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59834发布日期:2023-07-05 02:5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药,具体是一种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mrna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携带遗传信息的、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大小为300~5000kda,长度为1~15kb。与dna相比,mrna不进入细胞核,在细胞质中即可完成蛋白质的合成并发挥功能活性,而dna需要先进入细胞核,然后转录成mrna,使dna的效率低于mrna。另外mrna不会插入基因组,而只是瞬时表达编码蛋白,从而降低了插入基因组引起突变的风险,因此安全性较好,且mrna很容易通过体外转录过程合成,过程简单,工业化生产成本相对低,可以快速应用于各种疗法,应用潜力极其广泛。

2、mrna在理论上能够表达任何蛋白,通过体内表达功能蛋白,发挥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但mrna的单链结构致使其极为不稳定,易被降解,而且自身携带负电荷,穿过表面同为负电荷的细胞膜递送亦是难题。因此,mrna递送到细胞内部共有两道屏障:一是递送途中的酶降解;二是静电排斥致使的膜屏障,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mrna进行特殊修饰并与递送系统配合才能实现mrna的胞内表达。脂质纳米颗粒(lipid nanoparticle,lnp)是目前最热门的递送技术,承载mrna的lnp载体除了含有带负电荷的mrna外,另有四种成分为可电离的阳离子磷脂(ionizable lipids)、中性辅助磷脂、胆固醇和聚乙二醇修饰的磷脂(pegylated lipid),可以保护mrna分子胞外降解,或者促进mrna分子与细胞膜融合提高转染。目前最常用的mrna疫苗递送手段除了脂质纳米粒(lipidnanoparticle,lnp),还有阳离子脂质复合物(lipoplex,lpx)、脂质多聚复合物(lipopolyplex,lpp)、聚合物纳米颗粒(polymer nanoparticles,pnp)、无机纳米颗粒(inorganic nanoparticles,inp)和阳离子纳米乳(cationic nanoemulsion,cne)等。

3、但是上述现有的mrna递送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这些纳米颗粒部分由外源性成分组成,lnps激活不同的炎症途径,这将导致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如il-1和il-6,可以启动和维持局部和全身炎症和副作用,目前mrna疫苗的副作用多数来自于lnp的成分,比如peg、电离脂质等,会导致发生针对递送系统的天然免疫或适应性免疫;二是制备工艺复杂,mrna/lnp传统的制备方法是两相混合再经均质技术(高压均质机、高压微射流)或者挤出技术(聚碳酸酯膜过滤器)控制粒径,工艺要求高使得制备难度高;三是这类制剂都需要肌肉注射,使用不方便;四是脂质纳米颗粒需要低温保存,因此非常不稳定。

4、综上,亟需一种生物相容性好、易制备、可口服、易保存的mrna递药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及制备方法,该装载mrna的乳头瘤病毒样纳米颗粒稳定性好,可以确保载入mrna的乳头瘤病毒样颗粒完整地在体内运输,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非免疫原性和可生物降解特性,相较于现有技术,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更高。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将mrna装载于乳头瘤病毒样颗粒的内部,获得所述mrna递药系统。

3、可选地,所述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1)将所述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与解离缓冲液混合后解离,获得溶液a;

5、2)将mrna加入所述溶液a中混合后,获得溶液b;

6、3)将所述溶液b与终止缓冲液混合后进行重组装,获得含有所述mrna递药系统的溶液c。

7、可选地,所述解离缓冲液包含乙二醇二(β-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二硫苏糖醇(dtt)、氯化钠(nacl)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优选地,所述解离缓冲液中,所述乙二醇二(β-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浓度为20±1mm,所述二硫苏糖醇(dtt)浓度为40±2mm、所述氯化钠(nacl)浓度为300±10mm,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浓度为100±5mm;优选地,所述乙二醇二(β-氨基乙醚)四乙酸(egta)浓度为20mm,所述二硫苏糖醇(dtt)浓度为40mm、所述氯化钠(nacl)浓度为300mm,所述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浓度为100mm。

8、优选地,所述解离时间为50~70min,优选地,为60min。

9、优选地,所述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与解离缓冲液的体积比为1:0.9~1.1,优选地,为1:1。

10、可选地,所述终止缓冲液包含氯化钙(cacl2)和二甲基亚砜(dmso);优选地,所述终止缓冲液中,所述氯化钙(cacl2)浓度为25±1mm,所述二甲基亚砜(dmso)的浓度为20±1vol%;优选地,所述终止缓冲液中,所述氯化钙(cacl2)浓度为25mm,所述二甲基亚砜(dmso)的浓度为20vol%。

11、优选地,所述重组装温度为2~6℃,优选地,为4℃。

12、可选地,所述步骤3)之后还包括步骤4)用于提纯所述mrna递药系统:

13、4)首先向蔗糖/pbs层上加入所述溶液c,一次离心后收集一次沉淀,然后加入pbs重悬后,将获得重悬液加入至cscl溶液中,二次离心收集二次沉淀,最后用滤膜过滤嵌合,获得所述提纯后的mrna递药系统;

14、优选地,所述一次离心条件为27000r/min 4℃离心3h;优选地,所述二次离心条件为35000r/min 4℃离心20h。

15、可选地,所述乳头瘤病毒样颗粒由乳头瘤病毒主要衣壳蛋白l1组成。

16、可选地,所述mrna为经过修饰的mrna,所述经过修饰的mrna具有5’帽子、5’和3’-非翻译区和3’-polya尾。

17、优选地,所述修饰还包括使用化学修饰的核苷酸代替常规核苷酸,用5-甲基胞苷(m5c)代替胞苷,和/或用5-甲基尿苷(m5u)代替尿苷,和/或用n1-甲基腺苷(m1a)、n6-甲基腺苷(m6a)、2-硫尿苷(s2u)、5-甲氧基尿苷(5mou)、假尿苷(ψ)或n1-甲基假尿苷(m1ψ)代替腺苷。

18、可选地,所述mrna可以编码抗体蛋白、肿瘤抗原和病原体蛋白中的一种或多种。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rna递药系统根据上述任一种制备方法制备获得。

20、可选地,所述mrna递药系统注射或口服使用;优选地,所述mrna递药系统口服使用。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22、1. 本技术提供的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了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为mrna的递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相较于脂质纳米颗粒(lnp)和多聚体方式,本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且该口服mrna递药系统具有非免疫原性,不易引起过敏反应等潜在不良事件。

23、2. 本技术提供的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以确保该递药系统可以完整地在体内运输,并且具有可生物降解的特性,是理想的易降解药物的运载体。

24、3. 本技术提供的以乳头瘤病毒样颗粒为载体的mrna递药系统,通过口服的途径进入肠道,免疫细胞通过与乳头瘤病毒受体结合,以胞饮方式mrna可完整进入细胞内并表达相应蛋白质,表达的蛋白质为各类抗体和免疫调节因子等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相比于现有的质粒递送技术方案,该mrna递药系统的目的蛋白表达量更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