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5367发布日期:2023-08-21 15:42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鼻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鼻炎的一种常见类型,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既往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近年根据症状出现特征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临床以突然、反复发作性喷嚏、鼻流清涕、鼻塞、鼻痒为主要特征,严重者嗅觉减退或消失,过敏性鼻炎以儿童、青壮年居多,男女性别发病比无明显差异。随着工业化进程、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转变以及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影响到10%-25%的人群,因此,过敏性鼻炎一直是国际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业界一致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疾病,因其致敏因素多,发病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遗传、环境、饮食均为诱发过敏性鼻炎的重要因素。

2、虽然过敏性鼻炎不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但因其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且易出现过敏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泌性中耳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等并发症,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失眠严重者夜不能寐或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紊乱综合征,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记忆力减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临床上使用的过敏性鼻炎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倍他米松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上述现有药物或疗法可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却无法治愈疾病,并且药物在临床上使用后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包括鼻黏膜出血、口腔念珠菌感染、心律不齐和药物耐受等,导致该疾病难以有效的控制与治愈。而免疫疗法周期长,花费大,病人依从性差,治疗结果个体差异大,且目前可接受免疫治疗的过敏原类别较少。

3、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降低了过敏性鼻炎的复发率,功效上多为疏风解表、补气健脾和温阳散寒,以归肺经和脾经为主。因此,积极探寻防治过敏性鼻炎有效的中药材,将有助于过敏性鼻炎的早期干预与治疗,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目前,尚未见有关由乌梅、蝉蜕、防风、灵芝、黄芪、黄芩、五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组成的中药组合物与过敏性鼻炎相关的研究或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本领域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剂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首次证明了由乌梅、蝉蜕、防风、灵芝、黄芪、黄芩、五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组成的中药方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和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技术报道的由乌梅、蝉蜕、防风、灵芝、黄芪、黄芩、百合、苍耳子、辛夷、蜂房、生甘草组成的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传统中药方剂,也即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方剂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

4、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乌梅10-20份,蝉蜕6-12份,防风6-12份,灵芝6-12份,黄芪15-20份,黄芩6-12份,五味子6-12份,苍耳子3-9份,辛夷6-12份,白芷3-9份组成。

5、进一步,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乌梅15份,蝉蜕9份,防风10份,灵芝9份,黄芪18份,黄芩9份,五味子9份,苍耳子6份,辛夷9份,白芷6份组成。

6、以上组成中,药的重量是以生药计算的,以重量份作为配比,在生产时可按照比例增大或减少,如大规模生产可以以公斤为单位,或以吨为单位,小规模生产也可以以克或毫克为单位,重量可以增大或者减小,但各组成之间的生药材重量配比的比例不变。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不变。

7、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制剂。

8、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为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

9、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缓冲液、载体和/或赋形剂。

10、进一步,所述缓冲液包括磷酸盐、碳酸盐、乙酸盐、柠檬酸盐、乙醇酸盐、乳酸盐、硼酸盐、酒石酸盐、卡可酸盐。

11、进一步,所述缓冲液还包括trizma、bicine、tricine、mops、mopso、mobs、tris、hepes、hepbs、mes、aces、ada、amp、ampd、ampso、bes、cabs、ches、dipso、epps、乙醇胺、甘氨酸、heppso、咪唑、咪唑乳酸、pipes、ssc、sspe、popso、taps、tabs、tapso、tes。

12、进一步,所述载体包括等渗剂、抗氧化剂、悬浮剂、分散剂、乳化剂、螯合剂、增稠剂、增溶剂。

13、进一步,所述赋形剂包括碳水化合物、聚合物、脂质、矿物。

14、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包括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酊剂、合剂、散剂、洗剂、膜剂、滴丸。

15、进一步,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缓冲液、载体和/或赋形剂在remington'spharmaceutical sciences(19th ed.,1995)中有详细的记载,这些物质根据需要用于帮助药物的稳定性或有助于提高药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的活性,在这种药物组合物中可以使用的有效成分可以是其原始化合物本身的形式,或任选地使用其药物学可接受的其他形式,如此配制的药物组合物根据需要可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适当的方式将药物组合物进行给药。

16、进一步,药学上可接受的缓冲液、载体和/或赋形剂可另外含有液体,诸如水、生理盐水、甘油和乙醇。另外,诸如湿润剂或乳化剂或ph缓冲物质的辅助物质可存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中。这些载剂使得药物组合物能够配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酊剂、合剂、散剂、洗剂、膜剂、滴丸等剂型,以便患者摄入。

17、进一步,制备上述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将所述药物组合物中各组分与载体和任选的一种或多种辅助成分结合的步骤。通常,药物组合物可通过将乌梅、蝉蜕、防风、灵芝、黄芪、黄芩、五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与液体载体或细分固体载体或两者均匀紧密结合,然后在必要时成型产品而制备。其中,适合于口服给予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是颗粒剂、胶囊剂、扁囊剂、香囊剂、丸剂、片剂、锭剂(使用矫味基料,通常为蔗糖和阿拉伯胶或黄蓍胶)、散剂、或水性或非水性液体中的溶液剂或混悬剂、或水包油或油包水液体乳剂、或酏剂或糖浆剂、或含片剂(使用惰性基质,例如明胶和甘油、或蔗糖和阿拉伯胶)等形式,每种形式均含有预定量的乌梅、蝉蜕、防风、灵芝、黄芪、黄芩、五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作为活性成分。

18、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中药制剂的方法。

19、进一步,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按重量份数计,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粉碎后混合得到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的中药制剂。

20、进一步,上述中药制剂包含的中药原药材可以直接投料制备,也可以由其他方式加工制成药物活性物质,随后以该活性物质为原料,需要时加入药物可接受的缓冲液、载体和/或赋形剂,按照制剂学的常规技术制成本发明所述的颗粒剂制剂。所述活性物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得到,例如:通过粉碎、压榨、煅烧、研磨、过筛、渗漉、萃取、水提、醇提、酯提、酮提、层析等方法得到,这些活性物质可以是浸膏形式的物质,可以是千浸膏也可以是流浸膏,根据制剂的不同需要决定制成不同的浓度。

21、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22、本发明选用的中药原料在本领域的常见药理功效如下:

23、乌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树的未成熟果实。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有强杀菌性及提高肝脏功能的成分苦味酸及具有热镇痛作用的苦扁桃甙,果肉中尚含有较高活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临床常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24、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甘,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的功效。临床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等。现代研究蝉蜕含大量钾壳质。亦含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黄酮类、甾体类、糖类、油脂、挥发油及乙醇胺等。尚含钙、铝、磷、镁、铁、锰、铬、锌等多种微量元素。现代药理证实其具有抗惊厥、镇静、解热等作用。

25、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味辛、甘,性温。入膀胱、肺、肝、脾经。具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解痉的功效。临床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等。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挥发油类2-甲基-3-丁烯-2-醇、戊醛、α-蒎烯、己醛、戊醇、己醇、辛醛、壬醛、辛醇、乙酰苯、7-辛烯-4-醇、萘、β-没药烯、花侧柏烯、β-桉叶醇等,香豆素类补骨脂素、香柑内酯、欧芹属素乙、珊瑚菜素等,色原酮类、聚炔类、多糖类物质以及β-谷甾醇、胡萝卜甙等。药理证实其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炎及提高免疫的作用。

26、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甘,平。归心、肺、肝、肾经。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多用于心神不宁,失眠心悸,肺虚咳喘,虚劳短气,不思饮食等。现代研究其主要有效成分有多糖、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三萜类、油脂类、多种氨基酸及蛋白质类、酶类、有机锗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药理证实其具有镇静、抗癫痫、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还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作用、保肝作用、降血糖以及抑制糖尿病并发症,抗衰老、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27、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黄芪等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入肺、脾经。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临床多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收等。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黄芪甙i、ii、iii、iv;胡萝卜甙、β-谷甾醇、棕榈酸、蔗糖、氧基异黄烷、熊竹素、胆碱、甜菜碱、叶酸、毛蕊异黄酮、芒柄花黄素、三萜环黄芪醇等。药理证实其具有强心、降压、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28、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临床主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等。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黄酮类,其中以黄芩甙元、黄芩甙为主要有效成分;另含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等;亦含挥发性成分及含14种氨基酸,其中脯氨酸含量最高。药理证实其具有抗菌、解热、保肝、利胆、解痉及抗炎等作用。

29、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久咳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等病症。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维生素、糖以及树脂等,其中,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药理证实其具有降血压、利胆、降血清转氨酶、保护肝细胞及兴奋神经系统的作用。

30、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带总苞的果实。味甘,性温,有毒。入肺、肝经。具有散风、止痛、祛湿、杀虫的功效。临床主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等。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苍耳子甙、苍耳醇、异苍耳醇、苍耳酯及脂肪油,油中含大量亚油酸,亦含有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另外含有蛋白质、生物碱、维生素c和色素等。药理证实其具有抗菌、镇咳、降糖、降压及兴奋呼吸的作用。

31、辛夷: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夷、玉兰、武当玉兰或同属植物望春花的花蕾。味辛,性温。入肺、胃经。具有祛风、通窍的功效。临床主治头痛、鼻渊、鼻塞不通、齿痛等。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挥发油类,如柠檬醛、丁香油酚、1,8-桉叶素、萜品烯-4-醇、乙酸龙脑酯、1,8-桉叶素、樟脑、β-蒎烯、1,8-桉叶素等。生物碱类、松树脂醇二甲醚、鹅掌楸树脂醇b二甲醚、望春花素和发氏玉兰素等木脂素成分。药理证实其具有抗压、抗菌、兴奋平滑肌的作用。

32、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者是杭白芷的干燥根。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临床主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现代研究其主要成分有挥发油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多糖、甾体类、微量元素等。药理证实其具有预防高血压、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

3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34、(1)本发明首次提供了一种由乌梅、蝉蜕、防风、灵芝、黄芪、黄芩、五味子、苍耳子、辛夷、白芷共10种原料药组成的中药方剂,临床研究和动物模型研究的结果证明其对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现有技术报道的由乌梅、蝉蜕、防风、灵芝、黄芪、黄芩、百合、苍耳子、辛夷、蜂房、生甘草共11种原料药组成的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传统中药方剂,即本发明提供的中药方剂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35、(2)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剂组方科学合理,各原料药材作用各不相同却又相辅相成,其配制方法简单、原料药材来源广泛、成本低、无毒副作用、治疗周期短、用药方便、患者接受度高、症状缓解率高、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显著且经过了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检验,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本领域关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策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