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导管及血管内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40769发布日期:2024-01-06 23:25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微导管及血管内介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微导管及血管内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主要用于治疗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其因微创伤、省时、安全且高效的优势而发展迅速。此外,pci针对如左主干病变、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严重钙化病变等均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良好的疗效。而cto手术常需要使用微导管,微导管利用自身的穿越性以及对其导丝的支撑性往往对于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目前大多数临床医生通过微导管和导丝的配合来穿过cto病变的部位。微导管能够增强导丝的操控性、支撑力和安全性,能够显著增强导丝穿过闭塞病变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微导管正向进入闭塞病变时,存在导丝和微导管的跟进力不足,微导管不能对导丝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微导管过闭塞病变行进到一半时无法继续前进而必须撤出的问题。另外,一些微导管搭配有源类导丝使用时,能量(如冲击波等)需要通过导丝的近端传输到远端,从而接触病变实现治疗作用,但微导管由于自身支撑性的不足,不能稳定地锚固在血管中,无法在自身径向上给予导丝较好的固定作用,使得导丝会在微导管的径向上发生运动,造成导丝能量传输的损失,影响能量传输效率,进而无法实现导丝对病变的治疗作用。因此,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如何设计一种具有高支撑性能的微导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3、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申请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申请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导管及血管内介入装置,以解决现有微导管存在支撑力不足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导管,其包括:头端、管身、锚定器和调节器;

3、所述头端设于所述管身的远端端部;

4、所述调节器设于所述管身的近端;

5、所述锚定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并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所述锚定器的远端部分与所述头端连接,所述锚定器的近端部分与所述调节器连接;

6、所述调节器用于驱动所述锚定器进行径向扩张或收缩运动,以调整所述锚定器所限定的支撑外径。

7、可选地,所述远端部分设于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并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管身之中;

8、所述调节器用于驱动所述近端部分沿所述管身的轴向运动,进而由所述近端部分带动所述远端部分进行径向扩张或收缩运动。

9、可选地,所述锚定器包括支撑丝,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管身之中并与所述调节器连接,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在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与所述头端连接,一根或多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

10、可选地,所述管身至少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外层之中。

11、可选地,所述支撑丝的数量为一根,一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以螺旋方式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

12、可选地,所述支撑丝的数量为多根,每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管身之中并与所述调节器连接,每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在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与所述头端连接,所有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

13、可选地,所述支撑丝的数量为2根~8根。

14、可选地,所述支撑丝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或者,所述支撑丝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与可显影丝的复合结构。

15、可选地,所述调节器可滑动或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管身的近端。

16、可选地,所述调节器包括外壳和转盘,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管身的近端,所述转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节器用于通过所述转盘的转动驱动所述锚定器进行径向扩张或收缩运动。

17、可选地,所述管身的远端设有显影标记,所述锚定器设置在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的结构覆盖所述显影标记。

1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血管内介入装置,其包括导丝以及任一项所述的微导管,所述导丝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微导管之中。

19、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微导管中,包括:头端、管身、锚定器和调节器;所述头端设于所述管身的远端端部;所述调节器设于所述管身的近端;所述锚定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并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所述锚定器的远端部分与所述头端连接,所述锚定器的近端部分与所述调节器连接;所述调节器用于驱动所述锚定器进行径向扩张或收缩运动,以调整所述锚定器所限定的支撑外径。如此配置,使得本发明的微导管可通过自带的锚定器锚定在血管中,特别考虑将微导管锚定在血管的转角处,可为导丝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增强导丝的操控性能,使导丝能较好的满足临床上的各种使用需求。

20、此外,锚定器还能在调节器的控制下调整支撑外径,使支撑外径适配于血管尺寸,既能增强锚定效果,又使得微导管可适应于不同尺寸的血管,使用灵活且方便。

21、由于本申请提供的血管内介入装置与本申请提供的微导管属于同一发明构思,因此本申请提供的血管内介入装置具有本申请提供的微导管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对本申请提供的血管内介入装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一一进行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端、管身、锚定器和调节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分设于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并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管身之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器包括支撑丝,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管身之中并与所述调节器连接,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在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与所述头端连接,一根或多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至少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外层之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丝的数量为一根,一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以螺旋方式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丝的数量为多根,每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近端部分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管身之中并与所述调节器连接,每根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在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与所述头端连接,所有所述支撑丝的所述远端部分环绕所述管身沿周向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丝的数量为2根~8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丝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或者,所述支撑丝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与可显影丝的复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可滑动或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管身的近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包括外壳和转盘,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管身的近端,所述转盘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调节器用于通过所述转盘的转动驱动所述锚定器进行径向扩张或收缩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身的远端设有显影标记,所述锚定器设置在所述管身的远端外侧的结构覆盖所述显影标记。

12.一种血管内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微导管,所述导丝用于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微导管之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导管及血管内介入装置,微导管包括:头端、管身、锚定器和调节器;头端设于管身的远端端部;调节器设于管身的近端;锚定器至少部分设于管身的远端外侧并环绕管身沿周向布设,锚定器的远端部分与头端连接,锚定器的近端部分与调节器连接;调节器用于驱动锚定器进行径向扩张或收缩运动,以调整锚定器所限定的支撑外径。本发明可提高微导管的支撑性能,以对导丝提供更好的作用力,使导丝能更好的满足临床上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聂京闽,刘琛,赵瑞辉,姚映忠,岳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