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7590发布日期:2023-11-29 21:58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耳膜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耳膜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1、中耳炎患者耳道内常会有大量的分泌物,分泌物可能引起耳道堵塞,导致患者听力障碍、积液、耳鸣、感染等,通风管是放置在耳膜上,保持内外耳道通畅,保持压力平衡和对耳积液引流作用。

2、目前已有国外产品在国内上市。

3、目前上市的t型通风管是柔性材质的,在通风管一端带有凸耳,可卡挡在耳膜内侧,防止通风管脱落。

4、缺点是:

5、t型通风管凸耳可有效防止脱落,但不能有效避免患者在活动状态下通风管在耳膜上的来回移动,在留置期间会有下列缺陷:

6、1、通风管来回移动使患者可能会感受到耳鸣;

7、2、通风管可能滑移并贴合在鼓室黏膜上,导致无法引流耳积液;

8、3、通风管与耳道黏膜贴合,导致患者不适。

9、所以需要研发出一种耳膜通风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耳膜通风装置。

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3、耳膜通风装置,包括:

4、通风管;通风管安装在耳膜的破孔上;

5、至少一个的内侧凸耳;内侧凸耳的第一端与通风管的第一端通过弹性体连接;

6、至少一个的外侧凸耳;外侧凸耳的第一端与通风管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体连接;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分别卡档在耳膜的内外侧。

7、优选地,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均与通风管垂直。

8、优选地,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垂直。

9、进一步地,内侧凸耳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内侧凸耳围绕通风管的第一端周向均与分布;外侧凸耳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外侧凸耳围绕通风管的第二端周向均与分布。

10、更进一步地,内侧凸耳、外侧凸耳均为两个,两个内侧凸耳置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外侧凸耳置于同一直线上。

11、优选地,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均形成为半圆柱状结构,内侧凸耳的槽口方向远离通风管的第一端设置,外侧凸耳的槽口方向远离通风管的第二端设置。

12、进一步地,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在与通风管的连接处为减强度结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在手术时将内侧凸耳、外侧凸耳折叠后安装在推送器中,推送植入后内侧凸耳、外侧凸耳在弹性体的自恢复性下展开,内侧凸耳、外侧凸耳分别卡档在耳膜的内外侧,则通风管位置固定的置于耳膜破孔上,有效防止了通风管相对于耳膜的前后移动,患者在运动中不会感受到耳鸣现象,且不会影响引流耳积液;而且通风管与鼓室黏膜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患者无不适感,亦可避免堵住引流孔,保持引流孔悬空,保证耳积液顺利流出。



技术特征:

1.耳膜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膜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均与通风管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膜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膜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凸耳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内侧凸耳围绕通风管的第一端周向均与分布;外侧凸耳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的外侧凸耳围绕通风管的第二端周向均与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膜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凸耳、外侧凸耳均为两个,两个内侧凸耳置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外侧凸耳置于同一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膜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均形成为半圆柱状结构,内侧凸耳的槽口方向远离通风管的第一端设置,外侧凸耳的槽口方向远离通风管的第二端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膜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在与通风管的连接处为减强度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耳膜通风装置,包括通风管、内侧凸耳、外侧凸耳;通风管安装在耳膜的破孔上;内侧凸耳的第一端与通风管的第一端通过弹性体连接;外侧凸耳的第一端与通风管的第二端通过弹性体连接;内侧凸耳和外侧凸耳分别卡档在耳膜的内外侧。本技术在手术时将内侧凸耳、外侧凸耳折叠后安装在推送器中,推送植入后内侧凸耳、外侧凸耳在弹性体的自恢复性下展开,内侧凸耳、外侧凸耳分别卡档在耳膜的内外侧,则通风管位置固定的置于耳膜破孔上,有效防止了通风管相对于耳膜的前后移动,患者在运动中不会感受到耳鸣现象;而且通风管与鼓室黏膜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患者无不适感,亦可避免堵住引流孔,保持引流孔悬空,保证耳积液顺利流出。

技术研发人员:衡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拓蓝精创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