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70841发布日期:2023-10-07 18:1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消化系统初始部分的食物消化有关,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特征,包括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的一或多项症状。消化不良除了fd之外另有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od则是由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食道和胃癌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于2016年颁布的罗马标准ⅳ,是对肠道微环境,脑肠道相互作用,药物基因组学,生物心理社会,性和文化影响在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的结果。定义fd的罗马标准ⅳ如下:在过去6个月内持续或复发性消化不良超过3个月;经胃镜检查无法证明症状的可能器质性原因;和消化不良症状不能通过排便缓解,并且与大便不规则无关。根据罗马标准ⅳ,功能性消化不良受试者可分为两个亚组,且两个亚组的症状可能存在部分重叠,即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tresssyndrome,pds),它以餐食诱发餐后饱腹感和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上腹部疼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以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症状为主。罗马标准ⅳ指南首先建议对60岁以下的受试者进行hp感染的无创检测及其根除,如果没有hp感染或根除hp感染后没有改善,医师会推荐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进行治疗。如果有与消化系统下部相关的报警症状,可以进行血细胞计数、电解质、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及甲状腺指标等实验室检查,以及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结肠的内窥镜检查。

2、fd发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免疫和黏膜功能改变、胃动力障碍、胃肠道微生物群的不同组成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处理改变被认为是发作的原因。其中,hp是人类最普遍的胃肠道细菌性病原体,临床观察表明:hp感染与部分无肉眼可见胃和十二指肠病变的受试者消化不良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系。hp感染究竟在消化不良发病的发病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尚存在广泛争议,但是多数研究已经确认,在消化不良受试者中,合并hp感染的受试者可占所有受试者的40%~60%之间,两者存在某种联系性。目前世界范围内,根除hp普遍被认可的是四联方案“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14天”。虽然四联方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受到了肯定,但其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且较难克服,主要体现在耐药性的增加: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西药上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以根除hp为主,但耐药性强,且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治疗结束后易再次发作,故在临床治疗中,需要一种高效、持久、安全的治疗方案。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杀除hp的有效率有显著提高、且具有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有效改善消化不良临床症状的优势,这使得提高hp的清除率,更深入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有了新的突破。中医文献源流之中并无hp相关性消化不良的病名,但是根据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可归于“痞满”“胃脘”“纳呆”等范畴。hp相关性消化不良在临床上是外感导致内伤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部分受试者单纯铋剂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不足且不良反应明显。因此,hp相关性消化不良的关键在于祛除脾胃病理产物,恢复脾胃升降气机的正常平衡状态。

3、当今对致病菌hp的发现和诊断,可以看作是对“中医四诊”的补充和参考,有助于中医诊疗模式中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诊疗方案确立。同其他内伤杂病无异,hp感染同时可以分出正、邪两端的病因概念。因此,中医常言的“正气存在,邪不可干”和“扶正祛邪”的诊治策略也同样适用于hp相关性消化不良。从中医传统角度解读,单纯的hp致病菌为外来邪气,终可归于外感六淫之邪之中,外邪由肌表、口鼻等方式入里,结于脾胃中焦,阻塞要道气机,导致脾胃升降、运化的功能失司,继而发为痞胀、满塞、烧灼疼痛等不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脾不能行气于肺胃,结而不散,则为痞。”《素问·举痛论》谓:“寒气客于肠胃之间……故按之痛止。”由此我们可见:若重视扶正这一手段,通过调节脾胃运动,滋养中焦津液,祛除病理产物,疏调中焦气机,可使脾胃生机重现,肌肉有力,运化有常,更可以进一步濡养其他脏腑,使得全身机体协同合作,共抗邪气hp外出。同时,若是在方剂中若随证加一些“祛邪”的方药,如虎杖、黄连、厚朴之类,最终做到邪正兼顾,更可提高根除hp的效率。

4、申请人认为hp相关性消化不良在消化门诊病人群体中相当常见,申请人在长期的临证过程中观察到,hp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病因病机多兼有外感邪气与内伤饮食,两者内外相引,合而为病。其病机多属外感后引起脾胃功能失调,湿浊、痰饮、郁热阻滞中焦而发病,《湿热病篇》中已有具体论述“伤脾胃者最为湿热”,hp作为外来邪气侵袭人体,病犯胃脘,生湿化热,湿热壅阻中焦,清浊不分,升降失司,诱发痞满、嗳腐、烧心、口干或口苦等证候。

5、在外邪方面,由于hp等微生物湿浊之气侵犯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降纳,不能随消随化,而致纳呆内伤方面,可见于患者饮食不节、内伤和脾胃虚弱,饥饱无常,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不洁之物,或恣食生冷,或过用煎炒炙煿,燥热太过;或食用坚硬不易腐磨之物,以致hp侵犯脾胃,致运化停滞失司,升降失调,谷气不能化为精气而导致纳呆;或患者素体不足,久病迁延未愈,或年老久病,脾阳不振,又遇hp之邪,损耗太过,中气内伤;或感hp后胃阴不足,失其润泽,谷反为滞,气机升降失调,清浊不分,而致脘腹胀满,食减纳呆。

6、其中,申请人认为:湿热之邪最易伤脾胃。章虚谷有言:“胃为戊土属阳,脾是己土属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也”。同时,脾胃平素已虚更容易犯湿热邪气。感受湿热之邪,内阻中焦,郁而不达,或脾气虚弱,运化不良,湿自内生,阻塞气机,可导致痞满。湿、热均可阻滞气机,使升降失常而为病。脾不健运,则水湿蕴留中焦,既可因湿盛困脾,使运化功能进一步减退,又可聚湿生痰,郁而化热。湿不祛则脾难健、痰难化、热难消。对脾不健运而生湿者,常用健脾胜湿、燥湿运脾、化湿醒脾之法,待脾健则能正常运化水湿。对湿而兼热者,亦应以祛湿为重点。湿热者,配合清热之药,但勿过寒,因为湿去则热无所附而易清。故针对hp相关性消化不良,临证治疗需抓住病机要领,针对致病原因辨证论治,首当以根除hp为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祛邪扶正,清热解毒、制酸和胃,重在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该中药组合物能够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有效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显著缓解消化不良的部分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减轻铋剂四联疗法的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虎杖8-16份,炒黄连2-10份,白花蛇舌草25-35份,香茶菜25-35份,广藿香10-20份,石菖蒲8-16份,煅瓦楞子25-35份,煅牡蛎25-35份,海螵蛸15-25份,白螺蛳壳25-35份。

4、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虎杖10-14份,炒黄连4-8份,白花蛇舌草28-32份,香茶菜28-32份,广藿香12-18份,石菖蒲10-14份,煅瓦楞子28-32份,煅牡蛎28-32份,海螵蛸18-22份,白螺蛳壳28-32份。

5、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虎杖12份,炒黄连6份,白花蛇舌草30份,香茶菜30份,广藿香15份,石菖蒲12份,煅瓦楞子30份,煅牡蛎30份,海螵蛸20份,白螺蛳壳30份。

6、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以重量份计还包括以下原料:炒鸡金10-20份,炒麦芽15-25份,焦山楂2-10份。

7、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以重量份计还包括以下原料:醋香附5-15份,炒柴胡2-10份,炒黄芩2-10份。

8、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以重量份计还包括以下原料:延胡索5-15份,炒木香5-15份。

9、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添加其它中药提取物和/或添加其它原料。

10、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剂包括中药组合物和/或添加药用辅料、和/或添加食品添加剂。

11、作为优选,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剂为片剂、咀嚼片、粉剂、散剂、颗粒剂、冲剂、胶囊剂、膏剂、丸剂或液体制剂。

12、进一步,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中药组合物或中药组合物制剂在制备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脾胃湿热证药物中的应用。

13、本发明配方设计的原理:

14、中药组合物中以虎杖为君药,主以清热杀菌;合炒黄连、白花蛇舌草、香茶菜为臣药,协同祛湿除热。而广藿香、石菖蒲为佐药,祛湿化痰;煅瓦楞子、煅牡蛎、海螵蛸、白螺蛳壳为使药,抑酸护胃。由此,中药组合物共奏祛邪扶正、清热解毒、制酸和胃之功,使脾胃气机得以畅通,则外邪可除,痞证可消。

15、虎杖归肝、胆、肺经,性味微有苦寒,对h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痛、散瘀之功,对咳喘、哮病、浓痰也有一定缓解、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湿热类证候,可治肺炎、脓肿、胃炎、肝炎、痈毒、烫伤等疾患。

16、黄连归经众多,性味苦寒,可入五脏诸经及胃与大肠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显著,既对h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又可治疗脾胃湿热证痞满、吞酸,腹痛、泻痢诸证,对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消化不良可谓切中病机。而炒黄连较黄连更具有安全性,也避免了生用黄连大苦大寒败坏脾阳的可能性。藿香辛温,乃芳香类中药,可入肺、脾、胃三经,兼有祛湿辟秽和调气宽中的功效,可治慢性胃炎、痞胀不适、腹痛泄泻等病证。

17、石菖蒲入脾经,性味亦辛温,开窍醒神,豁痰祛湿,理气和胃,祛风散结的疗效,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和藿香一同反佐苦寒之品,同治胃脘烦闷、痞塞、疼痛,具有化湿豁痰,开窍醒胃之功效疗。

18、瓦楞子性味咸平,也入肺、胃两经,具有制酸止痛,消痰化瘀甚至的软坚散结功效,与ppi的功效相类似,可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且煅用更安全,抑酸效果更为显著。

19、煅牡蛎与煅瓦楞子相类似,性味咸寒,亦可制酸止痛,消痰化瘀,软坚散结,与虎杖、黄连同用,可增强虎杖、黄连之功效。

20、海螵蛸归脾、肾经,性味咸、温,与咸寒的煅牡蛎相配伍,可调和药性,主治上亦以制酸止痛,摄血调精为功效。

21、白螺蛳壳亦入归肺胃两经,性平味甘,可制酸止痛、敛疮护胃,与ppi功效相似,可治诸多胃脘部不适。

22、以上煅瓦楞子、煅牡蛎、海螵蛸、白螺蛳壳皆具有抑酸止痛,护胃安中之功效,可明显缓解hp相关性消化不良中胀满、疼痛、恶心、泛酸等证候。而白花蛇舌草、香茶菜皆入胃经,性味甘凉,都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的功效,对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反酸等证候均有一定疗效。

23、本发明配方单味药分析:

24、虎杖:虎杖煎液对hp及多种细菌、真菌、病毒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已经多项体内及体外试验证明。在体外试验中,一般杀菌作用会随着虎杖煎液浓度的提高而增强,但这点在人体内部试验中受到限制。

25、炒黄连:黄连或小檗碱对hp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对胃肠蠕动具有兴奋作用,同时抑制胃酸的分泌;但是黄连单味药的抑菌能力有限,若在与其他中药连用之后抗菌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安全性也会随之增加。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等类似消化道疾病中,炒黄连也呈现出相似的规律。

26、广藿香:广藿香水煎剂或水浸出液对多种致病性真菌、细菌都有抑制作用,且效力相似;其蕾香乙醚浸出液及醇浸出液能广谱性杀菌,其中也包括在体外对h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7、石菖蒲:石菖蒲水煎液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且抑制胃肠的过度活跃,低剂量时具有降低肠管平滑肌兴奋性,缓解痉挛的功效,且作用程度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其有效成分可能在于石菖蒲挥发油。此外,其挥发油可以在一定程度起到缓和血压,控制血压昼夜差的能力。

28、煅瓦楞子:临床实践中,在胃脘处节律性疼痛发作前20分钟,将煅瓦楞子研细末吞服便能缓解胃脘疼痛。此方案一般无副作用,个别病例有颜面浮肿、尿血、尿混浊和泌尿系感染复发等现象。

29、煅牡蛎:煅牡蛎水煎剂具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肠管蠕动的作用。其成分之中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hp有抑制作用,同样可减少胃食管反流事件发生的概率。

30、海螵蛸:对于胃肠道溃疡病有明显的制酸、止痛、止血等作用,临床中对溃疡所造成出血、穿孔事件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临床实践中,溃疡患者会在服用海螵蛸后3~5日疼痛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胃口也会转之好转。

31、白螺蛳壳:朱丹溪提及白螺蛳壳,认为其可“治痰积及胃脘痛”,有制酸、止痛、止血、收敛溃疡创面等作用,《现代实用中药》也记载白螺蛳壳可治“治胃痛及胃酸过多”,现代药理发现白螺蛳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可中和胃酸并在溃疡表面形成钙化保护膜,从而使溃疡面停止出血,进而减轻疼痛。

32、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水煎液在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显著,暂未有研究报道其对hp有抑制作用,但已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有研究认为白花蛇舌草的抗炎作用,是刺激网状内皮增生,协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所致。

33、香茶菜:香茶菜水煎液目前尚未有研究发现其对hp有抑制作用,但它已被证明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香茶菜所含的挥发油具有扩张支气管;松弛平滑肌,降低腹直肌的收缩,增加胃肠血流等作用。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够联合铋剂四联疗法有效治疗hp相关性消化不良,显著缓解消化不良的部分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减轻铋剂四联疗法的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