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36431发布日期:2024-03-25 19:34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给药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1、肿瘤是一种由于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而形成的异常组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20年全球有约1950万例新发癌症,约1000万例癌症死亡。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其中,化疗是利用药物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或分裂,从而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广谱、全身性、易于操作等优点,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治疗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的选择性差、药物的分布不均、药物的剂量难以控制、药物的作用时间难以调节等,导致药物不能有效地作用于肿瘤部位,而在全身产生大量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等,同时也增加了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风险,降低了肿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研究者尝试开发了一些局部给药的方法,如腔内给药、鞘内给药、瘤内给药、介入给药、膀胱灌注给药等,这些方法能够使药物在局部维持较高的浓度,对肿瘤产生较强的杀伤作用,同时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其中瘤内给药是一种较为精准的给药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肿瘤在人体中随着治疗或扩散,其形态是经常发生变化的,这就导致瘤内给药的部位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否则肿瘤实际接受的药物浓度会随之下降,肿瘤细胞有机会恢复和逃逸,降低了肿瘤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解决了给药不均、剂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同时利用球囊的设置,实现快速固定或移动给药位置,以适应肿瘤的形态变化。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包括植入式输液港、输液设备,所述植入式输液港用于植入人体皮下,其内部开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给药腔,多个所述给药腔于同侧开设有与其对应的给药口,所述给药口一端与其对应的给药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给药管一端固定并连通,所述给药管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有给药针头,所述给药针头用于植入目标部位;

3、所述输液设备由多个输液机组成,位于人体外部,其由控制器控制输液参数,所述输液机输出端通过输液管连通有输液针头,所述输液针头用于刺入植入式输液港的隔膜,将药液注入给药腔内,多个所述输液针头与输液管的连接处相互聚拢,并与给药腔一一对应排列,且其外部由盖板包裹并固定,所述盖板通过定位装置与植入式输液港连接;

4、所述药液采用纳米药物,其由纳米载体和药物混合制备而成。

5、优选的,所述给药针头输出部位采用球状结构,且均匀开设有多个给药孔,用于植入肿瘤部位。

6、优选的,所述给药针头外壁套设并固定连接有球囊,所述球囊通过气管与人体外部的抽吸泵连通,且所述气管外壁与其对应的给药管外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抽吸泵用于将气体注入球囊,及将球囊中的气体抽出。

7、优选的,所述球囊外壁还设置有供x线或超声识别的标记。

8、优选的,所述给药针头输出部位采用针状结构,用于刺入中心静脉。

9、优选的,所述输液针头两端均采用折弯设计,其一端为90°折弯,并与输液管输出口连接,另一端的折弯角度为10-20°,用于穿过隔膜插入给药腔,且输液针头的输出口开设于折弯的内侧壁上。

10、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圈,所述定位圈一侧截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柱,另一侧截面内嵌有两个磁极相反布置的磁片一,所述导向柱外壁贯穿盖板板体,且两者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植入式输液港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磁片一一一对应的磁片二。

11、优选的,所述给药腔底壁采用斜面设置,其由高到低朝向给药口处。

12、优选的,所述纳米载体为聚合物胶束、脂质体、囊泡、纳米粒子、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量子点、金属纳米结构、碳纳米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粒径为10-200nm,其表面修饰有一种或多种用于识别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的靶向分子。

13、优选的,所述药物为化疗药物、放射性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激素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刺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释放方式为缓释、控释、刺激响应释放或组合释放。

1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通过植入式输液港的设置,避免反复的静脉穿刺和置管,减少感染和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配合纳米药物,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增强肿瘤治疗的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通过将多个给药针头植入肿瘤多个部位,实现了通过输液设备将药物直接输送至肿瘤部位,并多方位给药以覆盖肿瘤部位,避免了药物在全身循环中的稀释和分散,提高了药物的局部浓度和作用时间,从而增强了药物的杀伤力和选择性,同时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和毒副作用,配合输液设备对输液参数的调控,实现了对肿瘤部位的精准、持续和可控的给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进一步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愈率。

16、2.通过抽吸泵向球囊内充气或抽气,使球囊膨胀或收缩,从而实现快速固定或移动给药位置,以适应肿瘤的形态变化,同时配合球囊外壁设置的标记,使得可以利用x线或超声装置对给药位置进行实时的观测,以实现更加精准的给药结果。

17、3.本发明通过两种给药针头的设计,使得给药装置既可以直接给药于肿瘤部位,也可以适用于中心静脉给药的方式,进而提高了给药装置的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包括植入式输液港(1)、输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式输液港(1)用于植入人体皮下,其内部开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给药腔(2),多个所述给药腔(2)于同侧开设有与其对应的给药口(3),所述给药口(3)一端与其对应的给药腔(2)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给药管(4)一端固定并连通,所述给药管(4)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有给药针头(5),所述给药针头(5)用于植入目标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针头(5)输出部位采用球状结构,且均匀开设有多个给药孔(11),用于植入肿瘤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针头(5)外壁套设并固定连接有球囊(12),所述球囊(12)通过气管(13)与人体外部的抽吸泵(14)连通,且所述气管(13)外壁与其对应的给药管(4)外壁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抽吸泵(14)用于将气体注入球囊(12),及将球囊(12)中的气体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12)外壁还设置有供x线或超声识别的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针头(5)输出部位采用针状结构,用于刺入中心静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针头(8)两端均采用折弯设计,其一端为90°折弯,并与输液管(7)输出口连接,另一端的折弯角度为10-20°,用于穿过隔膜(9)插入给药腔(2),且输液针头(8)的输出口开设于折弯的内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圈(15),所述定位圈(15)一侧截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柱(16),另一侧截面内嵌有两个磁极相反布置的磁片一(17),所述导向柱(16)外壁贯穿盖板(10)板体,且两者相互滑动连接,所述植入式输液港(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磁片一(17)一一对应的磁片二(1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腔(2)底壁采用斜面设置,其由高到低朝向给药口(3)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载体为聚合物胶束、脂质体、囊泡、纳米粒子、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量子点、金属纳米结构、碳纳米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其粒径为10-200nm,其表面修饰有一种或多种用于识别肿瘤细胞或肿瘤微环境的靶向分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化疗药物、放射性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激素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免疫刺激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释放方式为缓释、控释、刺激响应释放或组合释放。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医疗给药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用辅助给药装置,包括植入式输液港、输液设备,所述植入式输液港用于植入人体皮下,其内部开设有多个相互隔离的给药腔,多个所述给药腔于同侧开设有与其对应的给药口,所述给药口一端与其对应的给药腔内部连通,另一端与给药管一端固定并连通,所述给药管另一端固定并连通有给药针头,所述给药针头用于植入目标部位;所述输液设备由多个输液机组成,位于人体外部。通过植入式输液港的设置,避免反复的静脉穿刺和置管,减少感染和血栓的风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同时配合纳米药物,提高了药物的靶向性,增强肿瘤治疗的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尹锠杰,宋斌斌,杜敏,黄小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