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31203发布日期:2023-10-14 19:09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1、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的小块,若不及时进行清除,易对人体造成危害。传统的血栓清理方式:通过是先切开距离血管最近的皮肤,再在目标血管上开口,将球囊从开口处伸入血管内的血栓远端,再向球囊内加压,利用加压后的球囊将血栓从血管内拉出来,而这种清理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大量出血,且在拉动血栓的过程中,因血栓的物理状态不够稳定,部分血栓可能残留在血管内,无法彻底清理干净。

2、而在现有技术cn217138181u中提出了一种取血栓鞘管及取血栓组件,通过设置导向口与取栓管,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血栓导入至取栓管中,进而减小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并对血栓进行更加彻底的清除,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问题。

3、例如,在装置使用过程中,球囊是由导丝从血栓的一侧直接牵引至血栓的远端,这就会造成球囊拉动血栓在血管内进行移动时,因血管壁两侧侧壁受到的力不同,导致装置的导向口与血管壁之间可能出现缝隙,而散落的血栓小块则有可能通过缝隙掉落至血管的远端,且血栓通常会与血管壁贴合,不方便工作人员利用球囊进行拉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装置与血管壁之间出现缝隙、方便工作人员对血栓进行拉动、操作较为简单的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包括外鞘管与取栓管,所述取栓管内设置有球囊导管,所述取栓管的头部还设置有位于外鞘管内的覆膜取栓收集器,所述覆膜取栓收集器包括沿取栓管周向等距分布且与取栓管前端面固接的若干弹性杆,所述弹性杆朝向远离取栓管方向延伸并向外侧倾斜,所述弹性杆的前端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弹性杆形成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包有覆膜,所述覆膜上设置有进栓口,所述进栓口位于弹性杆的前方。

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在取栓管的头部设置有位于外鞘管内的覆膜取栓收集器,并将覆膜取栓收集器设置为沿取栓管周向等距分布且与取栓管前端面相连的若干弹性杆,所述弹性杆朝向远离取栓管方向延伸并向外侧倾斜,并在弹性杆的前端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弹性杆形成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上包有覆膜,并在覆膜上设置有进栓口,进栓口位于弹性杆的前方,先将外鞘管通过导丝与扩张软管牵引至目标位置,再将扩张软管从外鞘管内抽出,并将取栓管与覆膜取栓收集器从插入至外鞘管内,再将外鞘管向后滑动,使得设置在取栓管头部的覆膜血栓收集器伸出,当覆膜血栓收集器的弹性杆部分伸出后,原本在外鞘管内受到压缩的弹性杆,会向外侧散开并扩展,进而带动支撑杆向外侧进行运动,从而带动支撑框架上的覆膜伸展开来,利用支撑框架与覆膜能够与人体内的血管壁进行贴合,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利用球囊导管将血栓从血管拉入覆膜血栓收集器的过程中,散落的血栓块从血管与装置的缝隙中通过掉落至血管的远端。

4、作为优选,所述外鞘管的后端面上固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前端的内径小于连通管后端的内径,所述连通管前端的内径与外鞘管的内径相一致。通过在外鞘管的后端面上固接有连通管,且连通管前端的内径小于连通管后端的内径,连通管前端的内径与外鞘管的内径相一致,利用连通管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取栓管与覆膜取栓收集器从外鞘管的后端开口进入到外鞘管内。

5、作为优选,所述进栓口开设在支撑框架前端面覆膜上。通过将进栓口开设在支撑框架前端面的覆膜上,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主干血管内的血栓进行清理。

6、作为优选,所述进栓口开设在支撑框架侧壁覆膜上。通过将进栓口开设在支撑框架侧壁的覆膜上,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分支血管的血栓进行清理。

7、作为优选,所述取栓管远离弹性杆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堵头,所述橡胶堵头的轴心位置上开有十字刀缝,所述球囊导管穿过十字刀缝延伸至取栓管内。通过在取栓管远离弹性杆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堵头,在橡胶堵头的轴心位置上开有十字刀缝,并将球囊导管穿过十字刀缝延伸至取栓管内,利用十字刀缝与橡胶堵头能够在工作人员拉动球囊导管清理血栓的过程中,防止血液从取栓管内大量流出。

8、作为优选,所述取栓管的后侧侧壁上设置有与取栓管导通连接的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设置有开关阀。通过在取栓管的后侧侧壁上设置有与取栓管导通连接的排放管,并在排放管上设置有开关阀,利用开关阀能够控制排放管进行开启与关闭,当工作人员在清理血栓时关闭排放管,避免血管中的血液从血管内逸出,当工作人员将血管内的血栓拉入至取栓管内时开启排放管,能够使血栓内存在的血液残留等液态物质从排放管内排出。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取栓管的头部设置有位于外鞘管内的覆膜取栓收集器,并将覆膜取栓收集器设置为沿取栓管周向等距分布且与取栓管前端面固接的弹性杆,弹性杆朝向远离取栓管方向延伸并向外侧倾斜,在弹性杆的前端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弹性杆形成支撑框架,在支撑框架上包有覆膜,并在覆膜上设置有进栓口,进栓口位于弹性杆的前方,先将外鞘管通过导丝与扩张软管牵引至目标位置,再将扩张软管从外鞘管内抽出,并将取栓管与覆膜取栓收集器从插入至外鞘管内,再将外鞘管向后滑动,使得取栓管头部的覆膜取栓装置伸出,当覆膜取栓装置内的弹性杆伸出后,因其在外鞘管内受到压缩,伸出后会向外扩张,并带动支撑杆向外运动,进而使支撑杆与弹性杆上的覆膜伸展开来,并使支撑杆部分与其对应的覆膜能够与人体的血管壁贴合起来,不仅能够避免工作人员利用球囊导管将血栓从血管拉入覆膜血栓收集器的过程中,散落的血栓块从血管与装置的缝隙中通过并掉落至血管的远端,还能利用支撑框架与覆膜将血管壁微微撑开,方便工作人员将血栓从血管内拉入覆膜血栓收集器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包括外鞘管(1)与取栓管(2),所述取栓管(2)内设置有球囊导管(3),所述取栓管(2)的头部还设置有位于外鞘管(1)内的覆膜取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取栓收集器包括沿取栓管(2)周向等距分布且与取栓管(2)前端面固接的若干弹性杆(7),所述弹性杆(7)朝向远离取栓管(2)方向延伸并向外侧倾斜,所述弹性杆(7)的前端接有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与弹性杆(7)形成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包有覆膜(6),所述覆膜(6)上设置有进栓口(9),所述进栓口(9)位于弹性杆(7)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1)的后端面上固接有连通管(8),所述连通管(8)前端的内径小于连通管(8)后端的内径,所述连通管(8)前端的内径与外鞘管(1)的内径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栓口(9)开设在支撑框架前端面覆膜(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栓口(9)开设在支撑框架侧壁覆膜(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管(2)远离弹性杆(7)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堵头(4),所述橡胶堵头(4)的轴心位置上开有十字刀缝(10),所述球囊导管(3)穿过十字刀缝(10)延伸至取栓管(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栓管(2)的后侧侧壁上设置有与取栓管(2)导通连接的排放管(11),所述排放管(11)上设置有开关阀(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膨伞形覆膜取栓装置,包括外鞘管与取栓管,所述取栓管内设置有球囊导管,所述取栓管的头部还设置有位于外鞘管内的覆膜取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膜取栓收集器包括沿取栓管周向等距分布且与取栓管前端面固接的若干弹性杆,所述弹性杆朝向远离取栓管方向延伸并向外侧倾斜,所述弹性杆的前端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弹性杆形成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上包有覆膜,所述覆膜上设置有进栓口,所述进栓口位于弹性杆的前方。本技术具有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避免装置与血管壁之间出现缝隙、方便工作人员对血栓进行拉动、操作较为简单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周宗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安市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