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8993发布日期:2023-07-07 17:2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具体为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


背景技术:

1、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高发病和常见病,中药保留灌肠是慢性前列腺炎外治法的一种。经过肛门将100-150ml的中药液通过灌肠器送入肠管,并保留一段时间,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吸收,以期发挥局部治疗或全身治疗的作用。目前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时,几乎都需要前往医院借助于医护人员方能完成,居家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旨在解决不便于自己进行上药,往往需要借助别人才能操作,对于居家操作十分不便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包括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一端活动套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固定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口,所述注射管的表面通过卡接部与固定管连接,所述卡接部用于将注射管安装,所述注射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硅胶套环。

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的内侧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固定设置在注射管的表面,所述固定管靠近注射管的一端开设有斜槽,所述卡接部与卡接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卡接部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卡接槽与卡接部的形状相适配。

4、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套接在注射管的表面,所述橡胶圈的底部与固定管的一端活动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端罩,所述端罩设置为圆台形,所述端罩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端罩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开设有多个。

6、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硅胶套环,所述硅胶套环设置为弧形,所述硅胶套环设置有多个。

7、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罩壳,所述罩壳套接在端罩的表面,所述罩壳的内侧壁与硅胶套环活动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气囊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通过设置气囊和注射管,将需要注射的药物加入到气囊内,再将注射管通过固定管与气囊安装,之后将注射管从肛门插入,手动挤压气囊,气囊内的药物通过注射管注射到肛肠内,从而进行上药,达到了通过挤压气囊便于上药,从而方便自己进行上药,操作步骤简单方便的优点,解决了在灌药治疗时,一般都是通过注射管进行注射灌药,从而导致了不便于自己进行上药,往往需要借助别人才能操作,对于居家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特征:

1.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包括注射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管的一端活动套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固定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口,所述注射管的表面通过卡接部与固定管连接,所述卡接部用于将注射管安装,所述注射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硅胶套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的内侧壁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部固定设置在注射管的表面,所述固定管靠近注射管的一端开设有斜槽,所述卡接部与卡接槽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卡接部设置为圆弧形,所述卡接槽与卡接部的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管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套接在注射管的表面,所述橡胶圈的底部与固定管的一端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有端罩,所述端罩设置为圆台形,所述端罩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所述端罩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开设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套环设置为弧形,所述硅胶套环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罩壳,所述罩壳套接在端罩的表面,所述罩壳的内侧壁与硅胶套环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的表面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与气囊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囊状的肛肠自助灌药器,包括注射管,所述注射管的一端活动套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固定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开口,所述注射管的表面通过卡接部与固定管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气囊和注射管,将药物加入到气囊内,再将注射管与气囊安装,之后将注射管从肛门插入,挤压气囊,气囊内的药物通过注射管注射到肛肠内,达到了通过挤压气囊便于上药,从而方便自己进行上药,操作步骤简单方便的优点,解决了在灌药治疗时,一般都是通过注射管进行注射灌药,从而导致了不便于自己进行上药,往往需要借助别人才能操作,对于居家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研发人员:曾杨玲,王胜杰,洪志明,蔡俊平,陈子龙,邱俊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2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