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00732发布日期:2023-12-16 03:2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


背景技术:

1、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是一种专门用于医疗领域的设备,它可以精确控制液体药物的流量和注射量,有效避免了药物过量或欠量的情况。该设备通常由注射泵、输液管、控制器等组成,可以用于各种医学领域,如心血管疾病、肿瘤化疗、呼吸系统疾病等。在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地调整药物的注射量和流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了药物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副作用。

2、现有技术中的微量注射泵的注射器卡槽都是固定的,靠单一的固定压片夹压在注射器管和注射器活塞杆尾端,对注射器进行固定,厂家提供的虽然说可以用于不同规格的注射器,但是对于一些直径小的注射器,比如10ml的注射器,放入60ml的卡槽中,卡槽凹面直径肯定大于10ml注射器,另外固定压片夹的凹度肯定是大很多,导致直径较小的注射器对该微量注射泵严重不匹配,紧固性很难保证,在推动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注射器管滑动现象,造成流速不准确、注射器的滑动可能导致插入人体的针头不稳,带来安全事故,若一台微量注射泵只对应一个型号的注射器,也会造成成本浪费。

3、授权公告号:cn10392021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的微量注射泵及其应用,可以根据注射器针筒规格选择贴合度最佳的两个或以上针筒托架分散插入在壳体上,同时各选择一个贴合度最佳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分别卡接在第一l型支架和第二l型支架前端,位移传感器根据两个不同容量刻度的间距计算出针筒截面积,根据针筒截面积控制步进电机推进机构,通过夹片与l型支架的配合,从而可以适用于各种规格的注射器。

4、针对于上述问题,现有专利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在每次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规格大小的注射器,提前选取贴合度最佳的针筒托架和夹片进行安装,这种方式极为麻烦,而且较为浪费医用者的时间,无法直接对不同规格大小的注射器进行固定,直接使用的话,比夹片小的注射器与夹片弧形面侧会空出较大空间影响夹持稳固效果,从而导致每次更换注射器就需要整体更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适用范围较窄。

5、为此,提出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注射器进行夹持固定的同时可有效的提高稳固性,可有效的避免注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注射的精确性。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设备占地面积约0.15平方米,其中长为0.5米,宽为0.3米,高为0.3米,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壁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内滑动安装有两组活动板,

4、还包括:

5、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活动板前壁上的l形板,两组l形板上均滑动连接有两组弧形板,相邻两组弧形板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垫,各组弹性垫内均开设有两组空腔,相邻两组空腔之间开设有通孔,相邻两组弧形板的相背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各组第一气囊均与相邻l形板和活动板固定连接,各组第一气囊的出气端均与相邻通孔相连通;

6、吸附机构,吸附机构包括均匀固定安装在弹性垫一侧上的弹性球,各组弹性球均固定安装在相邻两组弹性垫的相对侧,各组弹性球的吸气端均开设有吸附口,两组弹性垫内设置有针筒,各组吸附口均与针筒的外壁相贴合,各组弹性球的排气端均与相邻空腔和通孔相连通。

7、进一步地,各组弧形板内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出气槽,各组弧形板内均开设有储气腔,各组储气腔的内腔底部均开设有出气孔,各组出气孔的另一端均与相邻出气槽相连通。

8、进一步地,两组l形板上均滑动连接有底板,两组底板均与针筒相接触,两组底板与相邻l形板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气囊,两组第二气囊的出气端均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各组出气管的另一端均贯穿相邻弧形板与储气腔相连通。

9、进一步地,各组储气腔内均滑动安装有横板,各组横板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弹性绳,各组弹性绳的另一端均与相邻储气腔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各组出气孔靠近相邻储气腔的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杆,各组固定杆均与相邻出气孔的内腔固定连接,各组固定杆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各组连接绳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安装绳。

11、进一步地,针筒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柄,活塞柄远离针筒的一侧相接触有推板,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套杆,套杆与壳体滑动连接。

12、进一步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第一螺纹杆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与套杆螺纹连接。

13、进一步地,活塞柄与推板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磁铁块,两组磁铁块相互吸引。

14、进一步地,开口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螺纹杆,两组活动板均与第二螺纹杆螺纹连接。

15、进一步地,针筒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手柄,壳体的前壁上开设有与手柄相适配的卡槽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本方案通过第一气囊增大空腔内的压强,使得弹性垫的上下两侧膨胀对针筒的外壁进行夹持,可避免在对比夹片小的针筒夹持固定时,夹片弧形面与针筒弧面不一导致出现空出较大空间降低稳定性的情况。

18、(2)本方案通过弹性球的吸附口对针筒进行吸附,可有效的提高夹持效果,并通过弹性球的设置,可实现增大针筒外壁的摩擦,可有效的防止针筒出现偏转的情况,可有效的提高注射的精确性。

19、(3)本方案通过储气腔内的气体排入到出气槽内,可实现防止外物进入弧形板的滑动连接处,从而可实现减小摩擦,可有效的提高弧形板的滑动效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0、(4)本方案通过第二气囊对储气腔内吹气增大压强,可实现提高出气孔的排气速度,并可有效的延长储气腔的排气时间,从而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果。

21、(5)本方案通过连接绳与安装绳的设置,可实现增大出气孔内气体流出的摩擦力,并使得气体温度升高,可实现提高气体的流速,从而可有效的提高弧形板的滑动连接处的清理效果。

22、(6)本方案通过两组磁铁块的设置,转动推板使得两组磁铁块远离,可便于将针筒拆卸掉,同样便于安装,可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壁上开设有开口(2),所述开口(2)内滑动安装有两组活动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弧形板(6)内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出气槽(21),各组所述弧形板(6)内均开设有储气腔(19),各组所述储气腔(19)的内腔底部均开设有出气孔(20),各组所述出气孔(20)的另一端均与相邻所述出气槽(2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l形板(5)上均滑动连接有底板(16),两组所述底板(16)均与所述针筒(8)相接触,两组所述底板(16)与相邻所述l形板(5)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气囊(17),两组所述第二气囊(17)的出气端均固定连接有出气管(18),各组所述出气管(18)的另一端均贯穿相邻所述弧形板(6)与所述储气腔(1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储气腔(19)内均滑动安装有横板(22),各组所述横板(22)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弹性绳(23),各组所述弹性绳(23)的另一端均与相邻所述储气腔(19)的内腔底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出气孔(20)靠近相邻所述储气腔(19)的一端均设置有固定杆(24),各组所述固定杆(24)均与相邻所述出气孔(20)的内腔固定连接,各组所述固定杆(24)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绳(25),各组所述连接绳(25)上均匀固定连接有安装绳(2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8)内滑动安装有活塞柄(14),所述活塞柄(14)远离所述针筒(8)的一侧相接触有推板(30),所述推板(3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套杆(29),所述套杆(29)与所述壳体(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固定安装有步进电机(27),所述步进电机(2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28),所述第一螺纹杆(28)与所述壳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28)与所述套杆(29)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柄(14)与所述推板(30)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磁铁块(31),两组所述磁铁块(31)相互吸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2)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螺纹杆(4),两组所述活动板(3)均与所述第二螺纹杆(4)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8)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两组手柄(32),所述壳体(1)的前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手柄(32)相适配的卡槽(15)。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精密微量注药泵,属于医用器材领域,包括壳体,壳体的前壁上开设有开口,开口内滑动安装有两组活动板,还包括: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活动板前壁上的L形板,两组L形板上均滑动连接有两组弧形板,相邻两组弧形板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弹性垫,各组弹性垫内均开设有两组空腔,相邻两组空腔之间开设有通孔,相邻两组弧形板的相背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气囊,各组第一气囊均与相邻L形板和活动板固定连接,各组第一气囊的出气端均与相邻通孔相连通;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注射器进行夹持固定的同时可有效的提高稳固性,可有效的避免注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注射的精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威,吴桂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元大刘氏健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