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40306发布日期:2023-09-23 17:08阅读: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具体为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艾滋病广布于世界各国,治疗难度大,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艾滋病人群日益增多,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2、艾滋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发热,而艾滋病患者大多最终不是死于原发疾病,是死于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的症状之一是发热,对机会性感染发热的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邪伏膜原证是其发热的常见类型。临床可见壮热憎寒,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等。但是,目前西药尚没有针对性药物,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解决了艾滋病发热用药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包括,包括以下质量的配料:薏苡仁125g、半夏75g、知母95g、黄芩140g、天花粉130g、云茯苓100g、广藿香85g、柴胡135g、车前草285g和甘草45g;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5、s1.柴胡、广藿香和半夏放置在容器中混合均匀,在容器内部加入柴胡、广藿香和半夏重量8倍的水,蒸汽蒸馏三个小时,收集蒸馏液备用,蒸馏后的水溶液另找容器保存;

6、s2.将s1步骤中蒸馏剩下的药渣与薏苡仁、知母、黄芩、天花粉、云茯苓、车前草和甘草混合,加原料药物重量6倍的水,文火煎煮三次,每次一个半小时,收集三次的煎液合并,留着备用;

7、s3.将s1步骤中的水溶液和s2步骤中的煎液混合,过滤掉内部残留的药渣,在压力0.6mpa,温度70摄氏度的条件下,浓缩至500毫升;

8、s4.对s3步骤中浓缩的溶液采用离心机对其进行离心处理,随后在药液中加入药液重量0.3%尼泊金脂和0.2%甜蜜素,随后对其进行充分搅拌,使其混合;

9、s5.在s4步骤取得的溶液内部添加纯净水制成相当于生药量0.9g/ml的中药液。

10、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s1.早中晚饭后半个小时,取本药液,放置在杯子里,添加药液重量2倍的开水,对其进行充分搅拌后,口服。

12、优选的,所述服用剂量单次为20ml,七天为一个疗程。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用药稳定,服用方便,易于吸收,无毒副作用,效果好,不但可以起到退热的作用,还能对艾滋病起到短暂抑制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的配料:薏苡仁125g、半夏75g、知母95g、黄芩140g、天花粉130g、云茯苓100g、广藿香85g、柴胡135g、车前草285g和甘草45g;具体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2.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剂量单次为20ml,七天为一个疗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及使用方法,涉及医药领域。该治疗艾滋病发热的微中药,包括包括以下质量的配料:薏苡仁125g、半夏75g、知母95g、黄芩140g、天花粉130g、云茯苓100g、广藿香85g、柴胡135g、车前草285g和甘草45g,柴胡、广藿香和半夏蒸馏收取蒸馏液和水溶液,药渣与薏苡仁、知母、黄芩、天花粉、云茯苓、车前草和甘草混合,煎煮三次收集煎液,再将二者混合浓缩、离心后在内部加入药液重量0.3%尼泊金脂和0.2%甜蜜素,随后对其进行充分搅拌,再添加纯净水制成生药量为0.9g/ml的中药液,本发明用药稳定,服用方便,易于吸收,无毒副作用,效果好,不但可以起到退热的作用,还能对艾滋病起到短暂抑制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然,胡之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纳元(宁波)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