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

文档序号:34055539发布日期:2023-05-05 16:3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1、负压伤口疗法是近十多年来提出的一种伤口治疗新技术。近年研究表明,负压伤口疗法能够促进伤口血管化形成和组织增殖活性,能够提高伤口治愈率并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为慢性难愈伤口治疗开辟了新思路。但仍存在各种问题,如负压伤口疗法会带走伤口环境氧气,使局部形成无氧或低氧环境,容易继发厌氧菌感染,影响伤口愈合。

2、食管壁无浆膜层,由于缺少浆膜层中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的保护,术后血供改变,且伤口术后处于消化液的环境,容易发生吻合瘘。食管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死亡率较高,分别为3.5%-27%和28.5%-71%。吻合口瘘形成后,腐蚀性液体经瘘口进入纵隔或胸腔,造成腐蚀性损伤和严重感染,并出现全身症状,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食管颈部吻合瘘发生后伤口缺损大、深度深,血供不良和组织中氧浓度降低而容易继发厌氧菌、半厌氧菌或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感染进一步降低组织中的氧浓度,加之负压易形成的无氧或低氧环境更有利于厌氧菌、半厌氧菌迅速生长繁殖。伤口修复过程中,有充足氧气的条件下羟化酶与胶原蛋白结合形成羟化胶原蛋白,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如果缺氧就不能形成羟化胶原蛋白,导致无法形成新生的血管,伤口难以愈合。而局部氧气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够适当提高伤口表浅组织中的氧浓度。

3、食管颈部吻合瘘一旦形成,每天会生成大量的漏出液,其腐蚀性强加大伤口伤害,且需要医务人员不断换药,工作量大。现有的颈部负压吸引装置在液体量多的情况无法实现持续负压,而负压下造成了无氧环境影响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包括底盘和面盘,所述底盘由可塑性材料成型,底盘上下贯通,底盘的顶部能够粘附于食管颈部的皮肤上并将食管颈部伤口包围在内;所述面盘可拆卸连接于底盘底部的敞口处,面盘与底盘之间紧密贴合,在食管颈部伤口区域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面盘上连接有引流管接口和氧气端口,引流管接口通过软管连接至负压吸引装置,氧气端口通过软管连接至供氧源。

4、进一步的,所述底盘底部的敞口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面盘的外侧设有与卡槽连接的卡扣。

5、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顶部设有一圈法兰边,该法兰边顶部设有粘贴层。

6、进一步的,所述面盘为透明材质成型。

7、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接口和氧气端口均为锥形体,锥形体的外壁上设有环状的密封凸起。

8、进一步的,所述面盘的内侧对应引流管接口和氧气端口分别连接有延长软管。

9、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及时吸引伤口渗出液及消化液等,使局部尽量干燥;另一方面治疗改善或完全消除无氧或低氧环境,抑制细菌生长,控制伤口感染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从而促进伤口愈合,且方便医护人员换药,可减少换药次数,减少医护人员工时的装置。



技术特征:

1.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和面盘,所述底盘由可塑性材料成型,底盘上下贯通,底盘的顶部能够粘附于食管颈部的皮肤上并将食管颈部伤口包围在内;所述面盘可拆卸连接于底盘底部的敞口处,面盘与底盘之间紧密贴合,在食管颈部伤口区域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面盘上连接有引流管接口和氧气端口,引流管接口通过软管连接至负压吸引装置,氧气端口通过软管连接至供氧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底部的敞口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面盘的外侧设有与卡槽连接的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顶部设有一圈法兰边,该法兰边顶部设有粘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盘为透明材质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接口和氧气端口均为锥形体,锥形体的外壁上设有环状的密封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盘的内侧对应引流管接口和氧气端口分别连接有延长软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食管颈部吻合口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装置,其包括底盘和面盘,所述底盘由可塑性材料成型,底盘上下贯通,底盘的顶部能够粘附于食管颈部的皮肤上并将食管颈部伤口包围在内;所述面盘可拆卸连接于底盘底部的敞口处,面盘与底盘之间紧密贴合,在食管颈部伤口区域形成密闭空间;所述面盘上连接有引流管接口和氧气端口,引流管接口通过软管连接至负压吸引装置,氧气端口通过软管连接至供氧源。本技术有利于形成负压且有氧环境,有利于颈部吻合口愈合,有利于食管癌颈部吻合瘘的预防及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陈克清,林雁娟,康明强,韩子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