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50782发布日期:2024-01-06 23:3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药,具体是一种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1、亚健康状态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其形成是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亚健康状态的形成与肥胖、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有关。亚健康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期临床前期以及潜病期等,分为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者和有轻微症状或潜在病理性变化者两类;亚健康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多,人体多数无法准确描述或没有明确诊断的不健康状态或不舒适的体验都可以归为亚健康状态;同时,人体自身的身体素质的优劣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亚健康状态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自我保健、增强免疫力的方式改善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发展,否则可能会逐渐加重并最终演化为疾病,生活中改善亚健康状态的常用措施包括合理膳食、规律作息、加强锻炼、避免接触致病源等;此外,亚健康状态的形成还具有较大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其过程可持续数年甚至更久,也会受多种因气温、气候等空间因素的影响;人们年龄、身体机能、在生理和心理上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以及对身体状态的认识能力的不同,导致亚健康的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多变,较常见的有机体表现为能量不足,各方面活力低下,机体易疲劳、易感病、汗多、食欲不振、失眠、头痛等躯体症状,随着亚健康状态的发展和持续时间的延长,还会发展为诸如焦虑、易怒、家庭关系不和睦、性功能障碍等与心理因素有关的问题,最终导致患者神经衰弱、过度肥胖等;随着生活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亚健康状态的问题逐渐加重,相关研究显示在中国目前约有17.8%~60.5%的人群正处于亚健康状态。

2、祖国医学对于亚健康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在《黄帝内经》时代传统医家就提出了“治未病”的前瞻思想,在后世医家们的发扬下,逐渐形成了“治未病”学术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更有医家把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首要任务,其次才是治已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在中医学看来,亚健康是机体的整体状态被打破,导致身体出现“阴阳失衡,气血失衡,脏腑功能失衡”等现象。而人体从无病到已病的过程,就是机体从平衡向失衡转变的过程,也就是亚健康状态。对于亚健康状态,也有先天和后天之说。人在出生之时的健康状态就决定了自身的体质,如果禀赋不足,那么天生就是亚健康状态,更需要后天注重保养来弥补。而后天因素一般就是从饮食、情志、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干预,来影响到人的亚健康状态。自我国学者王育学提出“亚健康状态”后,该理论逐渐被世界多个国家的学者所接受。who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除去真正健康的5%和患有疾病的20%人,亚健康的人占据人群的75%,并且亚健康人数的比例与社会的进步程度和经济的繁荣程度正相关。亚健康率的居高不下,已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

3、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也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多样、费用较为低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学将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望闻问切诊法合用,通过祖国医学的“异病同治”,对证干预和调理。因此,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为特色的祖国医学等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研究一种能够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不仅是临床需要,对于人类身体的强健和健康长寿都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得:红参30-60份、五味子20-30份、枸杞30-60份、酸枣仁30-60份、大枣20-60份、山茱萸30-60份、红景天40-60份和花生衣20-60份。

3、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红参30份、五味子20份、枸杞30份、酸枣仁30份、大枣20份、山茱萸30份、红景天40份和花生衣20份。

4、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红参45份、五味子25份、枸杞45份、酸枣仁45份、大枣40份、山茱萸45份、红景天50份和花生衣40份。

5、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红参60份、五味子30份、枸杞60份、酸枣仁60份、大枣60份、山茱萸60份、红景天60份和花生衣60份。

6、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防腐剂和矫味剂;

7、所述防腐剂为羟苯乙酯,所述羟苯乙酯的终浓度为0.1~1g/l;

8、所述矫味剂为甜菊糖苷,所述甜菊糖苷的终浓度为0.2~1.8g/l。

9、优选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s1、第一次煎煮:将中药原料加水充分浸润后,加水至药材10倍量,常压煮沸1.5h,以60目滤网过滤得到药液一;

11、s2、第二次煎煮:加水至药材8倍量,常压煮沸1h,以60目滤网过滤得到药液二;

12、s3、第三次煎煮:加水至药材6倍量,常压煮沸0.5h,以60目滤网过滤得到药液三;

13、s4、得到滤液、浓缩与煮沸:合并药液一至药液三,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混合滤液至900-950ml;冷藏24-48h,400目滤网过滤得到滤液,煮沸并保温20-40min;

14、s5、得到中药合剂:往s4中的滤液加入防腐剂和矫味剂,过滤后再添加适量纯化水定容至1000ml,混匀,半成品检验合格后分装,饱和水蒸气湿热灭菌,得到中药合剂饮品。

15、优选的,所述减压浓缩混合滤液的温度为50℃-80℃,真空度为0.04mpa-0.10mpa。

16、优选的,所述饱和水蒸气湿热灭菌的温度为110℃-115℃,压力大于68.6kpa,灭菌时间为30min,终点f0=8-10。

17、优选的,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改善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和睡眠异常产品中的应用。

18、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中药原料的药理作用:

19、红参,甘、微苦,温,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之功效,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入药部分为根和根茎,优选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ginsengc.a.mey.的栽培品经蒸制后的干燥根和根茎;

20、五味子,酸、甘,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入药部分是果实,优选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 (turcz.)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

21、枸杞,甘,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入药部分是果实,优选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实;

22、酸枣仁,甘、酸,平,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入药部分是种子,优选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jujuba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

23、大枣,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入药部分是果实,优选为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zizi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

24、山茱萸,酸、涩,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之功效,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入药部分是果肉,优选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

25、红景天,甘、苦,平,具有益气活血,通脉平喘之功效,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倦怠气喘。入药部分是根和根茎,优选本品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crenulata(hook.f.etthoms.)h.ohba的干燥根和根茎;

26、花生衣, 甘、微苦、涩,平,具有散瘀消肿,收敛止血之功效。用于咯血、呕血、便血等,临床亦多用于血友病、类血友病,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紧癫,肝病出血症,术后出血,癌肿出血,胃、肠、肺、子宫等出血。入药部分为种皮,优选本品为豆科落花生属植物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的种皮。

27、上述中药组合物制剂不含“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没有《中国药典》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材,各药味的剂量未超过《中国药典》项下用法与用量的规定。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理亚健康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发明以纯天然植物为原料,根据中医经络循环理论,运用中医“君臣佐使”原理合理配伍,选用红参、五味子、枸杞、酸枣仁、大枣、山茱萸、红景天和花生衣共八味中药制备而成。诸药合用,对改善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和睡眠异常等亚健康状态疗效显著;

30、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剂组方精简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易于大批量规范化生产,且该中药组合物制剂中均是药食两用之品,无毒副作用,适合长期食用,是亚健康人群的健康食疗佳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