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

文档序号:36362215发布日期:2023-12-14 05:38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的气管导管一般由导管本体、气囊和充气管组成,气囊套设在导管本体上,充气管穿入导管本体与气囊连接。在使用时,将导管本体的一端置入术者的气道,导管另一端端部连接呼吸机提供稳定气道压力,充气管的端部连接充气装置,通过控制气源使得气囊膨胀从而封堵气道与导管本体的空间。但是,由于在手术的过程中,施术者难以通过充气装置控制气囊的膨胀程度,容易使得气囊压迫气道黏膜,造成损伤;此外,施术者需要时刻留意患者咽喉壁的出血状况,目前的处理方式为内置纱布,通过纱布染血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但是此种操作方式术前准备麻烦,术中调整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临床应用广泛,操作方便,在使用时能够避免术者气道黏膜损伤、不易导致术者窒息且提示术者咽喉壁出血情况的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包括导管本体、气囊、充气管、膨胀海绵层以及遇血液能变色的显色带;

3、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呼吸机的第一接口;

4、所述气囊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侧,所述充气管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装置的第二接口;

5、所述膨胀海绵层附着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所述显色带设置在所述膨胀海绵层的内部且向所述充气管延伸,所述显色带贴合所述充气管的表面。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管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内,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充气管贴合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显色带在所述膨胀海绵层中的部位为螺旋绕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导管本体和所述充气管的材质均为医用硅胶材料。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囊、所述膨胀海绵层和所述显色带为一体结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充气装置为注射器。

12、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临床应用广泛,在进行鼻腔、泪道等手术时置入到术者的气道中,第一接口连接呼吸机,第二接口连接充气装置。通过控制充气装置的启停,能够控制气源通过充气管进出气囊,从而控制气囊的膨胀或缩小。当气囊膨胀时,能够封堵导管本体与气道之间的空间,同时,呼吸机能够提供稳定的气道压力,从而减少消化道胀气,避免鼻腔、泪道分泌物或者血液等进入气道深部而引起窒息。其次,由于膨胀海绵层附着于气囊的外表面,故膨胀海绵层能够跟随气囊的膨胀、缩小作出相应的形态改变;当气囊膨胀时,膨胀海绵层的设置,在一个方面,能够起到缓冲作用,防止手术操作者在启动充气装置时,因操作不当使得气囊膨胀的程度过大,避免气囊压迫气道粘膜,从而造成损伤;在另一个方面,由于膨胀海绵层自身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在手术中能够吸收痰液和分泌物,从而进一步避免痰液和分泌物等进入气道深部引起窒息。此外,由于显色带能遇血液变色,其向充气管延伸且贴合充气管的表面,施术者能够根据显色带伸出导管本体部位的变色情况得知术者咽喉壁的出血情况,做出应对措施,相对于以往内置纱布提示术者咽喉壁是否出血的方式,此种操作方式更为方便,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本体、气囊、充气管、膨胀海绵层以及遇血液能变色的显色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设置在所述导管本体内,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贴合所述导管本体的管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显色带在所述膨胀海绵层中的部位为螺旋绕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和所述充气管的材质均为医用硅胶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所述膨胀海绵层和所述显色带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为注射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误吸带显色带的气管导管,其包括导管本体、气囊、充气管、膨胀海绵层以及遇血液能变色的显色带;所述导管本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呼吸机的第一接口;所述气囊套设在所述导管本体的外侧,所述充气管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充气装置的第二接口;所述膨胀海绵层附着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所述显色带设置在所述膨胀海绵层的内部且向所述充气管延伸,所述显色带贴合所述充气管的表面。采用本技术,能够避免术者气道黏膜损伤、不易导致术者窒息且提示术者咽喉壁出血情况,结构简单、临床应用广泛且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胡家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