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抓持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58104发布日期:2024-03-28 18:41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创抓持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外科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微创抓持钳。


背景技术:

1、随着彩超、ct、分子病理等诊断手段的进步,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逐渐升高,据全国数据统计,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城市地区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4,并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前留下明显的手术瘢痕,对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的心理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颈部无瘢痕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满足了患者对美容方面的特殊需求。随着腔镜甲状腺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发展,手术的安全性逐渐提高,适应症进一步推广,但如何在疾病切除、功能保护和减少创伤中取得平衡,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热点和难点。

2、传统的甲状腺手术通过助手的暴露可以在直视下在入喉处,通过牵拉形成张力保护喉返神经,也可以通过助手的牵拉将甲状旁腺及其血供,从甲状腺上游离出来,达到功能保护的目的,而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颈部缺乏“第三只手”对甲状腺组织牵拉,在暴露喉返神经入喉处缺少张力,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手术的时间和患者手术的风险,但若在颈部辅助置入一把操作钳会给患者增加额外的切口,因此一个能够更好暴露术野和更小创伤的手术器械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发的。

3、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迷你型微创抓钳—minilap,虽可对甲状腺组织进行牵拉,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手术风险的效果,但minilap最初是为对手术创伤和无瘢痕遗留需求较低的腹腔手术(如胆囊切除、胃切除、妇科手术等)而设计的,其直径为2.3mm,所造成的手术孔径较大,容易形成瘢痕,所以不适合用于对手术创伤和无瘢痕遗留需求较高甲状腺手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创抓持钳,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迷你型微创抓钳的直径较大,所造成的手术孔径较大,容易形成瘢痕,不适用于对无瘢痕遗留需求较高的甲状腺手术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微创抓持钳,包括:

3、手柄体、操作柄、外针管、刺针、夹针、控制件、锁定件和回弹件该手柄体设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第一通孔;

4、该外针管的一端固定于该第一通孔;

5、该操作柄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和该第一支撑部铰接;

6、该控制件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一锁紧部,该第一锁紧部设于该第二通孔的外壁;

7、该刺针穿设于该外针管内,并设有连接端和穿刺端,该连接端固定于该第二通孔;

8、该夹针穿设于该刺针和该第二通孔内,并设有夹紧端和铰接端,该铰接端与该第二连接部铰接,该夹紧端的夹紧空间的大小与该夹紧端的外露长度成正比;

9、该锁定件固定于该第二支撑部,并设有第三通孔和第二锁紧部,该第二锁紧部设于该第三通孔的内壁;

10、该第一锁紧部通过转动与该第二锁紧部锁紧或分离;

11、该外针管、该刺针、该夹针、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和该第三通孔的轴心均位于第一方向上;

12、该第二通孔的外壁与该第三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当该第一锁紧部滑动与该第二锁紧部锁紧,该刺针被锁定,该穿刺端露于该外针管外,该夹紧端位于该刺针内,当该第一锁紧部与该第二锁紧部由锁紧转为分离,该回弹件驱使该控制件滑向该铰接端,使该穿刺端进入该外针管内,该夹紧端露于该外针管外;

13、当该第二连接部转离该第二支撑部,该夹紧端的外露长度变短,当该第二连接部转向该第二支撑部,该夹紧端的外露长度变长。

14、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锁定件为圆筒结构,该圆筒结构的内壁开设有轴向延伸的滑动槽;

15、该第二锁紧部为开设在该圆筒结构的内壁的周向延伸的限位槽;

16、该限位槽位于该滑动槽靠近该第一通孔的末端,并与该滑动槽连通;

17、该第一锁紧部为卡块,该卡块沿径向凸起;

18、该卡块的径向截面与该滑动槽的径向截面相同,该卡块的轴向截面与该限位槽的轴向截面相同。

19、结合第一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在第二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圆筒结构包括直筒和阶梯筒,该阶梯筒的第一端的外径比第二端的外径小,该第二端靠近该第一通孔;

20、该直筒的内径等于该第一端的外径,外径等于该第二端的外径;

21、该限位槽为沿径向贯穿阶梯筒的开口,该开口位于该第一端靠近该第二端的末端;

22、该阶梯筒远离该第一通孔的端面设有用于卡紧该直筒的卡扣,该直筒设有与该卡扣相适配的卡槽。

23、结合第二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

24、该控制件的主体为阶梯轴结构,该阶梯轴结构包括沿该铰接端至该夹紧端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第三轴段和第四轴段;

25、各个轴段的直径的大小关系为:该第一轴段>该第三轴段>该第二轴段>该第四轴段;

26、该第三轴段的直径等于该圆筒结构的内径;

27、该第二通孔沿轴心贯穿该阶梯轴结构;

28、该回弹件为设于该第二端内的弹簧,该弹簧套设于该刺针外,并固定于该第一通孔的端面;

29、该弹簧的外径小于该第四轴段的直径;

30、该第一锁紧部设于该第三轴段。

31、结合第三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在第四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第一轴段设有沿径向凸起的转动凸起,该转动凸起用于转动该控制件。

32、在第五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夹紧端包括关于该第一方向中心对称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

33、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一端为折向该第一方向的弯钩,另一端与该夹针的本体固定连接;

34、当该夹紧端外露,该第一夹臂和该第二夹臂的间距由该夹针的本体至该弯钩逐渐增大。

35、在第六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铰接端为开设有第四通孔的连接块,该第四通孔的轴心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且径向截面平行于该第一方向;

36、该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该连接块的连接槽,该连接槽的侧壁开设有与该第四通孔对应的第五通孔;

37、该第四通孔和该第五通孔穿设有柳钉。

38、在第七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手柄体远离该操作柄的一侧还设有第六通孔、第一凹位和第二凹位,该第六通孔的轴心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且径向截面平行于该第一方向;

39、该第六通孔用于供中指穿过,该第一凹位用于支撑食指,该第二凹位用于支撑无名指;

40、该操作柄远离该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还设有用于供拇指穿过的第七通孔,该第七通孔的轴心平行于该第六通孔的轴心;

41、该第一连接部位于该第七通孔和该第二连接部之间。

42、在第八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第一连接部为圆环体,该圆环体的轴心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且径向截面平行于该第一方向;

43、该第一支撑部为凹槽,该凹槽的侧壁开设有第八通孔,该第八通孔与该圆环体的圆孔对应;

44、该第八通孔和该圆孔设有柳钉;

45、该操作柄还设有用于限制该圆环体的转动角度的限位凸起。

46、在第九种可能实现的微创抓持钳中,该锁定件与该第二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4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4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创抓持钳设有手柄体、操作柄、外针管、刺针、夹针、控制件、锁定件和回弹件;通过推动控制件沿第一方向向锁定件移动,直至刺针的穿刺端露于外针管外、夹针的夹紧端位于刺针内,转动控制件,让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相互锁紧,刺针被锁定,然后通过穿刺端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转动控制件让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相互分离,控制件在回弹件的弹力驱使下,沿第一方向向铰接端移动,直至穿刺端进入外针管内、夹紧端露于外针管外停止移动,然后通过控制操作柄绕第一支撑部转动,使第二连接部转离第二支撑部,将夹紧端逐渐拉进刺针内,夹紧端的外露长度缩短,夹紧空间变小,实现对目标部位的夹紧和牵拉,当手术完成后,控制第二连接部转向第二支撑部,逐渐放松对夹紧端的牵拉,夹紧端的外露长度逐渐变长,夹紧空间逐渐变大,直至解除对目标部位的夹紧和牵拉,再次推动控制件沿第一方向向锁定件移动,直至刺针的穿刺端露于外针管外、夹针的夹紧端位于刺针内,转动控制件,让第一锁紧部和第二锁紧部相互锁紧,刺针被锁定,将微创抓持钳从体内拔出。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作为操作柄的转动支点,以支撑第二连接部转离或转向锁定件,实现对夹针的牵拉,达成对夹紧端的控制,传动结构简单,且不占用外针管内的空间,让外针管具备更小的直径,所造成的手术孔径较小,不易形成瘢痕,适用于对手术创伤和无瘢痕遗留需求较高的甲状腺手术。

49、同时,在穿刺完成后,穿刺端可完全收进外针管内,从而避免了穿刺端刺伤组织引起出血,降低了术中出血的风险,适用于血管神经更密集、要求更精细的手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