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热治疗方法、装置、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80820发布日期:2024-03-12 21:1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光热治疗方法、装置、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光热治疗,尤其涉及一种光热治疗方法、装置、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1、光热治疗法是利用具有较高光热转换效率的材料,将其注射入人体内部,利用靶向性识别技术聚集在肿瘤组织附近,并在外部光源(一般是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

2、然而,载有较高光热转换效率材料的细菌在肿瘤中的分布较为分散,致使其光热转换效率较低,亟需增强细菌在肿瘤处的聚集和定植能力,提高光热转换效率,改善光热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光热治疗法的效果较差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光热治疗方法、装置、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及介质。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热治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光热治疗操作信号;

4、响应于所述光热治疗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超声换能器产生声场,以使目标活体内的载有光敏剂的媒介,在目标活体的肿瘤区域聚集成团簇;

5、在所述满足光热治疗条件时,基于所述光敏剂以及所述激光器进行光热治疗。

6、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热治疗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7、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光热治疗操作信号;

8、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光热治疗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超声换能器产生声场,以使目标活体内的载有光敏剂的媒介,在目标活体的肿瘤区域聚集成团簇;

9、光热治疗模块,用于在所述满足光热治疗条件时,基于所述光敏剂以及所述激光器进行光热治疗。

10、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光热治疗方法的步骤。

11、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光热治疗方法的步骤。

12、本发明提出的光热治疗方法,获取光热治疗操作信号,并响应于所述光热治疗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超声换能器产生声场,以使目标活体内的载有光敏剂的媒介,在目标活体的肿瘤区域聚集成团簇,最后在所述满足光热治疗条件时,基于所述光敏剂以及所述激光器进行光热治疗,能够在超声换能器产生声场的辐射力作用下,使载有光敏剂的媒介聚集,提高了在肿瘤区域的光敏剂媒介的聚集和定植能力,而后通过激光器发射近红外激光照射肿瘤区域,从而提高了光热转换效率以及光热治疗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热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所述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包括:超声换能器以及激光器,其中,所述激光器用于发射近红外激光,所述超声换能器用于产生声场,所述声场的超声焦点与所述近红外激光位于同一水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满足光热治疗条件时,基于所述光敏剂以及所述激光器进行光热治疗的步骤,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媒介为载泡细菌,所述超声换能器的中心位置存在一个中心孔,所述中心孔贯穿于所述超声换能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热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的中心孔与激光器的发射头相互嵌合,所述激光器的近红外激光穿过所述中心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热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还包括支架与底座,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激光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热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换能器是由各个阵元围绕所述中心孔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热治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与所述肿瘤区域耦合。

8.一种光热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热治疗装置包括:

9.一种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光热治疗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光热治疗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光热治疗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光热治疗方法、装置、声镊与光热治疗融合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光热治疗操作信号;响应于所述光热治疗操作信号,控制所述超声换能器产生声场,以使目标活体内的载有光敏剂的媒介,在目标活体的肿瘤区域聚集成团簇;在所述满足光热治疗条件时,基于所述光敏剂以及所述激光器进行光热治疗,能够在超声换能器产生声场的辐射力作用下,使载有光敏剂的媒介聚集,提高了在肿瘤区域光敏剂媒介的聚集和定植能力,而后通过激光器发射近红外激光照射肿瘤区域,从而提高了光热转换效率以及光热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腾,杨晔,严飞,陈文君,李永川,郑海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