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36477发布日期:2024-01-16 12:5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医用呼吸辅助恢复器械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1、当呼吸系统发生障碍,使气体交换异常,身体组织就无法获得足够氧气,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二氧化碳的废气也无法排出,造成呼吸酸中毒,结果引起一连串生理和代谢功能失调,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状。根据呼吸衰竭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2、然而呼吸功能运作的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呼吸衰竭。例如:颅内感染、颅脑损伤、中毒性脑病变、脑干中风等引起的脑水肿,导致呼吸中枢失能,肺部本身可能即使没有病变,也会形成中枢性呼吸衰竭,导致病患呼吸型态改变、节律不整、快慢深浅不匀、呼吸减慢,甚至于呼吸停止。

3、而在急诊科室接诊这样的患者之后,通常会对情况严重的进行紧急呼吸恢复,例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手段,或是使用按压式呼吸器进行辅助。但是,由于对患者肺部进行输气,以及肺部按压动作不能同步完成,使得需要在输送完氧气之后,医护人员手动按压患者胸口使肺部交换后的二氧化碳呼出,而这样的方式也使得对患者的呼吸恢复速度变慢。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辅助恢复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方案依靠伺服电缸往复挤压弹性呼吸囊向气管中输送气体,实现入体式供气以辅助呼吸恢复,而且利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配合,让凸环旋转且利用凸环底部的坡面实现活动杆的上下往复活动,同时上下往复运动将通过椭圆形硅胶板传递到患者胸口位置,进而实现循环按压对患者的恢复进行辅助恢复。

2、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急症病床,横向架设在急症病床两侧床边位置的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以及设置在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顶部表面的入体式供气组件;急症病床的床边两侧固定延伸10cm-20cm的板,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的一边则连接在板上,且入体式供气组件则位于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的上方正中间位置,使得入体式供气组件能够更加接近患者的口腔深入到患者的气管中。

3、所述入体式供气组件中包括气阀,与气阀出气端口连接的进气软管,以及与气阀进气端口连接的塑料连通管,且塑料连通管远离气阀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呼吸囊,弹性呼吸囊的另一侧设置有让弹性呼吸囊压缩鼓气的伺服电缸。伺服电缸在接电和设定之后,其伸缩杆匀速伸缩推挤弹性呼吸囊形变,使得弹性呼吸囊内部的气体能够借助进入到患者气管中的进气软管为患者提供空气。而气阀的侧壁上则有控制气体是否流通以及流量的旋转阀门。

4、所述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中包括拱形板,设置在拱形板右侧边缘与急症病床连接的铰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拱形板内腔中的循环按压机构。在患者搬运放置在急症病床上后,将拱形板翻转连带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和入体式供气组件也同步翻转。此时的拱形板其右边的凸块将翻转的力量传输到转轴上,而由于转轴的两端与固定块相互靠近一侧转动连接,而且拱形板的底部表面与固定块之间具有供翻转完成的空间,从而使得拱形板顺利翻转并使得其左边与急症病床的左边齐平。而此时的呈拱桥状的拱形板将患者的胸口部位罩住。

5、进一步,所述进气软管外圈表面上套有一块硅胶块,硅胶块的上下表面上均开设有供患者牙齿咬合的牙齿咬合槽,且硅胶块的内部中开设有供进气软管贯穿的圆孔,而圆孔内腔侧壁与进气软管的外圈表面之间通过黏合剂固定连接。

6、在进气软管的一部分伸入到患者口腔中并探入到气管中后,为了防止患者在呼吸恢复阶段出现癫痫等而咬合自己的口腔,此时将进气软管上的硅胶块放在患者的口腔中,并让患者的牙齿咬合在硅胶块上下表面的牙齿咬合槽中。依靠硅胶块本身的韧性和弹性,使得患者在出现癫痫而咬合自己的口腔时,受到硅胶块支撑和保护的进气软管不会因为患者的口腔咬合,而出现进气软管的局部出现过度形变而导致输送到气管中的气体受到阻碍。

7、进一步,所述进气软管位于患者口腔外部的段落上贯通连接有一根氧气机连接管,且氧气机连接管的端口上设置有与制氧机输送管连接的接头;在进气软管上连接有一根氧气机连接管,是在患者的呼吸持续无法明显恢复时,在弹性呼吸囊持续为进气软管提供气体的同时,将制氧机的氧气输送管与氧气机连接管通过接头连接,使得进气软管输送到患者气管中的气体含氧量提升,通过反复进行呼吸动作,帮助患者清除肺部的污浊空气,并在增加氧气含量的同时,使横膈膜恢复其帮助呼吸的工作。

8、所述气阀与进气软管相互连接的位置上安装有止回阀,且止回阀只允许气阀内腔气体输入到进气软管中以防止返流。

9、进一步,所述弹性呼吸囊远离塑料连通管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连接有一块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另一侧与伺服电缸的伸缩杆端头连接,弹性呼吸囊远离塑料连通管的一侧表面上贯通连接有一根吸气软管,且吸气软管的进气端头位置安装有单向阀门。

10、在弹性呼吸囊的表面上连接固定板,使得伺服电缸的伸缩杆推挤力量能够均匀释放到弹性呼吸囊上,使得弹性呼吸囊的伸缩动作更加均匀,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提升输送空气的流量。而且,固定板上也同样设置供吸气软管的端头贯穿的孔,在弹性呼吸囊受到挤压而往复收缩时,吸气软管在弹性呼吸囊缩小形变后,依靠其末端的单向阀门使得空气只能通过塑料连通管进入到进气软管中;而是在弹性呼吸囊被拉伸之后,依靠吸气软管末端的单向阀门让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弹性呼吸囊内腔,使得能够进行下一次的空气输送动作。

11、进一步,所述拱形板右侧的铰接组件中包括:固定在拱形板右侧底部表面的两个凸块,固定在急症病床右侧床边的两个固定块,以及转动连接在固定块相互靠近一侧的转轴,且转轴贯穿凸块用于供凸块带动拱形板沿转轴的轴线进行旋转。

12、进一步,所述拱形板的底部表面左侧固定有一根丝杆,转动连接在急症病床左侧床边的螺母,且丝杆的外圈螺纹与螺母的内腔螺牙相互适配。在拱形板左边与急症病床的左边齐平之后,此时拱形板底部左边的丝杆插入到急症病床左侧的螺母内腔中,由于螺母能够转动,在螺母转动圈-圈之后,丝杆将锁紧在螺母内部,同时拱形板的状态能够被固定,从而让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的上下往复运动得到支撑。

13、进一步,所述拱形板的顶部表面固定有两根管件支撑板,且管件支撑板的顶端上均固定有两个抱箍,且抱箍将塑料连通管的外圈表面以及进气软管的外圈表面抱紧固定,拱形板的顶部表面上还固定有一根电缸支撑板,且伺服电缸的外壳底部表面与电缸支撑板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

14、拱形板上的管件支撑板以及两个抱箍,实现将入体式供气组件固定在拱形板上表面;而拱形板上的电缸支撑板其末端与水平面平行,在伺服电缸安装在电缸支撑板上之后,伺服电缸的伸缩轴将与水平方向推挤弹性呼吸囊。

15、进一步,所述循环按压机构中包括通过螺钉锁紧固定在拱形板底部表面中段位置的伺服电机,以及通过联轴器固定在伺服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且拱形板的底部表面两侧位置上均固定有两根固定圆杆,固定圆杆的外圈表面上均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相互之间与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由于主动齿轮的旋转力来自伺服电机,而在伺服电机接电并设定旋转速率之后,主动齿轮与两侧从动齿轮之间啮合关系,使得从动齿轮同步进行旋转。

16、进一步,所述从动齿轮的底部表面均固定有凸环,所述固定圆杆的底端上均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远离固定圆杆的一端内部贯通有一根能够上下活动的活动杆,且活动杆的底端上固定有与患者胸口部位接触的椭圆形硅胶板。

17、在从动齿轮旋转轴,且底部的凸环也相应旋转,又因为凸环的底部边缘上都有一边高一边低的坡面,使得活动杆与凸环坡面接触的顶端随着凸环的旋转而上下运动,利用活动杆的上下运动,进而达到与患者胸口接触的椭圆形硅胶板有节奏地按压患者胸口,配合入体式供气组件的输送氧气,以及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的外部按压辅助肺部呼吸,实现快速对患者的呼吸进行辅助帮助的效果。

18、进一步,所述凸环的底部边缘上均开设有一边高一边低的坡面,且活动杆的顶端与凸环的底部坡面接触而上下活动;从动齿轮的内部中均开设有供固定圆杆贯穿和转动的圆孔,圆孔内部设置有轴承。

19、与现有技术相比,

20、1、将进气软管伸入到患者气管中,依靠伺服电缸往复挤压弹性呼吸囊向气管中输送气体,实现入体式供气以辅助呼吸恢复。

21、2、在进气软管上贯通连接一根氧气机连接管,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连接制氧机输送管,实现提升输送空气的氧含量,从而刺激患者呼吸恢复。

22、3、在进气软管位于口腔的部位固定硅胶块,并在硅胶块上设置牙齿咬合槽,使患者在其他因素下咬合时气管不受到牙齿咬合的影响。

23、4、在急诊病床上设置可以翻转的循环按压式恢复组件,利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的配合,让凸环旋转且利用凸环底部的坡面实现活动杆的上下往复活动,同时上下往复运动将通过椭圆形硅胶板传递到患者胸口位置,进而实现循环按压对患者的恢复进行辅助恢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