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护理床

文档序号:36088315发布日期:2023-11-18 06:2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护理床

本发明涉及护理,具体的涉及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护理床。


背景技术:

1、压力性损伤(pressureinjury,pi)以往又称褥疮、压疮、压力性溃疡,是指发生在皮肤、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通常发生在骨隆突部位或与医疗器械接触的部位,可表现为完整的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伴有疼痛感。pi是全球卫生医疗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之一,也是目前评价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pi常见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或长期坐轮椅、不能站立和行走者,可以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形成深达肌肉或骨骼深洞。据统计国内医院获得性pi现患率为1.579%~3.380%,发病率为0.628%~1.260%。如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蜂窝织炎、菌血症、败血症、骨髓炎等,甚至引起死亡。因此预防pi的发生至关重要。

2、目前为避免出现压力性损伤,医护人员每隔2小时需协助患者翻身,手动对患者进行翻身,同时翻身的时候需要仔细注意,动作轻缓的方式为主,以免出现二次损伤的情况和患者身上导管滑脱的分险,翻身整体对医护人员的体力要求较高,耗时久;由于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繁杂,也容易出现忘记时间或者看错时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从而导致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概率增加;而长期坐位或卧位休息的患者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现有护理床没有促进患者腿部血液流动的功能,即没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差,影响患者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护理床。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压力性损伤护理床,包括床体、设于床体上端处的支撑装置、设于床体一端的腿部运动装置、设于床体上且用于驱动支撑装置和腿部运动装置运行的驱动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设于床体上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等距间隔固定设于第一固定架上的多个第一限位柱、与多个第一限位柱一一对应且固定设于第二固定架上的多个第二限位柱、与多个第一限位柱同轴心且一端固定设于多个第一限位柱上的多个第一导向柱、与多个第二限位柱同轴心且一端固定设于多个第二限位柱上的多个第二导向柱、间隔分布且两端分别可移动设于多个第一限位柱和多个第二限位柱上的多个第一支撑板和多个第二支撑板、设于相邻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的连接组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多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交错设置且平行设置;首先患者平躺在支撑装置上,再把患者双脚固定在腿部运动装置上,启动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支撑装置和腿部运动装置运行,腿部运动装置运行时使患者双腿往复交替弯曲,促进患者双腿的血液流动,同时对患者腿部进行滚压按,再次促进患者双腿的血夜流动,支撑装置运动时,使多个第一支撑板同时上升,这时多个第二支撑板同时下降,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升降,相当于间断性与患者接触,还相当于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处理,这样设置不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也就不需要记录翻身时间,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整体设置大大降低了压力性损伤发生概率,通过连接组件能够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间隙进行衔接起来,避免夹到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

3、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板包括板体、设于板体上的第一让位槽、可移动设于上的四个第三导向柱、同时固定设于四个第三导向柱上的移动板、套设于第三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板体和移动板上的第一弹簧、设于板体上的第二让位槽、位于第二让位槽内且固定设于第三导向柱一端上的推板、等距间隔且固定设于推板上的多个弧形凸块、一端固定设于第一固定架上且另一端可移动设于板体上的固定板、转动设于固定板上的小轮子。

4、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板还包括等距间隔且转动设于移动板上的多个转盘、与转盘同轴心且固定设于转盘下端处的齿轮、两端固定设于板体上且与齿轮啮合设置的齿条、等距环形分布且转动设于转盘上端处的多个按摩球、设于转盘上端处且位于其中心处的凹槽。

5、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可移动穿设于相邻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的纤维布、固定设于纤维布一端上的第一直板、固定设于纤维布另一端上的第二直板、与第一直板对应且固定设于第一支撑板上的第一基板、与第二直板对应且固定设于第二支撑板上的第二基板、等距间隔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直板和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第一拉簧、等距间隔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直板和第二基板上的多个第二拉簧。

6、具体的,所述腿部运动装置包括固定设于床体上的支架、对称设置且一端固定设于支架上的第一空心方管和第二空心方管、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一空心方管内的第一移动方杆、一端可移动插入第二空心方管内的第二移动方杆、设于第一移动方杆另一端上的第一脚踏组件、设于第二移动方杆另一端上的第二脚踏组件、转动设于支架上的从动盘、位于从动盘一端且偏心固定设于其上的第一固定轴、位于从动盘另一端且偏心固定设于其上的第二固定轴、一端转动套设于第一固定轴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一移动方杆上的第一连杆、一端转动套设于第二固定轴上且另一端转动设于第二移动方杆上的第二连杆。

7、具体的,所述第一脚踏组件与第二脚踏组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脚踏组件包括转动设于第一移动方杆上的踏板、位于踏板两端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踏板和第一移动方杆上的第三弹簧和第四弹簧、固定设于踏板下端处的弧形挡板、位于踏板上端且两端固定设于其上的弹力绑带。

8、具体的,所述腿部运动装置还包括固定设于支架上的第三固定轴、转动套设于第三固定轴一端上的第一l形杆、转动套设于第三固定轴另一端上的第二l形杆、一端转动设于第一l形杆一端上且另一端转动套设于第一固定轴上的第三连杆、一端转动设于第二l形杆一端上且另一端转动套设于第二固定轴上的第四连杆、设于第一l形杆另一端上的第一滑槽、设于第二l形杆另一端上的第二滑槽、可移动设于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可移动设于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贯穿可移动设于第一滑块上且两端固定设于第一l形杆上的第四导向柱、贯穿可移动设于第二滑块上且两端固定设于第二l形杆上的第五导向柱、套设于第四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滑块和第一l形杆上的第五弹簧、套设于第五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滑块和第二l形杆上的第二弹簧、一端转动设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按摩杆、一端转动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按摩杆、固定套设于第一按摩杆上的第一海绵管、固定套设于第二按摩杆上的第二海绵管。

9、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设于床体上的主动轴和从动轴、绕设于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的第一板式输送带和第二板式输送带、转动设于多个第一支撑板一端处的多个第一滚轮及另一端处的多个第二滚轮、转动设于多个第二支撑板一端处的多个第三滚轮及另一端处的多个第四滚轮、等距间隔且转动设于第一板式输送带上的多个第五滚轮和多个第六滚轮、与多个第五滚轮一一对应且转动设于第二板式输送带上的多个第七滚轮、与多个第六滚轮一一对应且转动设于第二板式输送带上的多个第八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至第四滚轮结构及大小相同,所述第五滚轮至第八滚轮结构及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滚轮外径大于第五滚轮外径,所述第一滚轮上设有v形环槽,所述第五滚轮上对称设有第一锥形环面和第二锥形环面、设于床体上且用于驱动主动轴转动的电机。

10、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动设于支架上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及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绕设于主动轴和从动盘及第一从动轮至第四从动轮上的传动带。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2、首先患者平躺在支撑装置上,再把患者双脚固定在腿部运动装置上,启动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分别驱动支撑装置和腿部运动装置运行,腿部运动装置运行时使患者双腿往复交替弯曲,促进患者双腿的血液流动,同时对患者腿部进行滚压按,再次促进患者双腿的血夜流动,预防静脉血栓的发生;支撑装置运动时,使多个第一支撑板同时上升,这时多个第二支撑板同时下降,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交替升降,相当于间断性与患者接触,还相当于对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处理,这样设置不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处理,也就不需要记录翻身时间,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整体设置大大降低了压力性损伤发生概率,通过连接组件能够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间隙进行衔接起来,避免夹到患者,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