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7477发布日期:2023-11-29 21:55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1、ct引导下穿刺指在ct导引下对目标部位靶病灶经皮穿刺,从而进行组织消融、穿刺活检、抽吸囊液、粒子置入、局部化疗药物注射等操作的技术。目前普遍采用单根克氏针进行穿刺定位,具体如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大概的穿刺部位,将单根克氏针用胶贴粘贴在患者体表,然后ct扫描确定拟穿刺点,对照拟穿刺点与克氏针的位置关系,确定拟穿刺部位的体表位置;由于克氏针质地较硬,不能随着体表变化而改变形状,且用胶贴粘贴时容易滑动,容易产生定位误差。此外,当拟穿刺点位于克氏针两侧时,只能通过经验估计拟穿刺位点距离克氏针的位置,缺乏具体定位坐标,准确性较差,造成重复穿刺现象,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患者痛苦。

2、dsa引导下穿刺技术是透视下对目标部位进行经皮穿刺,从而进行神经毁损、椎间盘射频消融、椎间盘摘除、穿刺活检等操作技术,通过单根或多根克氏针以及血管钳体表定位,可以辨别骨质结构,具体操作如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大概的穿刺部位,患者俯卧位,将单根克氏针、血管钳摆放于患者体表,然后dsa扫描确定拟穿刺点,对照拟穿刺点与克氏针、血管钳的位置关系,确定拟穿刺部位的体表位置;由于克氏针质地较硬,不能随着体表变化而改变形状及成角,且放置于时容体表时易滑动,容易产生定位误差,反复定位耗时耗力。此外,当拟穿刺点位于克氏针及血管钳某侧时,只能通过经验估计拟穿刺位点距离克氏针的位置,缺乏具体定位坐标,准确性较差,造成重复穿刺现象,增加了操作难度和患者痛苦。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具有能够提供确定具体定位坐标,有较高准确性、并且固定稳定、不易滑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位置,有较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

2、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定位装置和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定位装置包括主杆、设置在主杆左右两侧外壁的滑槽、设置在主杆顶端的角度盘、滑槽连接滑槽内部的第一副杆和第二副杆、绞连接角度盘内部的斜杆;所述佩戴装置包括卡扣连接主杆上下端的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左右两侧的佩戴带、设置在佩戴带远端左右两端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带。

3、进一步的,所述角度盘呈圆形、所述角度盘上表面设置有刻度、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斜杆绞连接连接孔内部。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副杆和第二副杆中部均设置有连接环、设置在连接环内部与滑槽连接的的卡块、设置在连接环顶部的紧固旋钮;所述第二副杆略短于第一副杆。

5、进一步的,所述斜杆上端设置有与角度盘绞连接的绞杆、螺纹连接绞杆底端的螺块、与角度盘连接端设置有观测口。

6、进一步的,所述主杆、第一副杆、第二副杆、斜杆上表面均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刻度杆、下表面均设置有透明柔性软垫。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8、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带有向外伸出的刻度杆的主杆、第一副杆、第二副杆、斜杆,可以实现根据ct显示或dsa显示下所需手术部位进行灵活调整第一副杆、第二副杆、斜杆位置,使装置可以提供确定具体定位坐标,提高穿刺成功率高,ct或dsa扫描次数减少,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患者对x射线的吸收剂量;通过设置佩戴装置,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便于穿刺前体表手术位置的确定,提高穿刺效率,节约时间;准确定位,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对穿刺位置进行测试,减小对病人的伤害;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可以调节,能够对穿刺位置进行测量和准确定位,减轻对病人的损伤,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使用方便。通过设置透明柔性软垫,可以增加患者佩戴舒适性,且能较好的粘贴在体表,不易滑动,减少了定位误差。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定位装置(1)和佩戴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定位装置(1)包括主杆(11)、设置在主杆(11)左右两侧外壁的滑槽(12)、设置在主杆(11)顶端的角度盘(13)、滑槽连接滑槽(12)内部的第一副杆(14)和第二副杆(15)、绞连接角度盘(13)内部的斜杆(16);所述佩戴装置(2)包括卡扣连接主杆(11)上下端的连接块(21)、固定连接连接块(21)左右两侧的佩戴带(22)、设置在佩戴带(22)远端左右两端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带(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盘(13)呈圆形、所述角度盘(13)上表面设置有刻度(131)、中部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斜杆(16)绞连接连接孔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杆(14)和第二副杆(15)中部均设置有连接环(141)、设置在连接环(141)内部与滑槽(12)连接的卡块(142)、设置在连接环(141)顶部的紧固旋钮(143);所述第二副杆(15)略短于第一副杆(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杆(16)上端设置有与角度盘(13)绞连接的绞杆(161)、螺纹连接绞杆(161)底端的螺块(162)、与角度盘(13)连接端设置有观测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11)、第一副杆(14)、第二副杆(15)、斜杆(16)上表面均设置有向外伸出的刻度杆(111)、下表面均设置有透明柔性软垫(112)。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CT和DSA引导下穿刺的定位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定位装置和佩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定位装置包括主杆、设置在主杆左右两侧外壁的滑槽、设置在主杆顶端的角度盘、连接滑槽内部的第一副杆和第二副杆、连接角度盘内部的斜杆;所述佩戴装置包括连接主杆上下端的连接块、连接连接块左右两侧的佩戴带、设置在佩戴带远端左右两端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带。本技术通过设置佩戴装置,可以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便于穿刺的进行,提高穿刺效率,节约时间;通过设置可以调节的测量定位装置,能够对穿刺位置进行测量和准确定位,提高工作效率;整个装置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赵雪吟,赵青,杨惠良,魏佳,马瑞,张路,柴祎,钱茜,罗艳,张吉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6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