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康复运动装置

文档序号:35865590发布日期:2023-10-26 23:3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颈椎康复运动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训练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颈椎康复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患者及颈椎亚健康人口比例日益上升,而电子用品的普及更使得颈椎病呈年轻化趋势,呈现低龄化特点。适当正确的颈椎康复训练是改善亚健康人群颈肩部疼痛、延缓甚至阻止其进展为颈椎病的重要措施。颈椎康复训练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颈椎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的4个自由度活动度维度上的颈椎康复训练。但是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亚健康人群无法长期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颈椎康复训练,往往都是在家通过自己扭动颈椎的方式进行自我训练。但由于人体的表面组织为软体组织,且由于人体颈椎较为脆弱,而颈椎康复训练的精度要求较高,通过自己扭动颈椎的训练方式在训练质量难以达到颈椎康复训练的动作规范性,不仅降低了颈椎康复训练效果,而且错误的动作还容易使颈椎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提高颈椎康复训练效果的颈椎康复运动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的技术方案:

3、一种颈椎康复运动装置,包括头套和位于头套下方且左右间隔设置的肩套,每个肩套的前端均设置有前置伸缩调节缸,两个肩套的后方设置有后置伸缩调节缸,前置伸缩调节缸的底部与其对应的肩套的前端万向转动连接在一起,后置伸缩调节缸的底部通过铰轴ⅰ铰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与两个肩套固定连接在一起,铰轴ⅰ由前向后斜向上延伸设置,前置伸缩调节缸的顶部伸出有能够沿其中心线方向进行伸缩调节的前置伸缩杆,后置伸缩调节缸的顶部伸出有能够沿其中心线方向进行伸缩调节的后置伸缩杆,前置伸缩杆的端部和后置伸缩杆的端部均万向转动连接在头套上。

4、在本发明中,选取人体肩膀为平台安装部位,肩膀的刚性相对于其他部位更高,而且肩膀的外型更为规整,作为固定位置的接触面积更大,另外距离颈椎的距离相对更近。使用时,将两个肩套分别固定在人体的两侧肩膀处,然后将头套戴在头部。通过本发明,可以为颈椎亚健康人群提供三种康复动作:屈伸动作、侧弯运动和旋转运动。做屈伸动作的时候,两个前置伸缩杆回缩,后置伸缩杆伸出,头套带动整个头部相对于肩套所在平面实现一个旋转轴为垂直于头部侧面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颈椎实现一个屈伸的动作。在做侧弯运动的时候,右侧的前置伸缩杆伸出,左侧的前置伸缩杆回缩,而后置伸缩杆伸出,可以使头部在低头的情况下,向右转动;两个前置伸缩杆和后置伸缩杆复位后,同样使头部复位;再控制左侧的前置伸缩杆伸缩,右侧的前置伸缩杆伸出,后置伸缩杆伸出,这样可以使头部在低头的情况下,向左转动。在做旋转运动的时候,两个前置伸缩杆和后置伸缩杆均伸出,头套带动整个头部相对于肩套做旋转运动,旋转轴竖直垂直于肩套所在平面,从而带动颈椎实现一个旋转的动作。这样通过本发明,颈椎亚健康人群就可以通过机械辅助进行标准的颈椎康复运动,进而提高了颈椎康复训练效果,避免了不规范运动对颈椎造成伤害。

5、作为优化,所述肩套的前端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有横向滑块,所述肩套上设置有用于使横向滑块定位固定在所述肩套上的横向移动定位装置,所述前置伸缩调节缸的底部连接在横向滑块上,所述支撑架上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有纵向滑块,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使纵向滑块定位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纵向移动定位装置,所述后置伸缩调节缸的底部连接在纵向滑块上。当调节纵向滑块向前移动时,同时调节横向滑块,由于后置滑块连接的后置伸缩杆与肩套所在平面的夹角不可改变,故当向前移动后置滑块时,头套部分会向前移动,导致头套的位置与人体头部的位置出现偏差,继而通过缩短后置伸缩杆的长度实现人体头部与佩戴头套的位置重合。由于后置伸缩杆与肩套所在平面存在夹角,故在缩短后置伸缩杆调节头套与人体头部重合的时候实现了一个头套高度的调节。

6、作为优化,所述头套的底部还设置有具有弹性伸缩功能的松紧调节带,松紧调节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头套上。在头套穿戴在头部后,为了对头套进行固定,可以对松紧调节带进行拉伸,将松紧调节带置于在下颌处,弹性伸缩功能能够适应不同的人群。

7、作为优化,所述头套包括外头环和位于外头环内侧且同中心线设置的内头环,内头环与外头环之间通过绕内头环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卡扣装置扣接在一起,所述前置伸缩杆和所述后置伸缩杆均连接在外头环上,外头环的顶部设置有两根头带,头带的长度大于外头环的直径,两根头带上下交叉设置,头带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头环上,两根头带中位于下方的一根头带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泡沫缓冲垫。为了适应不同头围人群,可以根据头围选择对应尺寸的内头环,将内头环卡固在外头环上即可。另外内头环在戴在头部上后,上方的头带就会限制在头顶的位置,这样可以降低整个头套的重量,减轻对颈椎的承重,而且泡沫缓冲垫还可以提高头戴的舒适性。

8、作为优化,所述内头环为弹性材质,所述外头环的外侧面上绕所述外头环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颗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杆部沿所述外头环径向穿设在所述外头环上且与所述外头环螺纹配合,当调节螺栓朝向所述内头环所在方向旋移时,调节螺栓的杆部能够沿其中心线方向向内对所述内头环进行挤压。因为人的头部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形状,为了进一步提高穿戴的适应性,在选取了对应的内头环后,还可以通过旋拧调节螺栓,使调节螺栓向内移动并抵在内头环上,由于内头环为弹性材质,通过调节螺栓对内头环向内进行挤压,以使用不同的头型。

9、作为优化,所述外头环的内侧面绕所述外头环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部,限位部包括两条凸起在所述外头环内侧面上且竖向延伸的限位条,两条限位条之间形成有限位通槽,所述内头环的外侧面对应限位通槽的位置凸起形成有限位块,限位块沿限位通槽延伸方向滑动配合在限位通槽内,限位块的底部凸起形成有挡块,挡块能够抵接在限位条的底部以对限位块向上移动进行限位。头套在戴上头部时,是从上往下进行操作,在内头环戴紧在头部后,再向下对外头环进行操作的时候,限位条就会抵接在挡块上,避免过渡操作对内头环和外头环的连接处造成损坏。

10、作为优化,两个所述前置伸缩调节缸分别与其对应所述肩套的连接位置以所述铰轴ⅰ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的延长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前置伸缩调节缸分别与其对应所述肩套的连接位置和所述后置伸缩调节缸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位置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若改变各个连接位置的相对位置,则使得三根伸缩杆为非对称支链,从而使得在计算整体机构的时候约束力不能相交。当化简机构的约束力时,则会出现约束力偶,导致整个机构不能实现所需的三个旋转自由度。

11、作为优化,所述肩套的顶部设置有下颌支撑装置,下颌支撑装置包括下颌支撑杆,下颌支撑杆的底部通过沿前后延伸设置的铰轴ⅱ铰接连接在所述肩套上,下颌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下颌弧形支撑板且万向转动连接在下颌弧形支撑板的外底面上,所述肩套的顶部位于其上的下颌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下颌支撑套筒,下颌支撑套筒的筒底端通过沿前后延伸设置的铰轴ⅲ铰接连接在所述肩套上,下颌支撑套筒的筒口端插入有下颌调节杆,下颌调节杆能够沿下颌支撑套筒中心线方向与下颌支撑套筒滑动配合,下颌支撑套筒内且位于下颌支撑套筒筒底与下颌调节杆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下颌调节滑块,下颌调节滑块沿下颌支撑套筒中心线方向滑动配合在下颌支撑套筒内,下颌支撑套筒内且位于下颌调节杆与下颌调节滑块之间的位置设置有下颌调节弹簧,下颌调节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下颌调节杆和下颌调节滑块上,下颌支撑套筒的筒身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与下颌支撑套筒内孔连通的下颌条形滑孔,下颌调节滑块上固定连接有伸出于下颌调节滑孔外的下颌调节拨杆,下颌条形滑孔沿其延伸方向的一侧沿下颌条形滑孔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能够使下颌调节拨杆卡入的下颌调节卡孔,当下颌支撑杆朝向其内侧方向倾斜时,下颌调节杆位于下颌调节套筒外的一端抵接在下颌支撑杆的杆身上;

12、所述支撑架上位于所述后置伸缩调节缸的前方设置有后颈支撑装置,后颈支撑装置包括后颈支撑套筒,后颈支撑套筒的筒底端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铰轴ⅳ铰接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后颈支撑套筒的筒口端插入有后颈调节杆,后颈调节杆能够沿后颈支撑套筒中心线方向滑动配合在后颈支撑套筒内,后颈支撑套筒内且位于后颈支撑套筒筒底与后颈调节杆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后颈调节滑块,后颈调节滑块沿后颈支撑套筒中心线方向滑动配合在后颈支撑套筒内,后颈支撑套筒内且位于后颈调节杆与后颈调节滑块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后颈调节弹簧,后颈调节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后颈调节杆和后颈调节滑块上,后颈支撑套筒的筒身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后颈支撑套筒内孔连通的后颈条形滑孔,后颈调节滑块上固定连接有伸出于后颈调节滑孔外的后颈调节拨杆,后颈条形滑孔沿其延伸方向的一侧沿后颈条形滑孔延伸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能够使后颈调节拨杆卡入的后颈调节卡孔,后颈调节杆位于后颈支撑套筒外的一端设置有后颈弧形支撑板且万向转动连接在后颈弧形支撑板的外底面上。当执行向后屈伸时,后颈调节杆会对人体后脑部产生一个支撑力,保证人体头部的一个运动稳定性,当执行向前屈伸时,后颈调节杆会起到一个辅助支撑和助力的功能。当执行一个侧弯运动时,下颌两端的支撑板会在支撑套筒里的弹簧作用下有一个线上托举稳定头部和一个助力的效果,下颌调节杆是对下颌支撑杆的力为斜方向向外,将力可分解为一个向上的托举力和一个侧向的力,从而实现所需功能。

13、作为优化,所述下颌调节杆位于所述下颌调节套筒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球体,支撑球体的中心点位于所述下颌调节杆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上,支撑球体的直径大于所述下颌调节杆的直径,所述下颌支撑杆的杆身上凹设有与支撑球体直径相同的半圆弧形凹槽,支撑球体置于在半圆弧形凹槽内。在头部执行侧弯与旋转康复动作的时候,会使下颌支撑杆向下进行转动,半圆弧形凹槽能够对支撑球体的位置进行限制,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对下颌调节杆进行挤压。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并结合颈椎康复动作的特性,通过改变前置伸缩杆和后置伸缩杆的状态,为头部提供相应的操作,以满足康复动作规范要求;另外通过对下颌侧部以及后颈处的辅助支撑,提升了使用的舒适性;而且头套采用内外双层的设计,不仅减轻了整个重量,对不同头型的泛用性也得到提高,而且不用使用者承受在执行动作时的一些操作作用力而通过外头环进行承受,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