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茶叶茶氨酸、栀子浓缩粉和杜仲雄花浓缩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2167发布日期:2023-12-01 05:2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茶叶茶氨酸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含茶叶茶氨酸、栀子浓缩粉和杜仲雄花浓缩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1、杜仲雄花是杜仲雄株所开的花,春季采收,雄花密集呈丛状花序。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杜仲雄花含有多种保健成分,并开发成杜仲产品。杜仲雄花 2014 年被列入《国家新食品原料名单》,是开发现代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杜仲雄花具有抑菌、抗氧化、镇静催眠、降血压、血脂、抗疲劳、抗肿瘤、及抗衰老等作用。研究表明,杜仲多糖具有抗疲劳的功效杜仲雄花水提物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主要表现为不仅可以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还能降低小鼠运动后血清血尿素氮(bun)的浓度,从而增多肝糖原的储存量并加强乳酸的消除能力。通过观察服用杜仲雄花水提物后小鼠体内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的指标变化,发现杜仲雄花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实验表明,服用茶氨酸后,脑中的波增强,波的出现就表示大脑处于放松、平静状态。其效果可与咖啡喊的兴奋作用相对抗。并且茶氨酸的这种作用对容易不安的人更有效。藏红花(saffron),别名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 l.)的干燥柱头。包含有藏花素、藏红花苦甙、藏花醛、多糖、花色苷等多种活性成分,被广泛的用作香料及食品着色剂。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抗炎保肝、抗癌、抗氧化等保健效果和改善记忆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营养功效,以及用于镇痛及治疗疾病等,实验表明,藏花酸能够改善由活性氧及缺血引起的视网膜损伤,通过抑制半胱天冬酶活性,保护视网膜神经。通过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改善抑郁症及预防延缓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茶叶茶氨酸、栀子浓缩粉和杜仲雄花浓缩粉的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为其发展与应用。

2、一种含茶叶茶氨酸、栀子浓缩粉和杜仲雄花浓缩粉的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茶叶茶氨酸、栀子浓缩粉和杜仲雄花浓缩粉的组合物,茶叶的茶氨酸含量为20%-40%,所述栀子浓缩粉的栀子苷6%-8%,藏花酸0.05~1%,所述杜仲雄花浓缩粉的绿原酸含量为0.5~1%。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茶叶茶氨酸、栀子浓缩粉和杜仲雄花浓缩粉的组合物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1)茶氨酸制备:准确称取日照绿茶,以水作为溶剂分别浸提,浸提并合并浸提液后,抽滤,对所得的浸提液减压蒸馏,使其浓缩;加入乙酸乙酯,在振荡器上振荡,静置分层后得有机相和水相,收集下层水相;下层水相再加入乙酸乙酯继续振荡萃取,重复多次,合并萃取溶液,水相取样后,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洗脱柱体,得到的液体加一定体积倍数的乙醇沉淀,静置,离心分离得茶氨酸;

5、步骤(2)栀子苷制备:称取栀子果粉末,分别加入配好的乙醇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分别过滤(抽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滤渣继续分别加入配置好的乙醇溶液,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过滤(抽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滤渣继续分别加入配置好的乙醇溶液,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过滤(抽滤)得第三次提取液,将三次提取液混合后得栀子黄粗提取液;

6、树脂的预处理

7、取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适量,分别置于烧杯中,加足量乙醇搅拌清洗,过滤并弃除滤液,重复此过程多次后加入乙醇,静置过夜。次日弃去滤液,并以乙醇反复搅拌清洗,湿法装柱,以水为流动相冲洗至洗脱液中无乙醇味;

8、将栀子苷溶液分别以一定的流速进行动态吸附,精密称取处理好的聚酰胺湿法装柱收集流出液;

9、分别用乙醇水溶液对已经吸附饱和的树脂进行洗脱,先以适量蒸馏水洗脱除杂,分别用乙醇以一定流速洗脱聚酰胺柱,用乙醇以一定流速洗脱大孔吸附树脂柱柱;

10、使用旋转蒸发仪将精制后的栀子苷减压浓缩除去大量乙醇和部分水分,将浓缩后的栀子苷置于一定温度干燥箱内烘干,得淡黄色粉末栀子苷;

11、步骤(3)藏花酸制备:准确称取栀子黄粉末,置于离心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的koh水溶液,在设定温度下,密封反应一定时间,得到栀子黄水解液;冷却至室温,加入一定体积的hcl水溶液,混匀后静置,冷冻条件下,离心;取上清液进行hplc测定,观察反应效果;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以去除沉淀中的水溶性杂质及盐离子;随后,用色谱级纯甲醇将沉淀复溶,并定容至一定体积,混匀后,测定溶液中藏花酸含量;

12、步骤(4)绿原酸制备:准确称取杜仲雄花,粉碎,置于圆底烧瓶中,按照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提取次数进行提取,在水浴锅中加热进行提取,得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冷冻干燥后,测定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

13、步骤(5)颗粒制备:按处方量称取淀粉置于流化床中,调节风量使流化床内物料呈沸腾状态,分别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制粒,观察颗粒情况。

14、作为优选,步骤(1)茶氨酸制备:准确称取日照绿茶10~20g,以水作为溶剂分别浸提2~4次,浸提并合并浸提液后,抽滤,对所得的浸提液减压蒸馏,使其浓缩至固含量的5~8%左右;加入20~30ml的乙酸乙酯,在振荡器上振荡50~70min,静置分层后得有机相和水相,收集下层水相;下层水相再加入20~30ml的乙酸乙酯继续振荡萃取,重复4~6次,合并萃取溶液,水相取样后,调节水相ph为3~4,经过预处理好的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用ph为8~9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洗脱柱体,得到的液体加一定体积倍数的95%的乙醇沉淀,静置3~4h后,离心分离得茶氨酸。

15、采用本发明,优点在于茶多酚易溶于乙酸乙酯,同时茶多糖和茶氨酸则不溶,且乙酸乙酯易回收。

16、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树脂吸附茶氨酸,强碱性条件尤其不利于吸附,碱性条件有利于洗脱树脂上吸附的茶氨酸。

17、作为优选,步骤(2)栀子苷制备:称取栀子果粉末10~15 g,分别加入配好的20~90%乙醇溶液100~150ml,50~60℃水浴30~40min,分别过滤(抽滤)得到第一次提取液,滤渣继续分别加入100~150 ml配置好的相应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50~60℃水浴30~40min,过滤(抽滤)得到第二次提取液,滤渣继续分别加入50~70m l配置好的相应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50~60 ℃水浴30~40min,过滤(抽滤)得第三次提取液,将三次提取液混合后得乙醇提取的栀子黄粗提取液;

18、树脂的预处理

19、取聚酰胺、大孔吸附树脂适量,分别置于烧杯中,加足量90~95%乙醇搅拌清洗,10~15min后过滤并弃除滤液,重复此过程2~3次后加入90~95%乙醇,静置过夜;次日弃去滤液,并以90~95%乙醇反复搅拌清洗(洗至醇比水1:3~1:5不浑浊),湿法装柱,以水为流动相冲洗至洗脱液中无乙醇味;

20、吸附

21、将栀子苷溶液分别以1ml/min~5ml/min的流速进行动态吸附,精密称取处理好的10~20g聚酰胺湿法装柱收集流出液;

22、洗脱

23、分别用20~90%的乙醇水溶液对已经吸附饱和的树脂进行洗脱, 先以蒸馏水洗脱除杂,分别用70~75%乙醇以1~5bv/h流速洗脱聚酰胺柱,用30~40%乙醇以1~5bv/h 流速洗脱大孔吸附树脂柱柱,洗脱液每20ml收集一份;

24、使用旋转蒸发仪将精制后的栀子苷减压浓缩除去大量乙醇和部分水分;将浓缩后的栀子苷置于50~60℃干燥箱内18~24 h,得淡黄色粉末栀子苷。

25、采用本发明,优点在于蒸馏水和较低浓度乙醇溶液洗脱聚酰胺柱时,栀子苷及大极性杂质被大量洗脱,洗脱时间短,利于吸附;乙醇浓度过高,则将栀子废液中的栀子黄色素洗脱下来,且洗脱时间长,不利于吸附。

26、作为优选,步骤(3)藏花酸制备:准确称取0.05~0.1g的栀子黄粉末,置于 10~15ml离心管中;加入质量/体积2%-18%的koh水溶液,设定温度40℃-80℃,密封反应1h-3h,得到栀子黄水解液,冷却至室温;加入10~15ml的1~1.5mol·l-1hcl水溶液,混匀后静置10~15min,于4000~5000r·min-1,冷冻条件下,离心10~15min;取上清液进行hplc测定,观察反应效果(是否反应完全),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以去除沉淀中的水溶性杂质及盐离子;随后,用色谱级纯甲醇将沉淀复溶,并定容至10~20ml,混匀后,测定溶液中藏花酸含量。

27、采用本发明,藏花酸在弱极性或强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差,中等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好,以氯仿、吡啶、dmso的溶解性最好。

28、其中,在酸性条件下稳定,随着ph值的增大,藏花酸化学结

29、构会发生异构化,由部分反式藏花酸转变成顺式藏花酸。能够螯合金属离子fe3+,al3+,cu2+等,且受热时,稳定性减弱,且受氧化剂及抗氧化剂的影响。

30、作为优选,步骤(4)绿原酸制备:准确称取杜仲雄花20~30g,粉碎,置于 1000~1500ml圆底烧瓶中,按照料液比为1:8~1:15g/ml、提取时间50~70min、30~90%乙醇、提取次数2~4次进行提取,在60~100℃水浴锅中加热进行提取,得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冷冻干燥后,测定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

31、作为优选,步骤(5)颗粒制备:按处方量称取淀粉置于流化床中,粘合剂的相对密度调节为 1.1~1.4(60℃),供液转速为8~12r/min,调节风量使流化床内物料呈沸腾状态,分别在50~70℃的温度下进行制粒,为了得到疏松干燥的颗粒,进风温度在60℃~70℃为宜,物料温度及出风温度随进风温度情况而变化,进风温度为60~70℃时,物料温度在25-30℃,出风温度在25-30℃。

32、采用本发明,优点在于选择温度较低时,物料湿度较大颗粒容易黏连成块;选择温度过高时,颗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细粉较多,成型率低,因此在制粒过程中设置进风温度应由低温到高温逐渐调节,低温干燥一定时间后,再将进风温度升高。制粒过程中通入的热风量过多,使得流浸膏及粘合剂水分快速蒸发,粘合效果变弱。另外会减少物料与粘合剂的接触机会,从而导致颗粒细分过多,颗粒小。

33、作为优选,以茶叶、栀子浓缩粉和杜仲雄花浓缩粉浸膏与一定量的糊精及木糖醇混合作为粘合剂,玉米淀粉作为填充剂,制成颗粒;将流浸膏与2~2.6倍的糊精及木糖醇粉末充分混合作为粘合剂,并将粘合剂的相对密度分别调成 1.1~1.4进行制粒;先将淀粉置于一步制粒机的流化室内,调节风量使粉末呈持续沸腾状态,并设置风机流量为70~80m3/h,雾化压力为0.1~0.15mpa,进液体积流量:30~40ml/min;使浸膏被均匀雾化后,均匀喷入流化室内,使粉末被润湿而逐渐凝结成颗粒;

34、作为优选,剂量配方为流浸膏:淀粉为1:5~1:9,流浸膏为各提取物浓缩液置于蒸发皿中干燥至恒重所得。

35、采用本发明,优点在于颗粒剂的辅料主要有淀粉、糊精、乳糖等,将糊精作为底料,制粒则出现塌床的现象,选择玉米淀粉作为底料,同时本制剂为无糖型,因此选用木糖醇作为矫味剂。

36、采用本发明,与其他制粒方式比较,一步制粒所得颗粒粒径较小,但一步制粒所制得的颗粒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好、粒粒度均匀,并且组分中含量较低的药物在颗粒中能够分布均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