提取法或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时,所述提取溶剂为50~90%的乙醇溶液,各原料与提取溶剂的料液比为1:4~8。
28.(7)电气石,其能够使周围环境产生负氧离子,让细菌、病毒不适合生存。
29.(8)次氯酸,是一种氯元素的含氧酸,是常用的消毒剂成分,被广泛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等的消毒。
30.(9)盐酸聚六亚甲基胍(phmb),其为多胍类高分子聚合物,在水溶液中能产生电离,它的亲水基部分含有强烈的正电性,吸附通常呈负电性的各类细菌、病毒,进入细胞膜,抑制膜内脂质体合成,造成菌体凋亡,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
31.这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采用天然植物配方,通过玫瑰花、葡萄籽、蒲公英、鱼腥草、秦艽以及马齿苋这六种植物组分之间的相互配伍,再辅之以电气石、次氯酸和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共同发挥长效的杀菌、消毒作用。
32.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33.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5份、葡萄柚籽提取物2.5份、蒲公英提取物1.5份、鱼腥草提取物1.5份、秦艽提取物1.5份、马齿苋提取物1.5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38份、次氯酸0.005份和电
气石10份。
34.该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60℃并保温。
35.(2)再陆续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电气石、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以及次氯酸,搅拌均匀后过滤、检验、灌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36.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20份、葡萄柚籽提取物1.7份、蒲公英提取物1.2份、鱼腥草提取物1.3份、秦艽提取物1.1份、马齿苋提取物1.3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28份、次氯酸0.004份和电气石6份。
37.该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40℃并保温;(2)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40~60℃并保温。
38.(3)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和电气石的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保温15min后;再加入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次氯酸,并调节ph至6,保温25min,搅拌均匀后过滤、检验、灌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39.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95份、葡萄柚籽提取物0.5份、蒲公英提取物0.5份、鱼腥草提取物1份、秦艽提取物0.5份、马齿苋提取物1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18份、次氯酸0.001份和电气石1份。
40.该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玫瑰花、葡萄籽、蒲公英、鱼腥草、秦艽以及马齿苋分别与超临界co2混合,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临界温度tc为30℃,临界压力为8 mpa),得到油水混合物,再将油水混合物进行蒸馏,得到各植物的提取物。
41.(2)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60℃并保温。
42.(3)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和电气石的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保温15~25min后;再加入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次氯酸,并调节ph至6,保温25min,搅拌均匀后过滤、检验、灌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43.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80份、葡萄柚籽提取物1.3份、蒲公英提取物0.9份、鱼腥草提取物1.2份、秦艽提取物0.9份、马齿苋提取物1.2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24份、次氯酸0.002份和电气石4份。
44.该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玫瑰花、葡萄籽、蒲公英、鱼腥草、秦艽以及马齿苋分别与超临界co2混合,采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临界温度tc为32℃,临界压力为7 mpa),得到油水混合物,再将油水混合物进行蒸馏,得到各植物的提取物。
45.(2)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40℃并保温;(3)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和电气石的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保温15~25min后;再加入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次氯酸,并调节ph至5,保温20min,搅拌均匀后过滤、检验、灌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46.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60份、葡萄柚籽提取物1.5份、蒲公英提取物1.0份、鱼腥草提取物1.2份、秦艽提取物1.0份、马齿苋提取物1.2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26份、次氯酸0.003份和电气石5份。
47.该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玫瑰花、葡萄籽、蒲公英、鱼腥草、秦艽以及马齿苋分别与超临界co2混合,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临界温度tc为31.1℃,临界压力为7.38 mpa),得到油水混合物,再将油水混合物进行蒸馏,得到各植物的提取物。
48.(2)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50℃并保温;(3)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和电气石的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保温20 min后;再加入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次氯酸,并调节ph至5,加入0.0015份的二氯海因,保温20min,搅拌均匀后过滤、检验、灌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49.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包括以重量份数计的以下原料:玫瑰花提取物90份、葡萄柚籽提取物1份、蒲公英提取物0.8份、鱼腥草提取物1.1份、秦艽提取物0.8份、马齿苋提取物1.1份、盐酸聚六亚甲基胍0.22份、次氯酸0.002份和电气石3份。
50.该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玫瑰花、葡萄籽、蒲公英、鱼腥草、秦艽以及马齿苋分别与75%的乙醇混合,于70℃下采用溶剂提取法进行提取,料液比为1:6,得到油水混合物,再将油水混合物进行蒸馏,得到各植物的提取物。
51.(2)按重量份数,将玫瑰花提取物与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混合,加热至40~60℃并保温;(3)在步骤(2)所得溶液中,先加入葡萄柚籽提取物和电气石的混合物,在搅拌的条件下保温20min后;再加入蒲公英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秦艽提取物和马齿苋提取物,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次氯酸,并调节ph至5,保温20min,搅拌均匀后过滤、检验、灌装、包装后即得成品。
52.为了说明本技术提供的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的病毒灭活和杀菌消毒效果,特进行如下分析检验,试验样品为本技术实施例5提供的皮肤黏膜消毒喷雾剂。
53.实验例1:灭活病毒效果试验
1、实验目的检测评估试验样品灭活新冠病毒(sars-cov-2)、甲型流感病毒(h1n1)和登革病毒(denv-2)的效果,并计算灭活以上三种病毒的杀灭对数。
54.2、实验原理样品原液与不同的病毒液混匀,作用15秒、1分钟和5分钟,随后检测与消毒剂作用后的病毒滴度,同时设置病毒未处理对照,通过实验处理组与病毒对照组中病毒滴度的比较,可以计算灭活病毒对数。病毒滴度检测使用蚀斑法或tcid
50
法,杀灭对数值(kl)=对照组平均病毒滴度的对数值(no)
‑‑
试验组病毒滴度的对数值(nx)。
55.3、试验方法:参照卫生部印发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灭活病毒检测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bsl-2)中完成。
56.4、新冠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使用蚀斑法,甲流病毒使用tcid
50
测定法。
57.5、评估结论:参照卫生部印发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检测结果见表1。
58.表1实验例2:杀菌效果实验1、实验目的检测评估样品灭活大肠杆菌(809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cgmcc1.2387)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以及计算杀灭细菌的灭活对数。
59.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细菌群落(cfu/ml)的比较,可以计算出该消毒
液杀灭细菌的效率。
60.3、试验方法:参照卫生部印发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
61.4、评估结论:参照卫生部印发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检测结果见表2。
62.表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