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导丝及支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3931发布日期:2024-04-08 14:05阅读:11来源:国知局
输送导丝及支架输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导丝及支架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1、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颅内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类型之一。动脉瘤治疗的手段主要有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两种,临床试验发现,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死亡率比手术治疗更低,故介入治疗成为了临床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手段。

2、目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弹簧圈栓塞技术为主,该方法将治疗重点放在动脉瘤腔的治疗上,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完美的,仍有许多不足,特别是对于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检查出现弹簧圈有脱出、逃逸等现象,导致载瘤动脉闭塞,引起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需要使用颅内支架对弹簧圈进行辅助支撑,从而保证弹簧圈能够稳定在动脉瘤里。

3、而为了保证颅内支架能够顺利送达到动脉瘤所在的位置,需要输送系统的配合使用,即输送导丝和导引鞘,再结合微导管的使用,使颅内支架能够达到预定位置并顺利释放。在临床手术过程中,支架输送系统(包含颅内支架和输送导丝,不含导引鞘)要通过微导管连接件的连接通道进入微导管内腔,此时为了支架输送系统能够顺利进入微导管内腔中,需要使用导引鞘配合使用,使导引鞘的尖端与微导管连接件近端口对接后,再通过推送输送导丝装载着颅内支架进入微导管内腔。而在此过程中,因加工或工艺不精等问题,经常性出现颅内支架在连接件和导引鞘尖端对接处卡住无法推送的情况,影响医生手术的进行,使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风险,导致手术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颅内支架在推送进入微导管内腔时容易在连接件和导引鞘对接口处发生卡顿,而导致无法顺利推送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输送导丝,用于输送支架,包括:

3、芯轴;

4、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芯轴的远端,所述限位件的近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置所述支架的远端,所述限位件的远端设置有导向部。

5、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导丝,包括芯轴和限位件,通过在芯轴的远端设置限位件,并在限位件的近端开设有容纳槽,以用于容置颅内支架的远端,可将颅内支架远端处的三个显影点卡在限位件的容纳槽内,同时,配合限位件的远端的导向部,能够使得在输送导丝推送颅内支架时保证其能顺利进入微导管内腔,有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6、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输送导丝,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设置为锥形沉孔,所述锥形沉孔的深度为0.4mm~0.8mm,和/或,所述锥形沉孔的角度为10°~30°。

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设置为半球形结构。

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10、第一显影环,所述第一显影环固定设置在所述芯轴上;

11、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芯轴上,且与所述限位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显影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供所述支架套设;

12、第二显影环,所述第二显影环固定设置在所述芯轴上,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环的近端侧,所述支架的近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显影环和所述第二显影环之间。

1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

1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设于所述连接段的近端,沿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所述连接段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所述延伸段的远端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内部。

1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簧为丝材绕制而成,所述丝材具有细丝段、变径段和粗丝段。

1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芯轴具有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段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显影环、所述第二显影环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段上;

17、所述输送导丝还包括:

18、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芯轴的外部,且所述套管的远端连接设置在所述第二显影环上,所述套管的近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段;

19、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所述第一段上,且与所述套管的近端间隔设置。

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套管的径向,所述套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切割槽,且沿所述套管的远端朝向近端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切割槽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21、和/或,所述切割槽包括两个横向槽,所述两个横向槽沿所述套管的周向间隔设置。

22、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

23、鞘管;

24、如本发明所述的所述输送导丝,所述输送导丝设置在所述鞘管的内腔中;

25、支架,所述支架具有压缩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所述压缩状态的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输送导丝的外部,且所述支架的远端插接于所述容纳槽内。

2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的支架输送系统具有上述输送导丝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在此将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输送导丝,用于输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设置为锥形沉孔,所述锥形沉孔的深度为0.4mm~0.8mm,和/或,所述锥形沉孔的角度为10°~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设置为半球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包括连接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设于所述连接段的近端,沿所述第一端部朝向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所述连接段的径向尺寸逐渐增大,所述延伸段的远端设置在所述容纳槽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为丝材绕制而成,所述丝材具有细丝段、变径段和粗丝段。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具有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段的直径并小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所述限位件、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显影环、所述第二显影环均设置在所述第三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导丝,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套管的径向,所述套管的表面开设有若干切割槽,且沿所述套管的远端朝向近端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切割槽之间的间隔逐渐增大;

10.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输送导丝及支架输送系统,该输送导丝用于输送支架,其具体包括芯轴和限位件。其中,限位件设置在芯轴的远端,限位件的近端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用于容置支架的远端,限位件的远端设置有导向部。本发明所述的输送导丝,通过在芯轴的远端设置限位件,并在限位件的近端开设有容纳槽,以用于容置颅内支架的远端,可将颅内支架远端处的三个显影点卡在限位件的容纳槽内,同时,配合限位件的远端的导向部,能够使得在输送导丝推送颅内支架时保证其能顺利进入微导管内腔,有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许瑞方,袁宁,赵普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聚辉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