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6407发布日期:2023-07-18 17:3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放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1、近距离放射治疗也称作内照射,实施前需先将源通道准确地安装于癌变肿瘤的区域,经计划后再让放射源进入体内进行治疗。近距离放疗的特点是:射线的强度随距离陡降,照射只影响到放射源周围十分有限的区域。插植治疗即是使用插值针将插植通道安装于肿瘤内部的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提升肿瘤组织的放射剂量,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因此,近距离插植治疗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2、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宫颈癌的治疗手段以放疗、手术为主,化疗为辅。放射治疗方法为以体外放射治疗、腔体放射治疗、组织间插植放疗相结合的方法。但其中插植治疗要求插植通道的布置既要与肿瘤适形又要均匀分布,因此对临床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很高。

3、但由于肿瘤位于身体内部,肉眼不可见,且肿瘤表面多高低不平,现有的技术通过宫颈癌用插植导航装置将放射源布置到肿瘤内部时,通常宫颈癌用插植导航装置仅到达肿瘤的最高点所在位置,其他较低位置难以触达,所以对插值针的插值深度不易于把控,故需要医生多次借助影像进行观察,由此不能精确有效地将插值针插植到肿瘤内部形成均匀且全面的覆盖,浪费时间,效率低下,患者的痛苦程度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宫颈癌插植导航装置仅能到达肿瘤最高点所在位置,不能与肿瘤适形,与肿瘤表面接触不充分,导致插值深度不易把控,需要医生多次借助影像进行观察,在进行插值操作时不能精确有效地将插值针插植到肿瘤内部,效率低,难度大,患者的痛苦程度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包括外部组件和内部组件;所述外部组件包括套筒和固定箍,所述套筒主体为圆柱形;所述内部组件包括若干彼此之间紧密接触且可相对自由滑动的用于插值定位的插植导管,若干所述插植导管远离所述固定箍一端的端面可根据不同病灶形态形成个体化的插值定位面,所述插植导管的长度大于外部组件的长度。

4、进一步的,相邻的插植导管之间接触面轴向方向上以及插植导管与套筒的接触面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相互适配的卡件和卡槽,相互适配的卡件和卡槽用于限位插植导管的滑动方向。

5、进一步的,自由状态时,若干所述插植导管远离固定箍的一端整体呈弧形。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箍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箍的尺寸与套管的尺寸相同,所述固定箍上设置有开口,并于开口两端上设置有固定组件。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通过设置彼此之间紧密接触且可相对自由滑动的插植导管,从而插植导管与肿瘤的接触面可根据肿瘤的表面形态形成个体化的插值定位面,与肿瘤适形,各个插值导管与肿瘤表面直接接触,插值时插值的深度易于把控,提高了插植效率,难度小,可实施性强,降低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组件和内部组件;所述外部组件包括套筒(1)和固定箍(11),所述套筒主体为圆柱形;所述内部组件包括若干彼此之间紧密接触且可相对自由滑动的用于插值定位的插植导管(2),若干所述插植导管远离所述固定箍一端的端面可根据不同病灶形态形成个体化的插值定位面,所述插植导管的长度大于外部组件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插植导管之间接触面轴向方向上以及插植导管与套筒的接触面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相互适配的卡件(21)和卡槽(22),相互适配的卡件和卡槽用于限位插植导管的滑动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自由状态时,若干所述插植导管远离固定箍的一端整体呈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箍与所述套筒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箍的尺寸与套管的尺寸相同,所述固定箍上设置有开口,并于开口两端上设置有固定组件(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宫颈癌治疗的插植导航装置,包括外部组件和内部组件;所述外部组件包括套筒和固定箍,所述套筒主体为圆柱形;所述内部组件包括若干彼此之间紧密接触且可相对自由滑动的用于插值定位的插植导管,若干所述插植导管远离所述固定箍一端的端面可根据不同病灶形态形成个体化的插值定位面,所述插植导管的长度大于外部组件的长度。本技术提供的宫颈癌插植导航装置在插值时与肿瘤适形,各个插值导管与肿瘤表面直接接触,插值深度易于确定,提高了插植效率,难度小,可实施性强,患者的痛苦程度低。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强,张宏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拉尔文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