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37425450发布日期:2024-03-25 19:1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癌症药物,具体涉及一种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肿瘤微环境(tme)在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进展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tme是由免疫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复杂网络,它们与恶性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并对肿瘤生长、浸润、侵袭和转移发挥重要作用。

2、作为tme中最丰富的免疫细胞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其对肿瘤的发展和免疫治疗有重要影响。首先,tams可以分泌多种抑制性细胞因子,如tgf-β和il-10,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视和抵抗能力;其次,tams可以促进肿瘤生长和浸润,比如,它们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这些分子可以直接作用于恶性肿瘤细胞,促进它们的增殖和生长,同时也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为肿瘤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再者,tams还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比如,它们可以分泌一系列的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这些蛋白酶可以降解基质,并破坏正常组织的结构,从而为肿瘤细胞提供侵袭和转移的通路;此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还可以通过增加肿瘤细胞的表面黏附分子(如icam-1、vcam-1等)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与其他细胞的粘附和迁移。

3、然而,tams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它们可以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m1型巨噬细胞转化为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能够产生抑制免疫应答的信号分子,抑制t细胞的效应和活化,并促进免疫耐受)。其中,ifnγ和lps能够激活tams,促使tams向具有促炎能力的m1型巨噬细胞转化,m1型巨噬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il-2、il-6、il-12和il-23),同时通过上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产生一氧化氮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因此,重编程tams可能是控制癌症的一种策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acod1在tams代谢重编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tams重编程,抑制肿瘤生长;并且acod1+tams与肿瘤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2、因此,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acod1活性的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acod1活性的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

3、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4、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5、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抑制acod1基因活性的制剂中的应用,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所示,

6、

7、本发明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8、(1)本发明中抑制acod1基因活性的化合物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且不会影响血常规指数和肝功能,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9、(2)上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acod1基因的表达,并且显著优于其他小分子物质,该化合物可以抑制acod1代谢产物itaconate浓度仅达到2nm,远低于其他小分子的抑制浓度。



技术特征:

1.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为式i所示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包括: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促进tams重编程的药物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包括: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用于抑制acod1代谢衣康酸的药物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癌症为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癌症为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6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药物的剂型包括片剂、粉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剂、悬浮剂或凝胶剂。

8.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抑制acod1基因活性的制剂中的应用,化合物结构式如式i所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包括:化合物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用于抑制acod1代谢衣康酸的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制剂的剂型包括片剂、粉剂、胶囊剂、注射剂、口服液剂、悬浮剂或凝胶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癌症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在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ACOD1基因活性抑制剂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且不会影响血常规指数和肝功能,没有明显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忠,任国胜,刘家洲,段碧霞,陈玉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