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部护理用支撑装置

文档序号:35279327发布日期:2023-08-31 22:5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腿部护理用支撑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为一种腿部护理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1、腿部受伤后由于患肢本身的病变,如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可能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或减慢,出现局部淤血,加重患肢肿胀。此时抬高腿有助于促进静脉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减少液体在组织间隙的淤积,帮助减轻肿胀症状,从而有利于病情恢复。若肿胀症状明显,还可能会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后果相对比较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肢坏死。患者在抬高腿时应遵医嘱调整合适的抬放角度,以免加重肿胀症状。

2、目前,在临床和外科诊断治疗中,各种腿部受伤后,护理一般需要固定抬高腿部,才能帮助腿部,但是,却没有专门用于躺卧在病床上的腿部支架,只能用吊带、垫枕头或衣物的方式抬高腿部,这种方法一旦达不到所需高度,就会产生延缓水肿消退、增加伤口感染的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在对平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在进行腿部护理时,可进行多角度调节,且灵活方便,能够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进行高度角度的调节,且提高护理效果的腿部护理用支撑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腿部护理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托板以及角度调节机构;

3、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组件与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放置座、转动轴以及滑动块,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侧板以及连接板,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两侧,且所述侧板通过所述连接板相连,所述侧板中间位置分别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块分别为位于两侧的所述滑动槽内部,且所述滑动块在所述滑动槽内部平滑移动,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块转动相连,两组所述放置座分别位于所述转动轴上两侧,且所述托板位于所述放置座上端,通过所述托板支撑放置患者腿部,所述放置座下端设有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端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放置座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转动轴相连,且所述放置座与所述转动轴之间同步转动,同时所述放置座在所述转动轴上轴向平滑移动,所述转动轴两端分别通过设有的锁定组件对所述转动轴旋转进行限制,使所述放置座根据患者腿部实际需求进行倾斜角度的固定操作;

4、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所述放置座上端内部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部中间位置设有一挡板,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分别位于所述挡板两侧的所述移动槽内部,且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移动槽壁面和所述挡板壁面转动相连,所述托板下端分别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分别插在所述移动槽内部,且所述移动块端面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配合,通过转动两侧的所述第一螺纹杆,进而带动所述托板在所述移动槽内部进行移动,进而调节所述托板的位置,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上端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转动轴两端且位于所述滑动块内侧位置分别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下端分别套在所述转动轴两端外壁,所述第二螺纹杆分别与两侧的所述连接块上的所述第二螺纹孔相互配合相连,且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环上端相互连接,通过所述连接环驱动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并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进而驱动所述放置座在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平滑移动,进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腿部的间距。

5、优选的,两侧所述放置座上分别设有两个所述托板,所述托板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端设有的第一转动旋钮控制转动,进而调节位于同一所述放置座上的所述托板之间的距离,进而适用不同患者的腿部长度不同的放置操作,并通过所述第二螺纹杆两侧设有的第二转动旋钮控制转动,对两侧的所述放置座间距的控制,进而调节两腿之间的间距控制。

6、优选的,位于所述托板两侧外壁分别设有绑带,并通过在所述绑带表面设有的魔术贴,对患者腿部进行固定。

7、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两侧表面设有的螺纹结构朝向相反,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旋钮,两侧的所述放置座在所述第二螺纹杆表面相互靠近或远离。

8、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外壁表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分别设有若干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限位条相互对应卡合,进而驱动所述转动槽与所述连接块同步转动。

9、优选的,所述锁定组件包括第三转动旋钮、第一齿形结构以及第二齿形结构,所述第三转动旋钮位于所述转动轴一侧,且所述第三转动旋钮靠近所述转动轴一侧设有一转动套筒,设有所述第三转动旋钮一侧的所述滑动块外侧表面设有一转动槽,所述转动套筒插在所述转动槽内部,所述转动套筒内部与所述转动轴一端相连,且所述转动套筒与所述转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位于所述转动套筒尾端外壁,所述第二齿形结构位于所述转动槽外侧端,且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相互卡合,进行限制所述转动轴转动。

10、优选的,所述转动套筒内壁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转动轴与所述转动套筒相连区域外壁设有若干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二限位条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互卡合,所述转动套筒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轴向平滑移动,轴向一同转动,所述转动套筒像外侧移动,此时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形结构相互分离,通过转动所述第三转动旋钮控制所述放置座倾斜角度的调节。

11、优选的,所述转动槽内部设有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套筒和所述转动槽底部相连,通过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转动套筒向所述转动槽方向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齿形结构与所述第二齿形结构不被拉动时,自动相互卡合。

12、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一侧设有一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三螺纹杆和辅助杆,所述滑动块一侧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杆竖直位于所述滑动槽内部一侧,且所述第三螺纹杆与所述第三螺纹孔相连,所述第三螺纹杆上端设有升降旋钮,通过所述升降旋钮控制所述第三螺纹杆转动,进而调节所述滑动块在所述滑动槽内的高度位置,且位于所述滑动块另一侧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辅助杆位于所述滑动槽内部另一侧,用于辅助所述滑动块升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中,设置了第一调节组件,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对患者腿部的抬起角度进行调节,具体通过向外拉动第三转动旋钮,使转动套筒沿着转动槽向外移动,此时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相互脱离,可通过转动第三转动旋钮,使第三转动旋钮带动转动轴转动,此时转动轴将一同带动中间位置的放置座一同转动,此时放置座将跟随转动轴一同转动倾斜,使患者的腿部抬起至合适的角度,倾斜角度调节完毕后,松开第三转动旋钮后,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齿形结构与第二齿形结构将自动卡合锁住,使躺卧在病床上的患者可根据腿部的护理以及治疗需要,进行多角度的灵活调节,提高腿部护理治疗的效果,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15、2、本发明中,通过配合支撑底座一侧设置的升降组件,通过升降旋钮控制第三螺纹杆带动一侧的滑动块升降,进而调节放置座在侧板之间的高度位置,进而实现对腿部支撑高度的调节工作。

16、3、本发明中,设置了第二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第二调节组件中的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配合,通过转动两侧的第一转动旋钮,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而带动托板在所述移动槽内部进行移动,进而调节托板的位置,使两侧的托板可分别根据患者腿部的长度进行调整,使托板更舒适的托住患者的腿部,同时通过第二调节组件对患者的两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具体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旋钮,控制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转动所述第二螺纹杆,进而驱动所述放置座在所述第二螺纹杆上平滑移动,进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腿部的间距,使患者两腿之间的间距可实现一个更合理间距,方便进行治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