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拉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03106发布日期:2023-11-30 03:5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伤口拉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伤口拉合器。


背景技术:

1、伤口拉合器是用于对伤口进行拉拢,以促进伤口愈合的装置。常见的伤口拉合器为采用如对拉的伤口拉合单元将粘贴在伤口两侧的粘贴单元拉拢,进而带动伤口向中间拉拢。

2、常规的伤口拉合单元一般采用棘条或者对拉的束带锁紧结构,该种锁紧结构的缺点是伤口拉合锁紧装置的组件均需要一定的硬度,无法做到扁平化,材料柔软化,凸起部分容易刮伤皮肤,或被勾住造成脱落,在关节等皮肤折叠部位有异物感;具体结构可参阅公告号为cn212756146u的专利文献,其附图1及图2所示的实施例即采用的棘条锁紧结构,其附图6所示的实施例即采用的对拉的束带锁紧结构。

3、其次,常规的伤口拉合锁紧装置的固定点通常位于其中一侧粘贴单元或两侧粘贴单元的上方,拉合锁紧的力量从拉合单元和棘条连接部位开始传递向粘贴单元,力量传递不均匀。其中,棘条单侧拉合方式容易造成用力不均衡的情况,棘条替换为单侧拉合的束带存在同样问题。对拉的束带锁紧结构,由于拉合器错位布置,导致拉合皮肤时容易出现扭曲的情况,市面上还有一些采用错位布置的棘条实现双向对拉锁紧的结构,存在同样问题。

4、此外,现有的伤口拉合单元还有采用反折粘贴固定方式的拉条锁紧结构,具体结构可参阅公告号为cn213665484u的专利文献,该方案的伤口拉合单元由依次设置的起始段、自由段以及固定段组成,伤口拉合单元的起始段与其中一侧的粘贴单元固定连接,在另一侧的粘贴单元上设置有用于对自由段的两侧进行导向限位的限位挡墙,自由段能够自由地穿过两侧限位挡墙之间的限位通道,并且自由段上与两侧限位挡墙对应配合部位的宽度与两侧限位挡墙之间的限位通道的宽度适应;在固定段上设置有粘贴层,在两侧限位挡墙之间设置有横梁轴,自由段绕过横梁轴后折返,并且固定段折返后与起始段对应固定连接的粘贴单元位置选择性连接。该产品在实际制造的过程中,横梁轴以及固定横梁轴的限位挡墙和限位通道通常需要一定的硬度和厚度,才能保证拉条反折拉合时不会将横梁轴拉断。在临床使用中,过厚过硬的片状材料在有良好弹性的皮肤上容易在边缘张力汇聚处出现切割伤,并且过厚的片材不能随皮肤伸缩,底部胶面容易脱落。该方案将一侧的粘贴单元的整体厚度降到最低,但另一侧的厚度和硬度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并且该种伤口拉合单元实施时,固定点同样位于其中一侧粘贴单元的上方,力学分布不均,容易造成一侧张力汇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力学分布更均匀、可提高伤口拉合效果的伤口拉合器。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伤口拉合器,包括伤口拉合单元和皮肤粘贴单元;皮肤粘贴单元用于粘贴固定在伤口两侧的皮肤表面,伤口拉合单元连接两侧的皮肤粘贴单元;伤口拉合单元包括中轴线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第一拉条与其中一侧的皮肤粘贴单元固定连接、第二拉条与另一侧的皮肤粘贴单元固定连接,第一拉条的自由端具有供第二拉条穿过的导向孔,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的相邻接触面设置有固定装置,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具有在导向孔的约束下沿导向孔轴线方向相对自由移动的第一状态,以及在上下叠合部位被固定装置固定后将二者相对位置固定的第二状态。

3、进一步的是:固定装置是粘胶剂、双面胶粘贴层或者表面有咬合固定关系的固定装置;在固定装置外表面临时覆盖有防粘合隔层。

4、进一步的是:第一拉条的自由端具有加宽的第一拉手部,第一拉手部的宽度大于第一拉条的宽度,在第一拉手部的宽度方向内设置有供第二拉条穿过的导向孔,当第一拉条的设置数量大于1组时,相邻第一拉手部在宽度方向互相连接融合。

5、进一步的是:第二拉条的自由端具有加宽的第二拉手部,当第二拉条的设置数量大于1组时,相邻第二拉手部在宽度方向互相连接融合。

6、进一步的是:皮肤粘贴单元包括用于直接粘贴在皮肤表面的柔性弹性粘贴层和固定设置在柔性弹性粘贴层上的基带,基带设置于柔性弹性粘贴层的近伤口侧,基带的外边缘不超出柔性弹性粘贴层的外边缘区域;第一拉条的固定端共同连接于第一拉条固定部上,第二拉条的固定端共同连接于第二拉条固定部上,第一拉条固定部、第二拉条固定部分别与对应的基带固定连接,且与柔性弹性粘贴层部分无直接连接。

7、进一步的是:第一拉条固定部对应的基带面积大于第一拉条固定部的面积,在该基带的外周部分边缘或者整圈边缘形成不受第一拉条固定部所覆盖的基带边缘区,该基带包括条形的基带本体,基带本体的外侧部分边缘设置为圆滑的“指状”向外侧延伸的突出形状;第二拉条固定部对应的基带面积大于第二拉条固定部的面积,在该基带的外周部分边缘或者整圈边缘形成不受第二拉条固定部所覆盖的基带边缘区,该基带包括条形的基带本体,基带本体的外侧部分边缘设置为圆滑的“指状”向外侧延伸的突出形状。

8、进一步的是:皮肤粘贴单元还包括覆盖柔性弹性粘贴层和基带表面的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第一拉条固定部及其对应的基带固定设置在一侧的柔性弹性粘贴层和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之间,第二拉条固定部及其对应的基带同样的固定设置在另一侧柔性弹性粘贴层和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之间;位于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的上表面均预设置有塑形保护纸。

9、对于拉条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不再独立设置基带的优选实施例:皮肤粘贴单元包括用于直接粘贴在皮肤表面的柔性弹性粘贴层,第一拉条的固定端共同连接于第一拉条固定部上,第二拉条的固定端共同连接于第二拉条固定部上,第一拉条固定部、第二拉条固定部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柔性弹性粘贴层的近伤口侧;第一拉条固定部的所有四周边缘均不超出对应的柔性弹性粘贴层的四周外边缘区域,该柔性弹性粘贴层未被第一拉条固定部覆盖固定的部位区域即形成柔性缓冲区,第二拉条固定部的所有四周边缘均不超出对应的柔性弹性粘贴层的四周外边缘区域,该柔性弹性粘贴层未被第二拉条固定部覆盖固定的部位区域即形成柔性缓冲区。拉条固定部优选的外形结构为:第一拉条固定部包括长条形的第一固定片本体,第一固定片本体的外侧部分边缘设置为圆滑的“指状”向外侧延伸的突出形状;第二拉条固定部包括长条形的第二固定片本体,第二固定片本体的外侧部分边缘设置为圆滑的“指状”向外侧延伸的突出形状。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皮肤粘贴单元还包括覆盖柔性弹性粘贴层和拉条固定部表面的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第一拉条固定部固定设置在一侧的柔性弹性粘贴层和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之间,第二拉条固定部同样的固定设置在另一侧柔性弹性粘贴层和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之间;位于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的上表面均预设置有塑形保护纸。

10、进一步的是:包括支撑架组件和伤口敷料组件,支撑架组件位于两侧皮肤粘贴单元之间,伤口敷料组件安装于支撑架组件的底部,支撑架组件由上翼板、下翼板和竖直的腹板构成,其截断面为“工字形”结构,在腹板上间隔设置有容纳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穿过的拉条孔;下翼板作为导轨以连接敷料组件顶部的导槽,敷料组件的导槽在导轨的长轴方向可以自由滑动或滑出导轨两端解除与导轨的滑动连接关系;导槽环抱导轨,导槽的槽口边缘配合在腹板上,导槽的两侧端头的槽口边缘设置为向内延伸的“v”字形状,引导导槽的槽口边缘从“v”字形状的最宽处开始,过渡到与腹板的约束配合关系;导轨的端部具有与导槽槽口相适配的v形导向头。

11、进一步的是:相对应的一根第一拉条和一根第二拉条构成一组拉条,每组拉条对应穿过同一个拉条孔,每组拉条在长轴方向受到同一轴向上两处不同位置处的拉条孔和导向孔的轴向约束。

12、进一步的是:伤口敷料组件是由止血敷料或抗菌敷料和包裹敷料的多孔被膜组成;多孔被膜边缘的封闭方式是加热融合或超声波焊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伤口拉合器采用中轴线位于同一竖向平面且呈相对设置的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即两侧拉条为对称布置或者近似于对称布置),并在第一拉条上设置了与第二拉条相适配的导向孔,在实施时,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可形成上下重叠部,而非错位布置,在拉合到位后,即可将上下两层拉条在中间位置粘合固定。在双向拉合的过程中,受力方向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固定位置为拉条中间重叠部分,这样缝合力可以沿中间完全对称的传递,从而将力量平均分散到两侧的皮肤粘贴单元,有效提高伤口拉合效果。此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设计后,第一拉条和第二拉条均可实现扁平化设计,对材料的硬度要求较低,可采用柔性非弹性材料制成,实施时不容易损伤皮肤,病人触感也更好。

14、在优选实施方式中,皮肤粘贴单元包括用于直接粘贴在皮肤表面的柔性弹性粘贴层和固定设置在柔性弹性粘贴层上的基带,拉条将力量平均分散到两侧基带后,可由基带实现更好的应力分散作用,基带本体的外侧部分边缘设置为圆滑的“指状”向外侧延伸的突出形状,可进一步提升应力分散作用。第一拉条固定部及其对应的基带固定设置在一侧的柔性弹性粘贴层和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之间,第二拉条固定部及其对应的基带同样的固定设置在另一侧柔性弹性粘贴层和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之间;位于上层柔性弹性粘贴层的上表面均预设置有塑形保护纸,同一侧的上下两层柔性弹性粘贴层均可采用模仿皮肤弹性变量的弹性材料,顺应皮肤的活动而延展,但是其材质过于柔软,形态无法固定,脱离离型纸后容易相互粘连,因此,顶层附有塑形保护纸,把拉合器固定在了柔性材料内部,并且保证了整个拉合器的固定形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