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口双刃刻度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8950发布日期:2023-11-30 10:0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平口双刃刻度针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中医骨伤科用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刻度的平口双刃针刀。


背景技术:

1、腱鞘炎囊肿是手部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物,是肌腱长期与腱鞘过度摩擦,发生损伤性炎症,引起肿胀。多发生于桡骨茎突和屈指肌腱处,骨病患者进行手术易造成大范围损伤,传统中医针刺治疗效果较差,而针刀医学兼具西医手术切割、分离作用与传统中医针刺作用,是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利用针刀医学骨病进行微创、松解治疗,能起到较好的疗效。由于腱鞘及其周边组织结构精细复杂,在进行针刀治疗时应特别注意避免伤及肌腱两侧的血管、神经。目前现有的针刀刀头包括平刃、斜刃、凹刃和钩针形,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这些针刀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2、1、平刃针刀,就是在针尖处有一刃口向下的水平刀刃,采用平刃针刀切割,在痛点处快速进针,达腱鞘表面纵行切割,平刃位于针尖,刃口向下,如果刺破腱鞘,位于鞘下,纵向难以推动。

3、2、斜刃针刀,就是在针尖一侧有一斜向下方的倾斜刃口,而斜刃切割,刃口一般0.8mm长,腱鞘一般在10mm左右长,一个方向不能完全切割完,需退刀,调整180度方向,反向另一个方向再次切割。需两次进针,进针点不容易在同一点上。

4、3、当采用凹刃推、钩针刀拉割法,来定位腱鞘的远近端时,方法是医者用拇指按压患指的压痛点,然后令患者充分屈曲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曲指时,硬结滑动到腱鞘的近端(即曲指肌腱鞘起始部),伸指时硬结滑动到腱鞘的远端,反复屈伸患指,可感到膨大的结节在狭窄的腱鞘远近端移动,其间距即是狭窄腱鞘的长度。对于疼痛严重,无卡压的患者,无法确定远近端,卡压患者屈伸时疼痛剧烈,加重痛苦。确定远近端后,压痛点远端0.5cm处进针,距离和深度不易掌握。

5、4、针刀无刻度,进针深度不易掌握。

6、上述问题导致病人治疗时,疼痛加剧,容易产生副伤害并且无法精确定位,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高,影响刀针疗法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它对腱鞘炎等骨病进行微创、松解治疗时,对人体组织创伤小,定位简单、准确,进针深度易于掌握,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和术后恢复期。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包括相连接的针刀柄、针刀体和针刀头,所述针刀头为楔形薄片,针刀头前端设有平口刃,在针刀头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纵向刃,纵向刃的下端与平口刃的两端相交,所述针刀体上设有刻度,刻度包括3-6个大格,每个大格为10mm,最小刻度为毫米,最下端的刻度与针刀头相接,纵向刃的长度为0.5-0.7mm。

3、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平口针刀的基础上,保留平口刃,在针刀头两侧增加纵向刀刃,系统解决了普通针刀刺破腱鞘,位于鞘下,纵向难以推动的问题,两侧的纵向刃轻松实现针刀上下滑动,从而轻松实现松解,进行治疗。由于两侧均有纵向刃,不但轻松进行上下滑动,而且不用退针后反向切割,而是直接在原位向另一方向进行切割,避免两次进针,进针点不易在同一点的问题。刀体有刻度,易掌握针刀刺入深度,不易造成副损伤,避免损伤深部血管、肌腱、神经。治疗费用低,减少患者痛苦,门诊治疗,无需住院,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伤口愈合快。

4、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更优的切割效果,所述平口刃的长度为0.2-0.3mm。

5、进一步地,为更便于操作者使用,并优化成本,所述针刀体和针刀头的总长为50-85mm,所述针刀体的上部为未分布刻度的光杆。

6、进一步地,为获得更好的操作性和可视度,所述针刀体的直径为0.2-0.3mm,所述刻度各大格的厘米长线分布在针刀体的圆周上,大格内的毫米短线与针刀头的平口刃在同一个可视面上。

7、进一步地,为获得更好的操作手感并方便推送、切割,所述针刀柄为t形片状且厚度大于针刀体直径,包括位于中间较窄的握部以及与所针刀体连接的推部,所述推部的宽度大于握部的宽度,握部的宽度从后端向推部方向逐渐减小,握部的后端以及推部的两端均为圆弧形。

8、进一步地,为获得更好的操作手感,所述握部与推部的连接处为内凹圆弧倒角。

9、进一步地,作为更优的方案,所述针刀柄的总长为18-20mm,握部的长度大于推部的长度。

10、进一步地,所述推部的长度为10-12mm。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对腱鞘炎等骨病进行微创、松解治疗,小切口,组织创伤小,相比现有的手术切开对病人的身体损伤更小,术后恢复期更短。

13、2、定位简单、准确,仅需痛点进针,上下滑动即可完全松解。

14、3、刀体有刻度,易掌握针刀刺入深度,不易造成副损伤,避免损伤深部血管、肌腱、神经。

15、4、治疗费用低,减少患者痛苦,门诊治疗,无需住院,可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伤口愈合快。



技术特征:

1.一种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包括相连接的针刀柄、针刀体和针刀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头为楔形薄片,针刀头前端设有平口刃,在针刀头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纵向刃,纵向刃的下端与平口刃的两端相交,所述针刀体上设有刻度,刻度包括3-6个大格,每个大格为10mm,最小刻度为毫米,最下端的刻度与针刀头相接,纵向刃的长度为0.5-0.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口刃的长度为0.2-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体和针刀头的总长为50-85mm,所述针刀体的上部为未分布刻度的光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体的直径为0.2-0.3mm,所述刻度各大格的厘米长线分布在针刀体的圆周上,大格内的毫米短线与针刀头的平口刃在同一个可视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柄为t形片状且厚度大于针刀体直径,包括位于中间较窄的握部以及与所针刀体连接的推部,所述推部的宽度大于握部的宽度,握部的宽度从后端向推部方向逐渐减小,握部的后端以及推部的两端均为圆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握部与推部的连接处为内凹圆弧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刀柄的总长为18-20mm,握部的长度大于推部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部的长度为10-12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平口双刃刻度针刀,包括相连接的针刀柄、针刀体和针刀头,所述针刀头为楔形薄片,针刀头前端设有平口刃,在针刀头的两侧还分别设有纵向刃,纵向刃的下端与平口刃的两端相交,所述针刀体上设有刻度,刻度包括3‑6个大格,每个大格为10mm,最小刻度为毫米,最下端的刻度与针刀头相接,纵向刃的长度为0.5‑0.7mm。本技术对腱鞘炎等骨病进行微创、松解治疗时,对人体组织创伤小,定位简单、准确,仅需痛点进针,上下滑动即可完全松解;进针深度易于掌握,不易造成副损伤,避免损伤深部血管、肌腱、神经能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和术后恢复期。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惠,赖庆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郭昌毕中医骨伤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