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针保护装置及其注射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1825发布日期:2024-02-20 20:2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注射器针保护装置及其注射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器针保护装置及其注射器支架。


背景技术:

1、带暴露针头且使用过的注射器是手术室、实验室或医院的危险源,一个疏忽都足以让医生或卫生员被未遮蔽且已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所伤,且注射器针头内还可能残留有药物或患者体液,而药物或患者体液的不当接触均有可能给接触者带来健康隐患。为免除隐患,欧美等部分国家或地区已强制要求使用带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注射器以在注射后对针头进行保护,既可防止针头误伤人或动物,也可防止针头与注射器本体分离,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注射器也可杜绝重复使用的可能。

2、实用新型人知晓的相关技术方案中,注射器安全防护装置一般包括外壳和滑动安装在外壳内的注射器支架,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设置有使二者之间具有轴向错开趋势的弹簧,但在注射器使用前,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通过外锁定结构锁定,弹簧则呈被压缩状态;注射器支架的中心即形成了安装通道,当将注射器置入该安装通道内时,注射器的针头延伸至注射器支架和支架外并套设有针护套,注射器的注射管近端被设于注射器支架上的内锁紧结构锁定,注射器的柱塞则一端处于注射管内,一端延伸至注射器支架外。使用时,移走针护套、按压柱塞进行药物注射,当柱塞行程到底时,柱塞上的触发结构会触发外锁定结构,解除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的锁定,则在弹簧的作用下,外壳与注射器支架之间即轴向错开,外壳将针头覆盖,同时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的止退结构将外壳锁紧在覆盖针头的状态,实现对针头的保护。

3、可以看出,外壳和注射器支架由于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发生快速的相对移动,因此二者之间是留有间隙的,这就使得注射器支架以及安装在注射器支架内的注射器并不能始终在支架内保持居中,影响注射稳定。虽然在注射器的近端(即远离针头一端),外壳和注射器支架之间设有外锁定结构,但外锁定结构只能稳定注射器支架的近端,而不能稳定注射器支架的远端(即靠近针头一端)。

4、同时,注射器与注射器支架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即注射器与注射器支架之间的内锁定结构只能稳定注射器的近端,而不能稳定注射器的远端。

5、为解决注射器稳定性的问题,公开号为cn114761058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居中特征部和防拆卸锁的针保护装置,该装置包括注射器支架,该注射器支架的周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切口,各切口处均设有与注射器支架一体成型的可弹性变形的臂,该臂具有朝向注射器支架中轴线的内表面,且该内表面相对于该臂的固定端是偏置的,这就使得各臂的内表面在注射器支架中形成收缩部,且该收缩部的内径小于注射器支架的内径;则当注射器被安装到注射器支架中时,该收缩部能够环抱注射器以使注射器居中。

6、然而该臂被限制为不能延伸超过注射器支架的外径,以免中断注射器支架与外壳或弹簧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即表示,该臂只能用于将注射器居中在注射器支架内,而对注射器支架在外壳内的居中定位则无作用;同时也为设置任何能够使注射器支架在外壳内居中定位的结构,难以完全确保装置内注射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射器针保护装置及其注射器支架,该注射器支架不仅能够使注射器在注射器支架内保持稳定,还能使注射器支架自身在外壳内保持稳定,从而完全确保注射器在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的稳定性。

2、为了解决上述所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为:

3、一种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包括筒状本体,该筒状本体的中央形成有用于安装注射器的容置通道,所述的筒状本体的圆周向上设有至少一个外撑内夹爪,所述的外撑内夹爪具有朝向容置通道的内夹位以及朝向筒状本体外周的外撑位,各内夹位或内夹位与筒状本体合围成内夹持圈,各外撑位或外撑位与筒状本体形成外撑顶圈;

4、所述的外撑内夹爪具有未受力的松弛状态以及内夹持圈和外撑顶圈均受力的张开状态,松弛状态下,内夹持圈的内径小于容置通道的内径且外撑顶圈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或大于筒状本体的外径,张开状态下,内夹持圈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容置通道的内径且外撑顶圈的外径大于筒状本体的外径。

5、本实用新型中,筒状本体上的外撑内夹爪具有朝向容置通道的内夹位,且在松弛状态下,由内夹位限定的内夹持圈的内径小于容置通道的内径,即外撑内夹爪在容置通道内形成了使注射器不易通过的阻挡;则当将注射器安装到容置通道内时,一方面内夹持圈紧紧地包裹住注射器,另一方面注射器会从内夹持圈处向外撑内夹爪施加反作用力(即内夹持圈受力),促使外撑内夹爪外扩;而外撑内夹爪还具有朝向筒状本体外周的外撑位,注射器施加在内夹持圈上的反作用力会使由外撑位限定的外撑顶圈的外径变大并紧紧抵靠在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的外壳上(即外撑顶圈受力),由于内夹持圈和外撑顶圈双向受力,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支架不仅能够使注射器在注射器支架内保持稳定,还能使注射器支架自身在外壳内保持稳定,完全确保注射器在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中,内夹持圈要对注射器形成阻挡,因此在松弛状态下,内夹持圈的内径是必须要小于容置通道的内径的,但对外撑顶圈的外径无特殊要求;而张开状态下,内夹持圈的内径是由注射器外径决定的,不会大于容置通道的内径,但外撑顶圈的外径是必须要大于筒状本体的外径的,否则外撑顶圈无法与外壳相抵而受力。

7、本实用新型对外撑内夹爪的数量无特殊限定,当外撑内夹爪仅设置一个时,内夹位则与筒状本体合围成内夹持圈;而当外撑内夹爪有两个或以上时,则由各内夹位合围成内夹持圈。

8、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外撑内夹爪有至少两个,且合围成内夹持圈的各内夹位处于筒状本体的同一周向位置上。

9、当内夹持圈有恰好一圈时,内夹位处于筒状本体的同一周向位置上;当内夹持圈有不止一圈时,各内夹位各自形成在所属的同一周向位置上,并形成内夹持圈;以使注射器和内夹持圈受力均匀。

10、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外撑内夹爪有至少两个,且形成外撑顶圈的各外撑位处于筒状本体的同一周向位置上。如此可使外撑顶圈和外壳受力均匀。

11、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外撑内夹爪处于筒状本体的远端;

12、或者,所述的筒状本体的周壁上形成有缺口,所述的外撑内夹爪设于该缺口内且其固定端与筒状本体相连。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外撑内夹爪处于筒状本体的远端,以使注射器支架的两端均具有固定注射器的结构,确保注射器稳定。

14、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外撑内夹爪沿容置通道中轴方向自其固定端向自由端延伸,且外撑顶圈靠近外撑内夹爪的自由端。

15、理论上,若是仅仅为了稳定注射器,外撑内夹爪可以是沿容置通道中轴方向设置的,也可以是沿与容置通道中轴垂直的方向设置的;但若需要外撑内夹爪发挥其他作用(如止退、锁定等),则优选是沿容置通道中轴方向设置的。

16、同时,外撑顶圈由于需要与外壳内壁相抵靠以发挥作用,而当外撑内夹爪外扩时,处于外撑内夹爪的自由端的外撑顶圈具有最大的位移,有助于使外撑顶圈快速与外壳内壁相抵靠。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两种外撑内夹爪的结构,第一种结构为:

18、所述的外撑内夹爪至少包括相对筒状本体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和与第一折弯部一体连接且相对于第一折弯部内缘反向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的内夹持圈处于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过渡部位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一折弯部位置或靠近过渡部位的第二折弯部位置,所述的外撑顶圈处于第二折弯部的自由端。

19、第一折弯部相对筒状本体外缘反向折弯是为了形成处于容置通道内的内夹位,而第二折弯部相对于第一折弯部内缘反向折弯是为了在第二折弯部上形成外撑顶圈;此时,第一折弯部与筒状本体呈夹角设置是必然的,但第二折弯部只需要与第一折弯部呈夹角设置即可,因第二折弯部的位置会随第一折弯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0、对于筒状本体而言,松弛状态下,该第二折弯部的轴向投影可以是伸入容置通道或与容置通道边缘重合或凸出于容置通道的。无论松弛状态下所处的位置如何,只要确保张开状态下外撑顶圈能够与外壳相抵靠即可。

21、内夹持圈的作用是为了夹持注射器以将注射器稳定在注射器支架内,因此,虽然注射器在经过外撑内夹爪的过程中,可能被处于不同轴向位置上的内夹持圈夹持,但一般地,当注射器装配到位时,会被处于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过渡位置处的内径最小的内夹持圈所夹持;而外撑顶圈的作用是为了撑住注射器支架以使注射器支架稳定在外壳内,为了获得最大的撑顶作用力,将外撑顶圈设置在第二折弯部的自由端是较为简便的。

22、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张开状态下第二折弯部与被撑顶物(即外壳)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以便张开状态下的第二折弯部向第一折弯部施加反作用力,使注射器支架对注射器的环抱更加有力;

23、或者或以及,松弛状态下第二折弯部与第一折弯部之间的夹角大于90°;以免在第二折弯部与外壳相抵触时,外撑内夹爪因该夹角过小而导致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过渡位置应力集中而折断。

24、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第一折弯部的内侧壁呈弧形凸曲面或平面状,所述的第一折弯部的外侧壁呈弧形凹曲面或平面状;

25、或/和,第二折弯部的内侧壁呈弧形凸曲面或平面状,所述的第二折弯部的外侧壁呈弧形凹曲面或平面状。

26、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外撑内夹爪具有呈c型或“<”型的截面,该c型或“<”型截面的开口朝向筒状本体外周且开口角度大于90°。

27、与“<”型截面相比,呈c型截面的止退弹片上,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之间的过渡更加圆滑;因此更优选将外撑内夹爪设置为具有呈c型的截面。

28、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第二折弯部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便于第二折弯部受压变形的内减薄凹部,该内减薄凹部处于第二折弯部靠近第一折弯部的一端。内减薄凹部使得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连接位置较易受压而发生扩口变形,不易发生折断。

29、第二种外撑内夹爪的结构为:

30、所述的外撑内夹爪至少包括相对筒状本体外缘反向折弯的第一折弯部和与第一折弯部一体连接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的第二折弯部包括形成有外撑位的撑顶段以及连接撑顶段与第一折弯部的连接段,该连接段的折弯方向与第一折弯部的折弯方向相同,该撑顶段的折弯方向与第一折弯部的折弯方向相反。

31、可以看出,两种外撑内夹爪的结构中,第一折弯部的结构是相同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折弯部。在本结构中,第二折弯部虽是由折弯方向不同的连接段和撑顶段组成的,但外撑位与内夹位之间的连线和第一种外撑内夹爪结构中的第二折弯部是相当的。不过,由于有折弯方向与第一折弯部相同的连接段的存在,撑顶段的长度可以设置得较短、张开状态下,撑顶段与外壳之间得夹角也更接近90°,便于将外撑内夹爪与下文将要提到的锁定面或锁止间隙联合使用。

32、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连接段与所述的撑顶段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或大于90°;

33、所述的连接段相对于筒状本体的折弯角度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一折弯部相对于筒状本体的折弯角度。

34、连接段和撑顶段之间的夹角以张开状态下撑顶段便于纳入下述锁止间隙或钩住下述锁定面而不会滑脱为宜。

35、而连接段相对于筒状本体的折弯角度可以是小于第一折弯部相对于筒状本体的折弯角度的,此时合围成最小内夹持圈的内夹位会形成于第一折弯部上;也可以是等于或大于第一折弯部相对于筒状本体的折弯角度的,此时合围成最小内夹持圈的内夹位会形成于连接段甚至连接段与撑顶段的过渡位置,虽然能够实现,但这种结构不利于长度较短的撑顶段发挥作用。因此,连接段相对于筒状本体的折弯角度优选是小于第一折弯部相对于筒状本体的折弯角度的。

36、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第一折弯部的内侧壁具有增厚凸部,该增厚凸部通过一导向斜面与筒状本体的内侧壁顺滑连接;所述的内夹位形成于该增厚凸部上。

37、增厚凸部一方面能进一步缩小第一折弯部的内径,使内夹持圈对注射器的环抱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则使连接段的厚度相对变薄,也便于连接段因撑顶段受压而相对于第一折弯部发在偏转。

38、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中,所述的第一折弯部的外侧壁具有与增厚凸部位置相对的第一外减薄凹部以便外撑内夹爪张开,该第一外减薄凹部通过一楔面与筒状本体的外侧壁顺滑连接;

39、或者或以及,所述的连接段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外减薄凹部以便连接段因撑顶段受压而相对于第一折弯部发在偏转。

4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注射器针保护装置,该针保护装置包括外壳和滑动安装在外壳内的注射器支架,所述的注射器支架为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用注射器支架,并且,松弛状态下,外撑内夹爪的外撑位不与外壳接触以便注射器支架自由出入外壳,张开状态下外撑内夹爪的内夹位与注射器外周相抵靠,张开状态下外撑内夹爪的外撑位与外壳相抵靠。

41、松弛状态下,外撑内夹爪的外撑位不与外壳接触以便注射器支架自由出入外壳,则在无需任何工装辅助的情况下,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支架和外壳的装配,省时省力,为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的批量集约化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2、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外壳和所述的注射器支架之间设置有使二者具有轴向错开趋势的弹性结构、在轴向错开后防止二者或二者之一回退至初始状态的止退机构以及在轴向错开后防止注射器支架脱离外壳的锁定机构;

43、所述的外撑内夹爪在该止退机构和该锁定机构的至少一个中发挥作用。

44、如此外撑内夹爪不单只有稳定注射器这一功能,还能发挥止退或者或以及锁定的作用,一种结构多种功能,简化了针保护装置的结构。

45、若外撑内夹爪在止退机构中发挥作用,则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外壳内周壁上设有与外撑内夹爪一一对应设置的止退凸起,该止退凸起具有朝向外壳端部的止退面,该止退面的朝向与外撑内夹爪自由端的朝向相反;

46、所述的止退面与张开状态下的外撑内夹爪的端部相抵以阻止注射器支架回退。

47、因为外撑内夹爪是沿容置通道中轴方向延伸的,而外撑内夹爪的自由端有可能是朝向注射器支架的远端,也有可能是朝向注射器支架的近端,无论外撑内夹爪采用的是哪种朝向,止退面的朝向都必须与外撑内夹爪自由端的朝向相反,如此当外壳和注射器支架发生轴向错开后,外撑内夹爪的自由端才会被止退面抵住。

48、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止退面与外壳内壁的夹角小于等于90°;

49、所述的止退凸起具有与该止退面相背设置且与外壳内壁相连的引导楔面引导楔面,该引导楔面引导楔面用于向外撑位施加反作用力以利外撑内夹爪通过该止退凸起。

50、其中,将止退面与外壳内壁的夹角设置为小于等于90°是为了防止外撑内夹爪滑脱。而该止退凸起可以是局部凸设于外壳内壁上的,则当注射器支架和外壳发生轴向错开时,外撑内夹爪必须要先通过止退凸起才会被止退面抵住,而止退面是随止退凸起凸出于外壳内壁的,外撑内夹爪必须借助引导楔面引导楔面才能够通过止退凸起。

51、此外,止退凸起还可以是自外壳远端就形成了,外撑内夹爪在张开初始就是与止退凸起相抵靠的;止退凸起在向外壳近端延伸一段距离后与外壳内壁形成断层,而止退面即形成在该止退凸起的端部;此时即不需要设置引导楔面了。

52、若外撑内夹爪在锁定机构中发挥作用,则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外壳内周壁上设有与外撑内夹爪一一对应设置的锁定凸起,该锁定凸起具有朝向外壳端部的锁定面,该锁定面的朝向与注射器支架离开外壳的方向相反,且锁定面与外壳内壁的夹角小于等于90°;

53、所述的外撑内夹爪自由端的朝向与锁定面的朝向相同,所述的锁定面用于钩住张开状态下的外撑内夹爪的端部以阻止注射器支架脱离外壳;

54、或者,所述的外撑内夹爪自由端的朝向与锁定面的朝向相反,所述的锁定面用于抵住张开状态下的外撑内夹爪的端部以阻止注射器支架脱离外壳。

55、锁定面的作用是将注射器支架限制在外壳内而不能脱离外壳,因此无论外撑内夹爪的朝向如何,锁定面的朝向是始终与注射器支架离开外壳的方向相反的;则当外撑内夹爪的自由端的朝向改变时,仅是外撑内夹爪与锁定面的作用位置发生改变而已。

56、若外撑内夹爪同时在止退结构和锁定机构中发挥作用,则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外壳上形成有便于外撑内夹爪的端部纳入的锁止间隙,该锁止间隙具有处于外壳轴向上且相对设置的a侧和b侧,a侧朝向外壳远端,b侧朝向外壳近端;

57、该a侧形成有锁定面,该锁定面用于钩住张开状态下的外撑内夹爪的端部以阻止注射器支架脱离外壳;或者或以及,该b侧形成有止退面,该止退面用于抵住张开状态下的外撑内夹爪的端部以阻止注射器支架回退。

58、其中,若仅在a侧设置锁定面,则外撑内夹爪仅在锁定机构中发挥作用;若仅在b侧设置止退面,则外撑内夹爪仅在止退机构中发挥作用;若在a侧设置锁定面的同时在b侧设置止退面,则外撑内夹爪同时发挥锁定和止退的功能,一举两得。

59、此时,优选采用上述的第二种外撑内夹爪结构。

60、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锁止间隙直接开设于外壳壁上;

61、或者,所述的外壳壁上开设有切口,该切口与外撑内夹爪一一对应设置,每一切口内均设有锁止弹片,该锁止弹片的固定端与外壳一体成型,该锁止弹片的自由端沿外壳轴向延伸;

62、所述的锁止间隙即形成于该锁止弹片的自由端与切口内壁之间,该止退面形成于该锁止弹片的自由端,该锁定面形成于切口内壁上。

63、其中,若锁止间隙直接开设在外壳壁上,则要求张开状态下外撑内夹爪的外撑顶圈与外壳内壁之间存在较大挤压力,则当该挤压力消失或减弱时,外撑位能够更多地纳入锁止间隙中而不会滑脱;不过挤压力过大会导致外撑内夹爪在自外壳内壁滑移至锁止间隙的过程中发生折断危险。

64、若将锁止间隙设置为由锁止弹片和切口限制,则外撑内夹爪在自外壳内壁滑移至锁止间隙的过程中,部分挤压力会转化为锁止弹片的弹性形变,避免外撑内夹爪折断。

65、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锁止弹片的内侧壁自固定端向自由端逐渐向外壳内部偏置,该内侧壁与止退面相交或通过过渡面与止退面相交成止退角。

66、随锁止弹片的内侧壁逐渐向外壳内部偏置,形成于锁止弹片端部的止退面也向外壳内部延伸而变宽(与止退面相对的锁定面也同步变宽),如此能够更好的发挥止退作用;而形成于锁止弹片内侧壁上的引导楔面引导楔面也便于外撑内夹爪纳入锁止间隙中。

67、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所述的弹性结构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近端和注射器支架的近端相抵接;

68、所述的外壳的近端具有手持部,所述的注射器支架具有弹出外壳的移动趋势;或者,所述的注射器支架的近端具有手持部,所述的外壳具有朝注射器支架远端弹射的移动趋势。

69、因手持部所处的位置不同,在使用过程中能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结构也是不同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

7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71、本实用新型中,筒状本体上的外撑内夹爪具有朝向容置通道的内夹位,且在松弛状态下,由内夹位限定的内夹持圈的内径小于容置通道的内径,即外撑内夹爪在容置通道内形成了使注射器不易通过的阻挡;则当将注射器安装到容置通道内时,一方面内夹持圈紧紧地包裹住注射器,另一方面注射器会从内夹持圈处向外撑内夹爪施加反作用力(即内夹持圈受力),促使外撑内夹爪外扩;而外撑内夹爪还具有朝向筒状本体外周的外撑位,注射器施加在内夹持圈上的反作用力会使由外撑位限定的外撑顶圈的外径变大并紧紧抵靠在注射器针保护装置的外壳上(即外撑顶圈受力),由于内夹持圈和外撑顶圈双向受力,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器支架不仅能够使注射器在注射器支架内保持稳定,还能使注射器支架自身在外壳内保持稳定,完全确保注射器在注射器针保护装置中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