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0923发布日期:2024-03-22 10:14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用敷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


背景技术:

1、市面上常见的普通医用敷料不透明,医护人员无法直接观察伤口状况,因此常常需要揭开敷料进行观察。如此操作不仅会导致患者的疼痛、更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为此,市面上出现了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医用敷料,以实现可以实时观察伤口状态的目的。但是,这种敷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材料的问题,使用后敷料上的粘胶会黏连在皮肤上,引起皮肤不适;伤口产生的渗出液不能被敷料及时吸收从而影响敷料的粘合度。

2、在先专利cn202222528876.6公开了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医用敷料,旨在改善敷料容易黏连皮肤以及伤口渗出液不能被及时吸收的问题。但是,在实践使用中进一步发现,该种敷料对渗出液的吸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且无法有效降低伤口发生感染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在可以观察伤口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敷料对伤口渗出液的吸收能力,并具有抗菌性能、可以有效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所述可观察伤口情况的医用敷料包括保护层、硅凝胶层、抗菌水凝胶层、黏合层和一面贴附在所述黏合层远离伤口区的面上的透明膜;所述的保护层为可揭开部分,其一面贴附在所述硅凝胶层的一面上;所述硅凝胶层、抗菌水凝胶层、黏合层和透明膜均采用透明或可视材料;所述抗菌水凝胶层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的另一面和所述黏合层之间;所述硅凝胶层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抗菌水凝胶层通过所述硅凝胶层上的通气孔与保护层相连,当保护层揭开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通过所述硅凝胶层上的通气孔与伤口区接触;所述抗菌水凝胶层能够吸收伤口的渗出液;所述抗菌水凝胶层为含有抗菌剂的弹性结构层。

4、所述保护层能保护好硅凝胶层的清洁卫生,也能容易从硅凝胶层分离。

5、所述黏合层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起到粘合原料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黏合层用于黏合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和所述透明膜。

6、所述透明层可以保护所述敷料并保护创面免受感染。

7、所述抗菌水凝胶层能够有效吸收伤口的渗出液,又能保持伤口湿润的环境,其中添加的抗菌剂能有效控制伤口接触区域的微生物载量,从而有助于构造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速度,促进创面的愈合的微环境,并可直接观察伤口实时状况;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受压后可以变形产生弹力,以分散和缓减伤口压力,从而有效预防压力溃疡的产生。

8、进一步地,所述敷料的液体吸液性≥5g/100cm2。

9、进一步地,所述敷料的水蒸气透过率≥300g/m2*24h,可以保证所述敷料良好的透气性能。

10、进一步地,所述敷料的杀菌率在90%-99.9999%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敷料根据最终使用的伤口的位置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最终产品形状,为适应伤口的位置和形态,可以为心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比如,当所述敷料用于尾椎骨部位的伤口时,其形状优先为心形。

12、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剂可以是葡萄糖酸氯己定(chg)、聚已亚甲基盐酸(phmb)、苯扎氯铵(bzk)、聚维酮碘或银微粒中的一种或几种。

13、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剂的添加方式可以是水凝胶成型后进行表面涂层或在水凝胶成型过程中直接添加。

14、其中,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具有吸液性;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含有具有吸液性的聚合物。

15、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水凝胶层上涂有一层高吸水树脂。高吸水树脂具有超强的吸水性,可以大幅提高抗菌水凝胶层对伤口渗出液的吸收性能。

16、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在远离所述硅凝胶层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可以支撑抗菌水凝胶的固化成型;优选地,在所述敷料的制备过程中,首先在所述支撑层上涂覆一层液态水凝胶,所述液态水凝胶在所述支撑层的支撑作用下进行固化成型。优选地,所述支撑层可以是透明聚氨酯薄膜、无纺布、机织或针织网膜等透明或半透明的可以起到支撑水凝胶固化的材质。

17、优选地,所述抗菌水凝胶层的厚度在0.8-5mm之间,所述抗菌水凝胶层的含水率在10-90%之间。所述厚度和含水率能有效地分散和缓减伤口压力。在固定或特定的压力下,可以降低40%以上的接触压力。

18、优选地,所述硅凝胶层上通气孔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尺寸。大气孔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与抗菌水凝胶层的接触区,以确保抗菌水凝胶层对伤口渗出液的吸收能力和透气性;小气孔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的贴敷边缘区,以增加所述敷料的贴敷性,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翘边、难贴附的问题,从而提高患者使用舒适性。所述大气孔孔径在0.5-5.0mm之间,所述小气孔的孔径在0.1-2.0mm之间。

19、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膜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透明膜为单层结构。

20、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可以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离型膜、涂硅离型纸等材质制成;优选地,所述保护层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21、优选地,所述硅凝胶层采用有机硅橡胶材料制成。

22、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可以采用丙烯酰胺、丙烯酸、聚氨酯、聚乙烯醇、植物提取材料等制成;优选地,所述抗菌水凝胶层主要采用丙烯酰胺材料制成。

23、进一步地,所述黏合层可以是丙烯酸胶、压敏胶、热熔胶、或具同等粘性的其它胶水。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敷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主体结构层采用透明或可视材料,使得该敷料呈透明状,医护人员可以在不拆开敷料的情况下对伤口状况进行观察;(2)通过在水凝胶层添加抗菌剂,有效地降低了伤口发生感染的概率;(3)通过多层组合结构设计、水凝胶的吸液性能、以及水凝胶层上涂覆高吸水树脂层,使得该敷料的对伤口渗出液的性能大大提升;(4)可以分散和缓减伤口接触压力,可以有效预防压力溃疡的产生;(5)不留残胶,避免伤口组织与敷料之间发生黏连。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层、硅凝胶层、抗菌水凝胶层、黏合层和一面贴附在所述黏合层远离伤口区的面上的透明膜;所述的保护层为可揭开部分,其一面贴附在所述硅凝胶层的一面上;所述硅凝胶层、抗菌水凝胶层、黏合层和透明膜均采用透明或可视材料;所述抗菌水凝胶层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的另一面和所述黏合层之间;所述硅凝胶层上设置有通气孔;所述抗菌水凝胶层通过所述硅凝胶层上的通气孔与保护层相连,当保护层揭开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通过所述硅凝胶层上的通气孔与伤口区接触;所述抗菌水凝胶层能够吸收伤口的渗出液;所述抗菌水凝胶层为含有抗菌剂的弹性结构层,在受压后可以变形产生弹力,以分散和缓减伤口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采用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离型膜或涂硅离型纸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凝胶层上的通气孔是相同或不同尺寸;大气孔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的接触区;小气孔设置在所述硅凝胶层的贴敷边缘区;所述大气孔的孔径在0.5-5.0mm之间,所述小气孔的孔径在0.1-2.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凝胶层采用有机硅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的厚度在0.8-5mm之间,含水率在10-9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含有具有吸液性的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采用丙烯酰胺、丙烯酸、聚氨酯、聚乙烯醇或植物提取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上涂有一层高吸水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在远离所述硅凝胶层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是透明聚氨酯薄膜、无纺布、机织或针织网膜;所述支撑层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可以支撑水凝胶固化的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层采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并用于黏合所述抗菌水凝胶层和所述透明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层是丙烯酸胶、压敏胶、热熔胶、或具同等粘性的胶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膜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所述透明膜为单层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的添加方式是水凝胶成型后进行表面涂层或在水凝胶成型过程中直接添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的液体吸液性≥5g/100cm2,水蒸气透过率≥300g/m2*24h,杀菌率在90%-99.9999%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的形状根据使用的伤口的位置可以为心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矩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观察伤口情况的抗菌医用敷料,包括保护层、硅凝胶层、抗菌水凝胶层、黏合层和一面贴附在黏合层远离伤口区的面上的透明膜;的保护层为可揭开部分,其一面贴附在硅凝胶层的一面上;硅凝胶层、抗菌水凝胶层、黏合层和透明膜均采用透明或可视材料;抗菌水凝胶层设置在硅凝胶层的另一面和黏合层之间;硅凝胶层上设置有通气孔;抗菌水凝胶层通过硅凝胶层上的通气孔与保护层相连,当保护层揭开后抗菌水凝胶层通过硅凝胶层上的通气孔与伤口区接触;抗菌水凝胶层能够吸收伤口的渗出液;抗菌水凝胶层为含有抗菌剂的弹性结构层,在受压后可以变形产生弹力,以分散和缓减伤口的压力。

技术研发人员:杨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杜克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