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性凝胶微珠及其制备方法、护肤品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14575发布日期:2023-12-19 12:1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性凝胶微珠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性凝胶微珠及其制备方法、护肤品和应用。


背景技术:

1、化妆品发展到现在,产品种类越来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消费者在日益追求化妆品功效的同时,更青睐于选购外形独特且富于吸引力的产品。目前化妆品中含有微珠的产品日渐增多,市售化妆品添加的凝胶颗粒基本都是水性凝胶颗粒或带壳的凝胶微球,由海藻胶、琼脂、卡拉胶等水溶性高分子(水性凝胶珠)通过滴丸的制备工艺制备而成,添加于化妆品,能改变产品的视觉效果,但使用后肤感粘腻,且产品在使用时需要配合特殊泵头才能将凝胶球破碎,且破碎后颗粒在皮肤上不易涂抹均匀。而油性微珠由于制备方法复杂、油性微珠之间粒径大小均一性差及稳定性差等问题,在市面上并不常见。

2、微流控技术主要是通过设计、制备和操作不同的微通道系统来实现对流体的精确控制。微流控技术包括数字微流控、液滴微流控和传统微流控桑三个重要的分支,液滴微流控是一项在微尺度的通道内通过互不相容的多相流体剪切形成单分散的液滴,并对其控制的技术,简单来说是令油相沿微通道流动,并令外水相流经微通道的出口端,从而对流出微通道的油相进行快速剪切,使油相分散到外水相中,形成微小液滴。

3、现有技术大多采用微量注射泵来为油相、外水相提供动力,使油相、外水相以基本恒定的速度交汇。采用这种方法制备微小液滴时,为了使油相能较好地分散到外水相中形成微小液滴,而非与外水相形成并列的分层流体,油相的流速需要被限制得极为缓慢,存在着制备通量低、制备速率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凝胶颗粒在添加到护肤品中使用后肤感粘腻、需要配合特殊泵头才能将凝胶球破碎、且破碎后颗粒在皮肤上不易涂抹均匀的缺陷,提供一种油性凝胶微珠及其制备方法、护肤品和应用。本发明制备的油性凝胶微珠低温稳定性好、形状呈现规整球形、均匀度和硬度适中、易涂抹均匀、易吸收、贴肤性强、在皮肤表面可以触肤融化,无需配合特殊泵头将其破碎,具有较强的保湿和修护功能。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性凝胶微珠,其包括极性油脂60-93%、油相凝胶剂5-30%、低凝固点油脂2.5-20%和半固态油脂0.1-5%,%为各组分的质量占所述凝胶微珠总质量的百分比;

4、其中,所述极性油脂为甘油三(乙基己酸)酯、白池花籽油、异壬酸异壬酯、碳酸二辛酯、碳酸二乙基己酯、c12-15醇苯甲酸酯、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乙基己酯、棕榈酸乙基己酯、蓖麻籽油、小麦胚芽油、向日葵籽油、野大豆油和椰子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5、所述低凝固点油脂的凝固点低于-65℃。

6、本发明中,所述极性油脂的无机性有机性平衡值(iob值)可为0.10-0.40,例如0.12、0.13、0.16、0.17、0.18、0.2、0.23、0.35或0.43。

7、本发明中,所述极性油脂较佳地为甘油三(乙基己酸)酯和/或白池花籽油。

8、本发明中,所述极性油脂的用量较佳地为70-90%,更佳地为75-90%,例如77.4%、77.7%、78.4%、80.7%、81%、82.7%、85.7%、88.4%或88.5%。

9、本发明中,所述极性油脂更佳地为甘油三(乙基己酸)酯70-90%和白池花籽油0.1-5%。

10、其中,所述甘油三(乙基己酸)酯的用量较佳地为72-89%,例如74.2%、74.4%、78.5%、78.7%、81.2%、84.7%、87.9%或88%。

11、其中,所述白池花籽油的用量较佳地为0.2-4%,例如0.5%、1%、1.5%、2%、2.5%、3%、3.5%或4%。

12、本发明中,所述油相凝胶剂一般指增稠油相,让油能形成凝胶的物质。

13、本发明中,所述油相凝胶剂可为蓖麻油/ipdi共聚物、糊精棕榈酸酯、糊精肉豆蔻酸脂和hdi/三羟甲基己基内酯交联聚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例如蓖麻油/ipdi共聚物。

14、所述蓖麻油/ipdi共聚物的熔融温度可为80℃-110℃,较佳地为95-100℃,例如100℃。

15、本发明中,所述油相凝胶剂的用量较佳地为5-20%,更佳地为6-18%,例如7.5%、8.0%、8.5%、9.5%、11%、12%、13%、14%或15%。

16、本发明中,所述低凝固点油脂的凝固点较佳地低于-70℃,例如-80℃。

17、本发明中,所述低凝固点油脂较佳地为c13-16异链烷烃、三庚精、琥珀酸二异辛酯和新戊二醇二庚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c13-16异链烷烃。

18、本发明中,所述低凝固点油脂的用量可为3-10%,例如3%、4%、5%、6%、7%或8%。

19、本发明中,所述半固态油脂一般指在室温下(例如25±5℃)呈现半固态或者凝固状态的油脂。

20、本发明中,所述半固态油脂较佳地为双-二甘油多酰基己二酸酯-2、牛油果树果油、氢化椰油甘油脂类和c10-18脂酸甘油三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双-二甘油多酰基己二酸酯-2或牛油果树果油。

21、本发明中,所述半固态油脂的用量较佳地为0.2-2%,例如0.5%或1%。

22、本发明中,所述油性凝胶微珠还可包括功能性助剂。

23、其中,所述功能性助剂较佳地为抗氧化活性成分、香原料、美白活性成分、抗老活性成分和舒缓活性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

24、其中,所述功能性助剂的质量百分比较佳地为0.1-20%,更佳地为0.2-5%,例如0.5%、0.6%、0.8%、1.1%、1.3%、1.5%或1.8%。

25、所述香原料可为香精和/或精油。

26、当所述功能性助剂包括香原料时,所述香原料的用量较佳地为0.01-1%,更佳地为0.1-0.5%,例如0.2%、0.3%或0.5%。

27、所述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为黄酮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水飞蓟素、黄芪苷、芦丁、槲皮素、青兰苷、双氢青兰苷、芒果苷)、鞣质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表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醌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紫草素)、二肽类氨基酸(例如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糖醇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五碳糖、六碳糖单糖、百合多糖、果糖、糖醇)、多酚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生育酚乙酸酯、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谷物的胚芽、葡萄酚、迷迭香酚、表迷迭香酚、异迷迭香酚),生物碱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川穹嗪、药根碱、木兰碱、海罂粟碱、潘荔枝碱)、维生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和植物提取物类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凹顶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较佳地为多酚类抗氧化活性成分,例如生育酚乙酸酯。

28、所述抗氧化活性成分的质量百分比较佳地为0.3~0.8%,更佳地为0.3~0.7%,例如0.5%。

29、所述美白活性成分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熊果苷及其衍生物、曲酸及其衍生物、壬二酸及其衍生物、亚油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果酸和烟酰胺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30、所述美白活性成分的用量较佳地为0.3~0.8%,例如0.5%。

31、所述抗老活性成分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维生素类抗衰老活性成分(例如维生素a或维生素b)、过氧化酶(例如过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o或过氧化氢酶)和植物提取物(例如刺山柑芽提取物或飞机草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32、所述抗老活性成分的用量较佳地为0.3~0.8%,例如0.5%。

33、所述舒缓活性成分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甘草酸二钾、尿囊素和生物糖胶-2中的一种或多种。

34、所述舒缓活性成分的用量较佳地为0.3~0.8%,例如0.5%。

35、本发明中,所述油性凝胶微珠为纯油珠,不含水。

36、本发明中,所述油性凝胶微珠的粒径可为0.1-4mm,较佳地为0.5-3mm。

3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油性凝胶微珠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38、(1)制备油相:将所述低凝固点油脂和所述半固态油脂加入由所述极性油脂和所述油相凝胶剂所形成的混合液中,得到所述油相;

39、(2)制备水相:

40、将水95-99.9%和增稠剂0.01-5%混合均匀,制得所述水相,%为各组分占所述水相的质量百分比;

41、(3)方式一:采用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通过微流控装置制得所述油性凝胶微珠;

42、或,方式二: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混合,制得所述油性凝胶微珠。

43、步骤(1)中,所述低凝固点油脂和所述半固态油脂的加入顺序无特别要求。

44、步骤(1)中,当所述油性凝胶微珠还包括所述功能性助剂时,较佳地将所述低凝固点油脂、所述半固态油脂和所述功能性助剂一起加入由所述极性油脂和所述油相凝胶剂所形成的混合液中。

45、步骤(1)中,所述极性油脂和所述油相凝胶剂所形成的混合液的制备方法较佳地为:将所述极性油脂和所述油相凝胶剂加热后经均质,即可。

46、其中,所述加热一般在搅拌状态下进行。所述搅拌的转速可为100-500rpm/min,例如300rpm/min。

47、其中,所述加热的温度可为100-105℃,例如102℃。

48、其中,所述均质的时间可为10-30min,例如15min。

49、其中,所述均质的转速可为4000-8000rpm/min,例如6000rpm/min。

50、其中,所述均质后一般还需降温至80-85℃,例如82℃。

51、步骤(2)中,所述水可为本领域常规,一般为去离子水。

52、步骤(2)中,所述水的用量可为99-99.9%,例如99.3%、99.31985%或99.32%。

53、步骤(2)中,所述增稠剂可为卡波姆、汉生胶、聚丙烯酸、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和丙烯酸(酯)类/异癸酸乙烯酯交联聚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或丙烯酸(酯)类/异癸酸乙烯酯交联聚合物。

54、步骤(2)中,所述增稠剂的用量较佳地为0.01~0.8%,例如0.08%或0.1%。

55、步骤(2)中,所述去离子水、所述增稠剂和所述防腐剂的加入顺序可任意。

56、步骤(1)和步骤(2)的先后顺序可任意。

57、步骤(2)中,所述水相还可包括防腐剂、着色剂和保湿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58、所述防腐剂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苯氧乙醇。

59、所述防腐剂的用量可为0.1-1%,较佳地为0.3~0.8%,例如0.5%、0.6%、0.65%或0.665%。

60、所述着色剂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ci 14700。

61、所述着色剂的用量可为0.00001-0.0005%,例如0.00015%。

62、所述保湿剂可为甘油、丁二醇、1,3-丙二醇、戊二醇和辛甘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63、所述保湿剂的用量可为0.1-1%。

64、步骤(2)中,当所述水相包括防腐剂时,可将所述去离子水、所述增稠剂和所述防腐剂一起加入。

65、步骤(2)中,当所述水相包括着色剂时,可将所述去离子水、所述增稠剂、所述防腐剂和所述着色剂一起加入。

66、步骤(2)中,所述水相的粘度可为20-40cp,例如20cp或38cp。

67、方式一中,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的质量比可为1:(0.5-5.5),例如1:0.5、1:1、1:2、1:3、1:4.5或1:5.5,较佳地为1:(1-5)。所述油相过多,制备的油性凝胶微珠不易分散,容易生成异形微珠;所述水相过多,搅拌水相时能耗大,最终制备通量较小,而且容易生成微小的微珠。

68、方式一中,所述微流控装置的通道可为t型通道、y型通道、十字交叉型通道或3d共轴式通道,较佳地为t型通道。

69、所述y型通道的原理是混合出现在两种流体之间的接触面,并主要依赖于在界面上发生的扩散过程,容易形成层流。

70、所述十字交叉型通道的原理是三条流路聚焦一个管道中,分散相和流动相汇合于十字交叉管处,上下对称的流动相同时挤压分散相使其断裂,从而形成液滴。

71、所述3d共轴液滴通道,由两个尖锥形的毛细管嵌套而成,构成同轴结构,内部内相流体被外部的外相流体包围,通过调节内相流体和外相流体的流速。

72、所述t型通道的结构相对简单,不易形成层流,制造通量可调节。

73、所述t型通道的内径可为0.5-2.5mm,较佳地为0.5-1.6mm,更佳地为0.5-1.0mm,例如0.72mm。

74、所述t型通道可为t型通道微单通道或t型通道微多通道。

75、当所述t型通道为t型通道微单通道时,所述油相的进给速度可为15-50ml/min。

76、当所述t型通道为t型通道微多通道时,所述油相的进给速度可为30-3000ml/min。

77、方式一中,较佳地,当所述微流控装置的通道为t型通道时,所述油相从所述t型通道的直立入口进入,所述油相入口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水相连通,所述油相流道的出口端面与所述水相液面垂直,用于保证所述油相的材料在流出入口流道的瞬间即被所述水相同时垂直截断并包裹。

78、其中,所述油相进入所述直立入口的温度可为70-100℃之间,较佳地为80-85℃,例如82℃。

79、所述水相进入主流道时的温度可为10-40℃或75℃-85℃,例如20℃、30℃或80℃。当水相密闭容器为负压时,所述水相进入主流道时的温度较佳地为75℃-85℃,例如80℃。

80、其中,在所述油相从流道的出口流出时,可通过设置蠕动泵或抽真空为油相提供动力。所述蠕动泵的转速可为50-300rpm/min,较佳地为60-160rpm/min,例如80rpm/min或100rpm/min。所述抽真空后,水相密闭容器中的压力可为-(0.03-0.1)mpa,例如-0.08mpa。本发明采用蠕动泵和/或真空压力为为油相提供动力,使油相、水相以基本恒定的速度交汇而形成,来提高微流控微珠的制备通量与制备速率。

81、当采用蠕动泵为所述油相提供动力时,一般需在油相流道的出口设置震动仪。所述震动仪的震动频率可为1-100hz,例如50hz。

82、方式一中,所述水相的搅拌速度可为120-800rpm/min(例如260rpm/min或550rpm/min),或30-75hz(例如65hz)。

83、方式一中,制得所述油性凝胶微珠后,一般还可在体系中加入ph调节剂(例如氨甲基丙醇),从而使得油性凝胶微珠更佳均匀地分散。

84、方式二中,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的质量比可为1:(0.5-5.5),例如1:1。

85、方式二中,所述混合之前,较佳地,先将所述油相和所述水相分别加热至80-85℃,例如82℃。

86、方式二中,较佳地,将所述油相加入所述水相中。

87、方式二中,所述混合的方式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搅拌。所述搅拌的转速可为100-500rpm/min,较佳地为150-300rpm/min,例如180rpm/min。

88、方式二中,较佳地为,分别将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加热至80-85℃,然后把所述油相加入搅拌的所述水相中,搅拌至常温。

89、方式一中,通过微流控装置制得所述油性凝胶微珠,可以使油相快速均匀地扩散至水相中形成微流控微珠,有效避免油相快速流动时与水相形成并列的分层流体,打破了油相的流速限制,提高了脂质体微流控微珠的制备通量与制备速率。

9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护肤品,其包括如前所述的油性凝胶微珠。

91、本发明中,所述护肤品的种类可为本领域常规,例如精华液,啫喱,面霜或面膜。

92、本发明中,所述油性凝胶微珠占所述护肤品的质量百分比可为10-35%,例如11%。

93、本发明中,所述护肤品的粘度可为5000-15000mpa.s,较佳地为6000-8000mpa.s,例如7000mpa.s。

9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油性凝胶微珠在护肤品中的应用。

95、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96、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97、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98、(1)本发明制备的油性凝胶微珠低温稳定性好、均匀度和硬度适中、易涂抹均匀、易吸收、贴肤性强、在皮肤表面可以触肤融化,无需配合特殊泵头将其破碎;

99、(2)本发明所制备的油性凝胶微珠具有新颖的外观(形状呈现规整球形)、且可视化、晶莹剔透、极大地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感官体验;

100、(3)本发明所制备的油性凝胶微珠肤感好、可以较好地稳定活性物,给予肌肤长效防护;

101、(4)本发明所制备的凝胶微珠温和性好,加入护肤品中,由于其良好的成膜贴肤性,皮肤的水分含量改变量和经表皮水分流失远远优于普通产品,具有较强的保湿和修护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