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1967发布日期:2024-02-20 20:22阅读:12来源:国知局
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牙齿正畸,特别涉及一种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背景技术:

1、壳状牙齿矫治器是一种正畸治疗中的隐形矫治装置,采用安全的弹性透明高分子材料,使矫治过程几乎在旁人无察觉中完成,越来越受大众欢迎。随着隐形矫治技术的发展,其适应症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需要做牙列整体远移及抑制颌骨发育等情况时,单纯使用隐形牙套往往治疗效果有限,需要借助支抗的辅助。在支抗选择时,有颌内支抗、颌间支抗、口外支抗可以选择,如做上颌牙列远移可使用ⅱ类牵引,种植钉支抗等方式,当ⅱ类牵引、种植支抗无法满足治疗需求,特别是青少年病例颌骨改建活跃,种植支抗钉容易松动脱落时,往往需要借助口外支抗。除磨牙远移病例外,在部分做下颌前导的病例中,因下前牙支抗薄弱,为防止前导过程中前牙过度唇倾甚至骨开裂牙齿松动脱落,往往设计唇挡或种植钉支抗,此时同样有支抗不足或种植钉脱落影响支抗的效果的情况。

2、目前的现有技术中采用在隐形矫治器的外表面连接袋状结构,供口外支抗连接,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分别制作矫治器和袋装结构,在矫治器加工完成后,另外增加安装袋状结构的工序,不仅加工繁琐,而且在人工连接的情况下,无法稳定连接位置,尤其在牵引力较大的情况下,袋装结构容易从矫治器上脱落,所以目前的加工方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3、故目前迫切需要针对口外支抗与隐形矫治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可以使得隐形矫治更好地应用于诸类病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解决目前口外牵引与隐形矫治结合的装置中加工繁琐及牢固度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矫治装置,包括:用于容纳上颌牙列或下颌牙列的壳状矫治器,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双侧后牙区颊侧面分别向颊侧方向凸设有导向部,所述壳状矫治器和所述导向部一体成型;还包括:口外牵引组件,所述口外牵引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口内连接部和口外牵引部,所述口内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导向部连接,在所述口外牵引部在矢状向被向后牵拉时,所述口内连接部向所述壳状矫治器施加矢状向向后的牵引力,以使所容纳的牙列整体远中移动或所容纳的牙列中至少部分后牙远中移动。

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矫治系统,包括一系列矫治器具,实施用于具有上颌牙列和下颌牙列的患者的治疗计划,所述一系列矫治器具至少包括一个如上述的用于下颌前导的矫治装置。

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矫治装置通过在上颌或下颌的壳状矫治器上连接口外牵引组件,在上下颌牙列处于咬合稳定状态时,提供矢状向向后的牵引力,同步实施全牙列的远移,或者牙列中至少部分后牙远移。同时,通过设计与壳状矫治器一体成型的导向部,适配目前隐形矫治器中常用的热压膜工艺和3d打印工艺,整体加工工艺改变较小,适配场景灵活,便于在隐形矫治领域的普遍推广。

5、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内部尺寸与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的截面尺寸相匹配,以限制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垂直所述插入方向上运动。通过尺寸限定匹配,限定口内连接部在垂直插入方向上运动,使得口内连接部在导向部内尽量不晃动,进一步避免导向部的损坏。

6、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内部轮廓与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的截面轮廓一致;和/或,所述导向部在颊舌向的内部宽度大于所述口内连接部的宽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口内连接部的宽度+预设值。通过截面轮廓一致进一步限定匹配度,以及限定宽度尺寸,进一步减少口内连接部在导向部内的晃动。

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导向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导向部内置加强体,所述口内连接部的自由端插入所述导向部时,所述自由端与所述加强体接触并通过所述加强体向所述壳状矫治器施加矢状向向后的牵引力。通过设置加强体,在口内连接部与导向部连接后,使得所施加的牵引力通过加强体准确传导至壳体上,同时可以增加受力面积,使得导向部分散受力,避免导向部变形甚至损坏。

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由所述壳状矫治器的颊侧面向外凸起形成,或与所述壳状矫治器分体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部包括用于接插所述口内连接部的导向通道,所述自由端在所述导向通道内的运动轨迹与颌平面大致平行。通过限定导向部内部的导向通道与颌平面平行,实现对口内连接部的导向连接大致与颌平面方向平行,使得牵引力被更有效地施加于壳状矫治器上。

10、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通道靠近所述导向部远中侧封闭,或所述导向通道贯通所述导向部的近中面和远中面。通过设置导向通道为一端封闭,或贯通近远中向的两面,便于口内连接部的穿设,实现结构简便,便于直接3d打印。

11、进一步地,所述壳状矫治器对应有需远中移动的第一目标牙齿集,所述壳状矫治器所容纳的牙列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牙齿集外的牙齿组成第二目标牙齿集,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形状满足:在所述壳状矫治器对所述第一目标牙齿集施力时,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牙齿的唇颊侧不接触,以实现所述壳状矫治器对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的牙齿不施加矢状向向后的矫治力。通过设置壳状矫治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牙齿的唇颊侧不接触,实现无需远中移动的牙齿不施力,以准确阻隔该位置施力,避免前牙收到不期望的拉力造成不期望的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牙齿的唇颊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牙齿集的需远中移动的移动量。通过在矫治器与牙齿间设空隙,便于实现不对前牙施加远中向后移的作用力,同时仅需更改矫治器壳体的形状,适配现有工艺,便于推广。

13、进一步地,所述壳状矫治器包括舌侧部和唇颊侧部,所述舌侧部为连续侧壁,所述唇颊侧部对应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牙齿的区段空缺。通过去除矫治器对应位置的侧壁,便于准确实现不对无需远中移动的牙齿施加远中向后移的作用力,同时仅需更改矫治器壳体的形状,适配现有工艺,便于推广。

14、进一步地,所述口内连接部靠近自由端的位置设有将所述口内连接部与所述导向部相对运动距离约束在预定范围内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导向部的近中端接触时,所述限位部对所述壳状矫治器施加矢状向向后的牵引力。通过限位部限制口内连接部和导向部的相互运动,实现牵引力被准确传到至壳状矫治器。

15、进一步地,所述壳状矫治器用于容纳所述下颌牙列,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对应3号牙位置向牙龈方向弯制出过渡段,向矢状向向后方向弯制出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自由端为所述口内连接部的自由端,所述过渡段的高度满足:在所述矫治装置佩戴时,所述水平段的自由端的高度对应所属牙位的临床冠中心的高度。由于3号牙位对应人体嘴角处,本实施方式中在3号牙位设置弯折,便于口外连接部的佩戴,还能调整口内连接部的自由端的高度,便于口内连接部和连接位置的适配,从而实现口内连接部的准确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矫治装置,包括:用于容纳上颌牙列或下颌牙列的壳状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双侧后牙区颊侧面分别向颊侧方向凸设有导向部,所述壳状矫治器和所述导向部一体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内部尺寸与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截面尺寸相匹配,以限制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垂直所述插入方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内部轮廓与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垂直插入方向的截面轮廓一致;和/或,所述导向部在颊舌向的内部宽度大于所述口内连接部的宽度,且小于或等于所述口内连接部的宽度+预设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用于接插所述口内连接部的导向通道,所述口内连接部的自由端在所述导向通道内的运动轨迹与颌平面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靠近所述导向部远中侧封闭,或所述导向通道贯通所述导向部的近中面和远中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矫治器对应有需远中移动的第一目标牙齿集,所述壳状矫治器所容纳的牙列中除所述第一目标牙齿集外的牙齿组成第二目标牙齿集,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形状满足:在所述壳状矫治器对所述第一目标牙齿集施力时,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牙齿的唇颊侧不接触,以实现所述壳状矫治器对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的牙齿不施加矢状向向后的矫治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矫治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牙齿的唇颊侧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目标牙齿集的需远中移动的移动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矫治器包括舌侧部和唇颊侧部,所述舌侧部为连续侧壁,所述唇颊侧部对应所述第二目标牙齿集中牙齿的区段空缺。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矫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矫治器用于容纳所述下颌牙列,所述口内连接部在对应3号牙位置向牙龈方向弯制出过渡段,向矢状向向后方向弯制出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自由端为所述口内连接部的自由端,所述过渡段的高度满足:在所述矫治装置佩戴时,所述水平段的自由端的高度对应所属牙位的临床冠中心的高度。

10.一种矫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系列矫治器具,实施用于具有上颌牙列和下颌牙列的患者的治疗计划,所述一系列矫治器具至少包括一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矫治装置。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牙齿正畸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其中矫治装置包括:用于容纳上颌牙列或下颌牙列的壳状矫治器,壳状矫治器的双侧后牙区颊侧面分别向颊侧方向凸设有导向部,壳状矫治器和导向部一体成型;还包括:口外牵引组件,口外牵引组件包括相连接的口内连接部和口外牵引部,口内连接部分别与导向部连接,在口外牵引部在矢状向被向后牵拉时,口内连接部向壳状矫治器施加矢状向向后的牵引力,以使所容纳的牙列整体远中移动或所容纳的牙列中至少部分后牙远中移动。本申请通过设计与矫治器一体成型的导向部,适配目前隐形矫治器中常用的热压膜工艺和3D打印工艺,整体加工工艺改变较小,适配场景灵活,便于在隐形矫治领域的普遍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张琴,张超群,庄慧敏,姚峻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正雅齿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