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止血装置

文档序号:35527812发布日期:2023-09-21 04:1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压迫止血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压迫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1、骶骨前静脉丛出血是妇科肿瘤手术和直肠肿瘤手术中容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出血量大,止血困难,存在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风险。

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止血钉按压止血解决骶骨前静脉丛出血的问题,将止血钉按入出血部位压迫骶骨前静脉丛,就可以起到进行止血的作用,操作简便,同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921818477.5公开了一种用于骶骨前静脉丛的止血装置,包括有螺钉、螺钉帽、连接件和植入部件,植入部件将螺钉进行植入并进行按压,但是此种止血装置的螺钉帽难以贴合不规则的骶骨表面,无法保证止血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迫止血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血装置因螺钉帽难以贴合不规则的骶骨表面而无法保证止血的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迫止血装置,其中,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止血钉和金属盘;金属盘包括由内向外盘绕形成多圈的金属体,金属体的内端与止血钉连接且外端自由悬空设置,以使得金属盘能够与出血部位贴合。

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钉的下端设置为尖端,金属体的内端与止血钉上端的周侧连接,并且金属体在自由状态下由上至下呈螺旋盘绕设置。

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迫止血装置还包括输送杆,止血钉上端的端侧开设有内螺纹孔,输送杆上设置有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柱。

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送杆包括万向接头和杆本体,万向接头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柱,另一端与杆本体连接。

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一圈金属体的外圈尺寸与后一圈金属体的内圈尺寸相等。

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盘设置为方形。

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体由内向外盘绕至少三圈以形成金属盘。

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钉的周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倒刺。

1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止血钉设置为钛金属制件。

1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体设置为圆柱形金属条。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压迫止血装置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3、当使用上述的压迫止血装置时,由于包括有止血钉和金属盘,金属盘包括由内向外盘绕形成多圈的金属体,金属体的内端与止血钉连接且外端悬空设置,即金属体的外端设置为自由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螺钉帽,金属盘能够通过按压施力于金属体的外端,以使得金属盘更好地与骶骨表面贴合,达到保证压迫止血的稳定性的目的。

1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止血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钉(100)的下端设置为尖端,所述金属体(201)的内端与所述止血钉(100)上端的周侧连接,并且所述金属体(201)在自由状态下由上至下呈螺旋盘绕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止血装置还包括输送杆(300),所述止血钉(100)上端的端侧开设有内螺纹孔(101),所述输送杆(300)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孔(101)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柱(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杆(300)包括万向接头(302)和杆本体(303),所述万向接头(302)的一端设有所述外螺纹柱(301),另一端与所述杆本体(30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一圈所述金属体(201)的外圈尺寸与后一圈所述金属体(201)的内圈尺寸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盘(200)设置为方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201)由内向外盘绕至少三圈以形成所述金属盘(200)。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钉(100)的周侧间隔设置有多个倒刺(10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钉(100)设置为钛金属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201)设置为圆柱形金属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压迫止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压迫止血装置包括止血钉和金属盘,金属盘包括由内向外盘绕形成多圈的金属体,金属体的内端与止血钉连接且外端自由悬空设置,以使得金属盘能够与出血部位贴合,即金属体的外端设置为自由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螺钉帽,金属盘能够通过按压施力于金属体的外端,以使得金属盘更好地与骶骨表面贴合,达到保证压迫止血的稳定性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曾嵘,刘志丽,郑月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52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