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

文档序号:34093193发布日期:2023-05-07 03:3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

本技术涉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具体涉及一种专门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pph)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


背景技术:

1、肛管直肠狭窄是指肛管、直肠直径由于炎症或手术刺激等因素变窄,出现大便困难、大便不通畅且性状变细,并在排便时及排便后疼痛,严重时伴有腹胀、消瘦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多因手术严重损伤肛门组织,经感染或药物腐蚀后,引起肛管直肠解剖结构破坏,肛管和直肠的管腔直径缩小,导致狭窄。痔术后肛管直肠狭窄的发生率为1.2%~10.0%,约占医源性肛管直肠狭窄的90%。因而,随着痔手术量的增加,肛管直肠狭窄患者有日益增多趋势。目前,针对肛管直肠狭窄的治疗基本是摸索前进,尚未证实某种治疗方案有确定性作用。临床常使用扩张术、瘢痕封闭术、挂线术等手术方式治疗本病。扩张术是通过物理外力扩张狭窄的肛管直肠,达到预防肛管直肠狭窄的一种方法,但其仅用于轻度狭窄,所需时间长,且存在扩张不当引发穿孔、扩肛后创面过深引发肛门失禁的风险。瘢痕封闭术即在狭窄环瘢痕处注射药物进行封闭,常用的有糖皮质激素、肾上腺激素,对于中重度狭窄效果局限性较大。挂线术是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但挂线法中异物刺激、慢性切割过程中会产生新生的瘢痕组织,且挂线方法痛苦大,术后可诱发肛门坠胀疼痛。以上手术方式虽能短期内改善狭窄情况,使肛门括约肌弹性部分恢复,但因手术进行中出现的创伤,对肛周组织产生二次损伤,则可能引发新的瘢痕,难以达到患者预期疗效。安阿玥教授经过长期大量临床观察,加之其对肛门直肠狭窄的独到理解,提出了纵切横扩瘢痕松解术结合芍倍注射液封闭术治疗肛管直肠狭窄。纵切横扩法仅在瘢痕处进行手术,手术损伤小。而芍倍注射液具有软化瘢痕、抑制炎症、改善局部供血、消除肛门肌肉的长期痉挛、促进代谢的作用。手术治疗及药物注射的有效结合,可以达到促进肛周创伤愈合、消除瘢痕,最终治疗肛管直肠狭窄的目的。从人体解剖学角度来看,肛管直肠呈管状,因此环状狭窄对其影响最大,可引发患者排便障碍,而本研究沿狭窄部位截石位3、6、9、12点位纵行切开,切开过程不损伤黏膜,仅做纵行切开,且在切开处及切开附近肛管直肠处注射具有抑制炎症反应、软化瘢痕组织的芍倍注射液。本疗法中瘢痕松解术快速、直接的解除了内括约肌痉挛,加速患者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减轻了周围压力,为术后炎症控制、瘢痕吸收及新鲜肉芽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芍倍注射液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瘢痕的软化与吸收,瘢痕切开与药物注射相辅相成(纵切横扩瘢痕松解结合芍倍注射液治疗医源性肛管直肠狭窄的临床观察,冯月宁等,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5),第108-111页)。

2、据国外报道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引起肛门狭窄的发生率为2.9%,而pph术后直肠狭窄的发生率大概为0.8%~2.5%。随着肛肠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医源性狭窄所占的比例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参见冯月宁,芍倍注射液封闭加纵切横扩瘢痕松解术在直肠狭窄中的应用及对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2200062631,注册时间:2022-08-14)。

3、pph术后存在部分残存吻合钉导致术后直肠狭窄。现有的治疗方案是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麻醉、消毒后,术者手指探查肛门内狭窄区域后,使用喇叭型肛门镜将低位狭窄处充分暴露,长筒肛门镜暴露中、高位处狭窄。纵行小切口沿截石位3、6、9、12点将狭窄环切开,从狭窄环上缘至瘢痕基底部完全切开,以充分松解狭窄环,肛门镜下扩肛使小切口成横向扩张,可反复重复2-5次,直至手指触摸时狭窄环消失。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辅助的医疗器械,例如使用医用的手术钳将切开暴露的残存吻合钉拔出。由于使用辅助医疗器械会对患者身体有造成损伤导致再次狭窄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提供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旨在以简要的形式介绍对实用新型构思的选择,而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将进一步描述这些构思。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目的不在于确认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籍此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由于pph术后导致直肠狭窄手术中使用辅助医疗器械移除残存吻合钉可能导致对人体多次损伤而再次瘢痕狭窄风险的缺陷,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pph)手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专门用于切除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pph)手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专门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pph)手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包括刀柄(2)和刀片(1),所述的刀片的包括刀刃(3)和刀背(4),所述的刀背(4)部分设有凹槽(5)。

4、优选地,在刀柄(2)与刀片(1)相连的一端,刀柄上有一段凹凸的螺纹(6)。

5、优选地,在刀柄(2)远离刀片(1)的一端有一段设有刻度标记的(7)。

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7、本实用新型手术刀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pph)手术后残存吻合钉,可以使切开吻合钉和取出残存的吻合钉用一个手术刀即可以实现,大大的减少了以往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切开暴露吻合钉,使用辅助医疗器械取出残存吻合钉的两个步骤对患者造成多次伤害的风险。此外,手术刀上的凹凸螺纹增加了摩擦力,在手术过程中减少手术刀滑落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包括刀片(1)和刀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1)包括刀刃(3)和刀背(4),所述的刀背(4)上设有凹槽(5);所述的刀柄(2)长为l,l为8-20cm,所述的刀片(1)长l1,l1为3-6cm;所述的凹槽(5)设置在距离刀尖(9)l2处,l2为3-8mm;所述的刀柄(2)上设有一段凹凸螺纹(6),所述凹凸螺纹(6)中凹凸螺纹相互之间的间距小于1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l为14-16cm,l1为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l2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背(4)上凹槽(5)呈倒钩型,倒钩的角度α为20-6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倒钩的角度α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5)深度为h,h为2-6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5)深度为h,h为3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刀柄(2)上设有刻度标记(7)。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1)的刀刃(3)和刀背(4)中间部分设有空腔(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刀片(1)和刀柄(2)是一体的或可拆卸的;其中所述刀片(1)是由纯钛、钛合金、不锈钢或碳钢制成,其中所述刀柄(2)的材质和刀片(1)的材质相同或不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专门用于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PPH)手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刀,该手术刀可以使切开暴露吻合钉和取出残存的吻合钉在一个手术器械同时实现,大大的减少了以往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切开暴露残存吻合钉,使用辅助医疗器械取出残存吻合钉的两个步骤对患者造成多次伤害的风险。本技术手术刀在切开和取出痔上黏膜环切(PPH)手术后残存吻合钉的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冯月宁,安阿玥,冯大勇,王春晖,白志勇,王茜,杨丽荣,申玉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21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