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6091124发布日期:2023-11-18 09:3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随着早期肺癌(恶性肺结节)检出率提升,手术作为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肺癌术后患者明显增多,其中约45%为可切除的早中期。ⅰ期肺癌术后5年内仍有30%以上患者因复发或转移而死亡,ⅱa期、ⅱb期和ⅲa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3%和36%,我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48.1%,术后高复发转移率严重影响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另外,约79.8%肺癌术后患者易出现咳嗽、气短、疲乏、咳痰等呼吸功能障碍,在术后第1个月最突出,约28.82%患者的呼吸功能障碍会持续1年以上,且术后患者肺功能需要至少1年才能恢复到术前水平。研究发现,肺容量和实质损伤是肺癌患者生存率下降的标志,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80%与肺癌患者不良总生存期(os)独立相关,且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较短或参考值百分比较低的术后生存率较差。同样,肺癌术后呼吸功能障碍极易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与无抑郁患者相比,抑郁患者的死亡率增加17%,中位os降低约200天,新发抑郁和抑郁持续者的死亡风险增加50%。因此,术后呼吸功能障碍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引发不良情绪,延缓术后康复,是促进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风险的重要因素。

2、现代医学对肺癌术后症状管理存在短板,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如对持续存在的术后咳嗽、术后疼痛,治疗多以口服镇咳药、止痛药为主,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且易产生依赖性,不利于术后康复。因此,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减轻术后呼吸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及延长生存时间是当前临床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研究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可以辨治肺气虚陷、余毒未尽型肺癌术后患者,能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尤其能改善肺功能)、改善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防治术后复发转移。

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中药组合物制成的中药制剂。

3、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及中药制剂的应用。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生黄芪、升麻、桔梗、知母、旋覆花、茜草、白僵蚕、白英和白花蛇舌草。

6、进一步的,优选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30~60份生黄芪、6~9份升麻、10~15份桔梗、10~15份知母、10~15份旋覆花、10~15份茜草、10~15份白僵蚕、10~15份白英和10~30份白花蛇舌草。

7、本发明的发明人认为对肺癌术后患者以扶正化毒为治则,予益肺举陷之法调整术后脏腑功能、减轻术后不适症状以促进快速康复,同时酌加化毒之品以期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8、在本发明中,生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禀少阳春升之气,善益气升阳,补肺脾之气。《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且其质轻松,中含氧气,与胸中大气有同气相求之妙用”,能扶正祛邪,益阳消阴,使正旺而邪自退,尤宜肺癌术后肺脾气虚、肺气下陷者,为全方君药。

9、知母味甘苦,性寒,入肺、胃、肾经,功善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壮火之气衰,壮火食气”,黄芪微温,久用恐有耗气、伤气之虞,故臣以知母之凉润者济之,以其能除食气之壮火而气自得其益。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在用黄芪补脾肺之气时,为恐其补气而生邪热可配用知母滋阴泻热、甘苦同用并施;补气益阳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

10、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善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本草纲目》言其“引阳明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虚,元气虚馁及劳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本草备要》亦言“升麻,轻宣升阳,解毒,甘辛微苦,足阳明、太阴引经药……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引甘温之药上行”,故臣以升麻升阳举气,如张锡纯所言“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

11、旋覆花味苦、辛、咸,性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功善降气、消痰、行气、止呕,《本草汇言》言“旋覆花,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主心肺诸气,胁下虚满,胸中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证”;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经,《本草汇言》言“茜草活血,能行能止……活血气,疏经络,治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茜草功善活血祛瘀、止血通经,与消痰行水之旋覆花相须为用,为全方臣药,共奏疏通肺络、活血祛瘀、止咳祛痰之效,对术后肺气下陷,气血津液气化失调,肺络瘀阻者尤为适宜。

12、白英味甘、苦,性寒,入肝、胃经,《证类本草》言其“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效,现代研究发现其对肺癌、宫颈癌等肿瘤有一定抗癌作用;白僵蚕味咸、辛,性平,入肝、肺、胃经,可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令人面色好”,中医认为其性味平和无毒,可去除人体恶毒,尤适于肿瘤患者,现代研究也证实其有抗肿瘤功效;白花蛇舌草味微苦、甘,性寒,入胃、大肠、小肠经,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广西中药志》言其“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现代研究发现其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此三者均有抗肿瘤作用,相互配伍可加强抗肿瘤功效,用于肺癌术后患者有助于抑制肿瘤,防治复发转移,共为佐药。

13、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经,善于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张元素言其“清肺气,利咽喉,其色白,故为肺部引经,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桔梗为药中之舟楫,不仅为肺经引经药物,亦为全方使药,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病所。

14、全方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以生黄芪为君药,知母、升麻、旋覆花、茜草为臣药,白英、白僵蚕、白花蛇舌草为佐药,桔梗为使药,君臣佐使相得益彰,具有益肺举陷化毒之功,尤其适用于肺癌术后肺气虚陷、余毒未尽型患者。

15、此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从组方原理来看,病、证、症三者兼顾,旨在针对肺癌术后肺气虚陷、余毒未尽者,减轻乏力、胸闷、气短、自汗、咳嗽、咳痰等症状,是肺癌术后辨证核心处方。在临床上辨证使用,有益肺举陷化毒之功效,缓解肺癌病人肺气虚陷、余毒未尽证,能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术后复发转移及提高远期生存。

16、本发明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各原料药组成基本方,具体实施时,根据临床症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调整,以达到改善肺癌术后某些合并临床症状的目的,进一步增强本发明组合物的适应性,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方所做的这些调整方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17、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以上述中药组合物作为原料制成,可选的,根据实际制剂成型需要,制备时还可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18、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包括水煎剂、片剂、颗粒剂、丸剂、散剂、胶囊剂或粉剂。

19、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上述用于肺癌术后治疗的中药组合物或中药制剂在制备以下任一药物中的应用;

20、1)改善肺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药物,所述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短、口干舌燥、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气促、疲倦、食欲不振、失眠、便秘中的至少一种;

21、2)改善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状态的药物,所述肺功能状态包括用力肺活量、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峰值流量中的至少一种;

22、3)防治肺癌术后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药物。

23、另外,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原料药均可通过市售商购获得,本发明所记载的任何范围包括端值以及端值之间的任何数值以及端值或者端值之间的任意数值所构成的任意子范围的中药组合物均可以达到控制胃癌的目的。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5、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经临床试验验证,针对肺癌术后“肺气虚陷、余毒未尽”的核心病机,旨在益肺举陷化毒,在促进肺癌术后快速康复、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药物安全性良好。另外,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辨证为主,根据疾病所表现的证候,分析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在辨证论治取方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中药的药理研究,采用病证结合法,同时兼顾对症处理,从而达到显著疗效,呈现出最有理性的治疗策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