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07527发布日期:2024-03-05 14:4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具体是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影像设备,即利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接受射频脉冲激励后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并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图像的成像技术。

2、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一种对病患及医生安全的设备,无有害辐射,可多频次使用。核磁共振成像目前主要用于在医院影像科室、影像中心对病患进行成像检查,由医生或人工智能辅助算法进行读片并生成报告。

3、现有医疗监护机制主要针对包括呼吸、血压、血气等体征指标、心电、脑电及微循环监测等,对于内出血、溶栓治疗、创口位变化等极关键的病灶解剖学信息缺乏有效、实时和连贯的监护效果;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并没有用于实时与连贯的监护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包括人工智能模块、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他监护系统和监护信息系统,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与人工智能模块连接,所述人工智能模块分别与其他监护系统和监护信息系统连接;

3、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用于提供针对解剖学监护指标的核磁扫描功能;

4、所述监护信息系统用于保障监护状态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监护响应人员。

5、优选的,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磁体支架、收发一体线圈和座椅;所述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固定在磁体支架上,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开口于磁体支架张口方向保持垂直;所述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中部设有成像区。

6、优选的,所述人工智能模块运行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边缘计算机上。

7、优选的,还包括护士站,所述人工智能模块与护士站连接。

8、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通过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实现对解剖学监护指标的核磁扫描;

10、s2、通过人工智能模块对监护指标,建立人工智能大模型神经网络,并进行基于临床监护数据及知识库的模型训练,以达到对病患不同监护状态的准确性与持续稳定性的识别;

11、s3、通过与核磁共振操作台电脑的数据连接,根据识别的监护状态,判断并执行核磁共振对病患的扫描成像设置;

12、s4、接入核磁共振以外的其他监护系统、提醒或医疗紧急情况的处置机制;

13、s5、与监护信息化系统及护士站直接连接,提供监护统计数据及建议。

14、优选的,所述s2中监护指标包括病灶核磁成像、呼吸、血压、血气等体征指标、心电、脑电及微循环监测监护指标。

15、优选的,所述s3中判断并执行核磁共振对病患的扫描成像设置包括:序列类型、成像目标位置、序列时间计划、与病患及技师的自然语言或其他方式的互动及其他必要的核磁共振系统操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7、1、为脑出血术后观察等特殊高危的监护应用场景,开创性提供了更充分的解剖学信息,比如高频次扫描并统计处出血点速度、范围与趋势;在通常监护方式下,常规监护工具和方法不能第一时间、充分反映病情,且患者体征表达也不能及时、有效反映病情,往往可能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和恰当的治疗方法;

18、2、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系统监护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监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能够全时工作并全栈分析监护数据,作出更及时与充分的监护提示与建议;

19、3、能够及时根据充分的历史监护数据、治疗数据,智能规划并执行对病患的核磁共振扫描设置,以进一步监测到关键的解剖学信息,大大提升监护工作流程的效率。

20、4、通常用于临床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对病灶较清晰的成像效果,更好地展现解剖学精细信息。

21、5、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对病患进行实时与连贯的监护成像、智能读片及异常处置,对内出血、溶栓、创口位变化等极关键病灶解剖学信息,进行更精准与实时的监护,从而使病患在术前术中与术后关键期,特别是麻醉观察期等,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技术特征:

1.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智能模块、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他监护系统和监护信息系统,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与人工智能模块连接,所述人工智能模块分别与其他监护系统和监护信息系统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磁体支架、收发一体线圈和座椅;所述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固定在磁体支架上,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开口于磁体支架张口方向保持垂直;所述圆筒型超导磁体单元中部设有成像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智能模块运行于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边缘计算机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士站,所述人工智能模块与护士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监护指标包括病灶核磁成像、呼吸、血压、血气等体征指标、心电、脑电及微循环监测监护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判断并执行核磁共振对病患的扫描成像设置包括:序列类型、成像目标位置、序列时间计划、与病患及技师的自然语言或其他方式的互动及其他必要的核磁共振系统操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监护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人工智能模块、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他监护系统和监护信息系统,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与人工智能模块连接,所述人工智能模块分别与其他监护系统和监护信息系统连接;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用于提供针对解剖学监护指标的核磁扫描功能;所述监护信息系统用于保障监护状态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递给监护响应人员。本发明,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核磁共振对病患进行实时与连贯的监护成像、智能读片及异常处置,对内出血、溶栓、创口位变化等极关键病灶解剖学信息,进行更精准与实时的监护,从而使病患在术前术中与术后关键期,特别是麻醉观察期等,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卞文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奥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