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瓶

文档序号:35536091发布日期:2023-09-21 23:37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奶瓶

本发明涉及奶瓶,具体涉及一种奶瓶。


背景技术:

1、乳头混淆,是指新生儿在吸吮母亲乳头之前先吸吮了奶瓶,或因各种原因频繁地给宝宝使用奶瓶喂养,致使宝宝不会吸吮或不愿吸吮母乳的现象。目前,乳头混淆已经成为母乳喂养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吸吮母乳和吸吮奶瓶的动作和技术要求是不一样的。吸吮奶瓶时,新生儿嘴巴无需张开很大,上下牙床挤压橡胶乳头即可出奶。母乳喂养时,新生儿需要嘴巴张大,嘴唇外翻,将乳晕完全包含在口腔,口腔与乳晕密封形成负压,上下牙床挤压乳晕,从而挤压到乳晕下方的乳管,刺激出喷乳反射时乳汁喷出流至舌后段。总结来说,吸奶瓶是用上下牙床挤压乳头,而吸母乳是用上下牙床包裹并挤压乳晕,原理不同。

2、很多母亲产后数天没有足够的乳汁,先对宝宝进行了奶瓶喂养,但宝宝习惯了奶瓶的吸吮方式之后,在吸吮母乳时,也用上下牙床去挤压母亲的乳头(而非乳晕),但挤压乳头并不能让乳汁流出,宝宝吃不到奶着急,母亲的乳头也容易被咬破,久而久之宝宝不愿意吸吮母亲乳头,母亲也对母乳喂养产生恐惧,导致母乳喂养的失败和母乳量的急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奶瓶喂养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乳头混淆,从而提供一种奶瓶。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提供一种奶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相连的瓶身与奶嘴,所述瓶身的内部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内胆;所述奶嘴包括相连的乳头与乳晕,所述乳头与所述内胆相连通,沿所述乳头的周向方向上所述乳晕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颗粒状的凸起以形成仿生乳晕;传力杆,一端与所述内胆的外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乳晕的内壁相连,所述乳晕能够在受到挤压后发生形变并通过所述传力杆挤压所述内胆,以使所述内胆中的奶水通过所述乳头流出。

4、进一步地,沿所述内胆的周向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传力杆。

5、进一步地,沿所述内胆的轴向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所述传力杆。

6、进一步地,所述内胆与所述奶嘴之间通过输奶管相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内胆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且所述内胆的容积范围为10ml至20ml。

8、进一步地,所述乳晕的表面为弧形曲面。

9、进一步地,该奶瓶还包括成人把手,所述成人把手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瓶身上。

10、进一步地,该奶瓶还包括新生儿把手,所述新生儿把手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瓶身上;所述新生儿把手的尺寸小于所述成人把手的尺寸,所述新生儿把手嵌设在所述成人把手的内部。

11、进一步地,该奶瓶还包括提手,设置在所述瓶身远离所述奶嘴的一端。

12、进一步地,所述瓶身远离所述奶嘴的一端为敞口结构,以使通过所述瓶身的敞口结构能够挤压所述内胆进行吸奶。

13、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本发明提供的奶瓶,乳头及其四周的乳晕上设置的颗粒状的凸起能够模拟真实的乳头和乳晕,新生儿需要张大嘴巴,把仿生乳晕全部含进口腔里,上下颚挤压仿生乳晕才可以带动传力杆,将压力传导至内胆,最后将奶液挤压到新生儿的口腔,从而防止出现乳头混淆。



技术特征:

1.一种奶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奶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奶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奶瓶,包括:本体,本体包括相连的瓶身与奶嘴,瓶身的内部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内胆;奶嘴包括相连的乳头与乳晕,乳头与内胆相连通,沿乳头的周向方向上乳晕的表面设置有若干颗粒状的凸起以形成仿生乳晕;传力杆,一端与内胆的外壁相连,另一端与乳晕的内壁相连,乳晕能够在受到挤压后发生形变并通过传力杆挤压内胆,以使内胆中的奶水通过乳头流出。该奶瓶,乳头及其四周的乳晕上设置的颗粒状的凸起能够模拟真实的乳头和乳晕,新生儿需要张大嘴巴,把仿生乳晕全部含进口腔里,上下颚挤压仿生乳晕才可以带动传力杆,将压力传导至内胆,最后将奶液挤压到新生儿的口腔,从而防止出现乳头混淆。

技术研发人员:冯烨,杨慧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