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70192发布日期:2023-11-09 10:5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医学领域,人体的血管中往往会因为血栓的存在而阻塞血管,从而导致局部组织因为缺血而形成组织坏死,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威胁人体生命。而脑血管内的血栓可以导致脑卒中(中风)。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由于颈内动脉连接三条主要动脉:分别是中动脉、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及后动脉,而脑血栓高发位置在颈内动脉的末端以及大脑中动脉,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65%以上。大口径抽吸导管跨越眼动脉段顺利到达闭塞位置是血管再通的关键。为了解决血栓的存在而阻塞血管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血栓抽吸导管,通过把导管沿着血管送到血栓部位,直接给予负压,将血栓抽出,使得血管重新建立血流动力。但是由于血管的直径有限,现行方式中先进入血管中起扩张作用的长鞘管的直径也较小,这就导致顺沿长鞘管进入血管的抽吸导管的直径也是有限的,所以往往抽吸血栓效果不理想。

2、另外,现有产品进入血管中起扩张作用的长鞘管在结构的加工方式也存在缺陷,因为考虑到血管的脆弱性,扩张的长鞘管需要有一定的柔软性,现有产品为增加长鞘管的柔软性会在管段上改变材质或者结构,而改变的管段与相连管段连接处通常是采用常规方式使二者连接在一起,如通过热加工将二者的接口处压合成型在一起。这种方式往往使得连接处的过渡性不佳,且容易折断。

3、中国专利cn107468306a公开了一种血栓抽吸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在导管本体的远端设置软头和内嵌于软头中的可膨胀的示踪标记;可膨胀的示踪标记为可光下显影的一个或者多个的z形闭合结构、波浪形闭合结构、预先切开或半切开的环状结构或者预先切开或半切开的弹簧状结构。当血栓抽吸导管的最大外径和最大内径受所应用血管尺寸限制时,远端的软头和可膨胀示踪标记可以有效增大抽吸孔和抽吸腔的径向截面积,能够高效清除血管内血栓等栓塞性物质,解决由于抽吸腔的径向截面积较小所带来的抽吸效率、血栓脱落的问题。

4、目前现有产品中所采用的扩张用导管直径都比较保守,想要到达在血管中的大直径扩张也是通过其他配套结构完成,如上述专利,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扩张方式只是在抽吸血栓的局部进行的,而无法保障抽吸管在血管中从近端到远端的通行。因此,如何能增大扩张用的外管的直径,且又能满足在血管中的使用需求,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包括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再灌注装置;

2、所述再灌注装置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近端进入并沿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轴向线轴向延伸至远端;

3、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由若干段组成,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近端到远端由硬到软的渐变材料和结构设计,使得近端支撑力强,远端柔顺性好。

4、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包括核心层和外部涂层。

5、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核心层采用编织工艺制成。

6、优选地,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核心层采用双层或多层编织工艺制成。

7、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核心层由5~40段组成,优选为10-25段;各段连接处采用交错编接的方式焊接而成,且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可任意折弯。

8、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主体为大口径导管,外径大于0.1英寸,优选外径范围为为0.11-0.14英寸。

9、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内径大于0.09英寸,优选内径范围为0.1-0.13英寸。

10、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硬度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近端段的硬度最大,远端段的硬度最小,所述从远端到近端的相邻两段之间的硬度变化率小于75%,优选为硬度变化率小于67%。

11、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长度大于80cm,优选为长度范围为85-120cm。。

12、优选地,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采用的核心层材质为金属材质,且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各段所采用的材质不同。

13、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采用的核心层材质为铁合金或镍铬合金。

14、所述再灌注装置包括内衬层、编织层、外涂层,所述再灌注装置可任意360°折弯而不折断;

15、所述再灌注装置内还设置有导航装置,所述导航装置从所述再灌注装置的近端进入并沿所述再灌注装置的轴向线延伸至远端。

16、优选地,所述导航装置采用柔性材质;

17、所述导航装置的外壁与所述再灌注装置内壁贴合。

18、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如下:

19、(1)本发明中的远端通路导引装置为大口径,当远端通路导引装置进入到血管关键部位后,对血管形成一个扩张状态,而且该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壁薄、口径大,不会影响血管内的血液流通;远端通路导引装置进入到人体血管内的最高关键位置后,导航装置和再灌注装置再经由远端通路导引装置进入到血管内,大口径的远端通路导引装置使得再灌注装置可以使用更大规格尺寸的进行操作,且进出速度可以大幅提高而不伤及主体血管,便于导航装置在血管内引导再灌注装置更加快速到达血栓堵塞处。此外,大口径的远端通路导引装置使得再灌注装置在血管内沿导引管的顺延性更好。

20、(2)本发明中的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由多段组成,各段的材质不同,从近端到远端该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硬度逐渐减小,各段连接过渡处采用焊接工艺而成,连接更稳定不易折断,过渡处的平顺性更好,保障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柔性传导性能,相比于现有产品在使用寿命和性能上更好。

21、(3)本发明中导航装置的材质为柔性材质,使得导航装置在血管中能迅速前进且不会受血管分叉的影响,再灌注装置在导航装置的导航下,也快速到达血栓堵塞处,实现对血栓的抽出、清除,让血流再通,且不会损伤到血管。

22、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从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2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再灌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包括核心层和外部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核心层采用编织工艺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核心层采用双层或多层编织工艺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核心层由10~25段组成,各段连接处采用交错焊接方式而成,且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可任意折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主体为大口径导管,外径大于0.1英寸,优选外径范围为为0.11-0.14英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内径大于0.09英寸,优选内径范围为0.1-0.13英寸。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硬度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近端段的硬度最大,远端段的硬度最小,所述从远端到近端的相邻两段之间的硬度变化率优选为小于6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长度大于80cm,优选为长度范围为85-120c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灌注装置内还具有导航装置,所述导航装置从所述再灌注装置的近端进入并沿所述再灌注装置的轴向线延伸至远端;所述导航装置的外壁与所述再灌注装置内壁贴合。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脑部血管的再灌注系统,包括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再灌注装置;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沿血管进入到人体主干血管最高位置停止;所述再灌注装置从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近端进入并沿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轴向线延伸至远端;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由若干段组成,所述远端通路导引装置的硬度从近端到远端逐渐减小,近端硬度最大。本发明中,大口径的远端通路导引装置对血管内部形成大范围的支撑状态,导引部件和再灌注装置能够顺利进入到血管内,导引部件在血管内引导再灌注装置快速到达病变处,大口径的远端通路导引装置使得再灌注装置的直径可以选取大规格的,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奕辰,大卫·费雷拉,罗素·科维斯,兰德尔·高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无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